步兵與坦克兵按協同作戰的要求,在統一的訓練計畫和共同課題下進行的合練。戰術訓練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步坦協同訓練
- 外文名:tank-infantry coordination training
- 所屬學科:軍事
- 適用範圍:軍事工作
目的是提高指揮員的組織指揮水平和步兵、坦克兵協同作戰能力。訓練內容包括協同原則、協同指揮、協同通信、協同方式和具體協同動作。
步坦協同戰鬥始於1916年9月15日,索姆河戰役中英軍第一次使用坦克支援步兵衝擊。1917年康布雷戰役前,英軍用了1個月的時間進行步坦協同訓練,效果顯著,首次為諸兵種契約戰鬥訓練提供了有益經驗。1918年7月14日,法軍總司令部頒發的坦克部隊戰鬥教令中,明確規定了步坦協同訓練的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後,世界各國裝甲兵部隊迅速擴大,陸軍的合成程度顯著提高,戰爭實踐要求步坦相互間的配合更加緊密,促進了步坦協同訓練的發展。在軍隊廣泛裝備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以後,步坦協同訓練的內容和方法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步坦協同訓練是在解放戰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戰爭中主要利用戰鬥間隙進行步坦協同訓練。抗美援朝戰爭中,主要演練以腳踏車、坦克排、坦克連直接支援步兵進攻的戰術。20世紀70年代,主要演練以坦克營、坦克連支援或配屬步兵進攻的戰術,取得了豐富的步坦協同訓練經驗。90年代後,隨著偵察技術和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裝甲兵部隊裝備發生重大變化,普遍使用了車載信息化裝備和新的火控系統,步坦協同訓練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步坦協同訓練按協同原則,分為以步兵為主的協同訓練和以坦克兵為主的協同訓練;按裝備不同,分為坦克兵與徒步步兵的協同訓練和坦克兵與乘載裝甲輸送車或步兵戰車的裝甲步兵的協同訓練。通常根據作戰任務、決心、敵情、地形等情況,按目標、時間、地點,在現地或地圖、沙盤上進行演練。指揮員按預想戰鬥的發展情況和敵人可能的行動,以步兵或坦克為主,規定各個戰鬥階段或時節步兵和坦克兵相互協同的指揮、通信、協同方式和具體協同動作演練。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