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主義

此在主義主張:詩人要以“自主語言”言說人的當下的體歷,用“事象”呈現人的生存況味,“在自己的生活里生活,用自己的漢語言說”這兩句話足以揭示它的內涵,因而此在主義又被稱為“自主語言主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此在主義
  • 外文名:Daseinism
  • 原名:“俗世此在主義”
  • 又稱:“事象主義”
簡介,立場及主張,

簡介

此在主義,興起於中國21世紀初葉的一個重要詩歌流派。其流派成員有:武靖東(創立人),陳宏,鐵心,畢立格,岡居木,藍冰丫頭,牧子,十畝之間,月牙兒,等。流派刊物為《此在主義》(詩歌年刊)、《此行詩刊》。

立場及主張

作為一種旗幟鮮明的詩歌立場,此在主義是以反對——本世紀初葉流行於詩壇的各式各樣的“口水”詩歌、陳詞濫調詩歌,反對——詩歌中的裝飾性意象手法、平面化結構詩歌文本,反對偽人道主義、虛幻的理想主義為出發點的。
它所提出、倡導並在一部分詩人寫作中得到充分實踐的5項主張、10條自主語言原則和10條事象原則,與詩歌寫作中流行的——小資媚俗媚銅趣味、平庸因循的學院美學、逃避現實矛盾的遊戲美學、軟散淺薄的口水式口語美學、齷齪卑瑣的流氓惡棍美學、指指點點的旁觀說教美學、復辟自欺的神性美學等等這些濁流、弊端——尖銳對立。
   此在主義就是事象主義,就是自主語言主義。它主張:
(1) 用“自主語言”來言說,反對“口水化”、“程式化”。詩人要以自主語言(IndependentLanguage)言說詩人在當下俗世的體歷。自主語言,是一種“與在世之在的運動變化和此在者的感受、體歷同一的,不斷趨向本真存在、以自主性和超越性使人和世界獲得新的價值和意義的語言”;它是一種口語語態(Speech Form)的異質混成語言,它的具體形態就是世界和人的存在的具體形態。它要求詩人以自發的創造力保持人言語的自主性——自由自在自立地說和寫,不蹈他人之軌轍,甚至不循語法之規矩,最大限度地脫離公共語言系統的約束和控制,革除異己的影響,達成詩歌言語的特異性,“摒棄集體語言系統中標準的、常態的語言範式”和他人的語言模式,以個人“獨特的編碼方式”言說人的血肉合一的特異的存在。它就是對當今爬行在漢語詩壇的各種油腔滑調的,充滿俗話套話和廢話假話的,平庸虛偽的,規範華麗的詩歌——的強有力的反撥;它就是詩人為自己的創作確立的一種基本的自律尺度,也是自在自為寫作的基點。就此而言,可以稱此在主義為“自主語言主義”。
2006年,武靖東提出“自主語言試驗的十條原則”:
①不用別人說(寫)過的話說話寫作,套話不說。
②不用上個世紀的語言說話寫作,老話、舊話不說。
③不用“美文”式的語言寫作,不斷清除公眾或個人的不良書面化、口語化程式,去陳言、戒虛飾,徹底剔除“互文性”。
④用當下的、指向人客觀、具體社會現實處境的語言說話寫作。
⑤在尊重最基本的母語語法結構規律的前提下,從創新詞的用法、句法結構關係入手,反對、拋棄修辭和邏輯(的教條規則)——想咋說(寫)就咋說(寫),可以“胡說(寫)”、“亂說(寫)”——只要你自己覺得該這樣、能這樣說,只要能創造語言奇蹟。
⑥用不“規範”的句法、詞法和章法構成文本對應社會生活和人、事、物的多樣性、複雜性、在場性、生動性。
⑦使用個人變異語體、特異語體,對漢語現行的“國語”保持警惕,摒棄語言系統中的標準的、常態的語言範式。不怕別人用“語文”的標準說你寫“錯”句子、說“錯”話。
⑧要突出自己的言語的特質,以獨特的編碼方式使自己的詩歌文字成為標示、呈現世界和自己的——“語碼DNA”——人在世之在的“密碼”。
⑨要簡練直接,直說、少說,廢話堅決不說,不能說的太多、太滿、太死,保持語言的“可寫性”。
⑩人的存在與語言同一,讓人(特異個人)言語(特質語言系統)——人說話,使語言成為人的一個符號部分,而不是讓人淪落為被現成語言系統邏輯程式支配的工具(話說人)。
(2)用“事象”來寫作,反對“意象化”、“美文化”。詩人要用事象(EventImages)來呈現人的生存況味。所謂事象,就是“以人物的社會生存活動為藝術形象來表現人存在的藝術手法或藝術形象組織”。 “人(此在者)的社會生存活動及其感知、經驗就是詩歌形象的本體”,事象比意象更能呈示、承載“社會歷史或人的社會生活的廣闊性、深刻性、複雜性、真實性、多樣性、生動性”,能更好地傳達此在者生存的訊息,傳導(詩)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怎樣生活的訊息。事象就是世象、人象,必然是多維的、立體的、動態的。他們力求在詩歌中“剔除裝飾性、偽飾性、粉飾性意象”,拋棄“陳腐的意象思維方式”和手法來實現詩的形象化。事象的現場性、客觀性、實在性使此在主義詩歌的歷史性和批判性得以實現。它志事、志史而不“言志”,必然唾棄濫情、“言理”、說教,也自然而然與形形色色的文字意象遊戲寫作(瘋話寫作)、抹粉畫皮的美文寫作、虛妄自閉的學院寫作、雞毛蒜皮的流水帳寫作、裝神布道的神性寫作等等劃清了界線。就此而言,此在主義就是“事象主義”。
2006年,武靖東提出“事象試驗的十條原則”:
①人(此在者)的社會生存活動及其感知、經驗就是詩歌事象(形象)的本體。
②以事言在、以事言人、以事言生,不以事(意象)言情,不以事(意象)言志,不以事(意象)言理。
③多維度、多時空、多軸心、立體地呈現事象及其蘊含的豐富信息量,反對單一(中心、線性邏輯)、單向、平面、膚淺、完整、封閉。
④在事象中清除抽象、假象,彰顯具象、幻象、實象,使之具有具體性。
⑤體事取象,以事構象,以事呈史,以創造性思維拆解、超越表象,使之具有戲劇性,澄明、現出世人世事的本相。
⑥不僅關注事件,更重要的要審究當下日常生活的事情、實情、世情,使之具有鮮活性。
⑦在詩中剔除裝飾性、偽飾性、粉飾性的意象。
⑧使詩文本中的事象具有與人類社會形態同一的結構、性質、層次、變化、動態,尤其是要具有深度、廣度,從而使事象不失實在性、現場性、荒誕性。
⑨保持事象的歷史性、客觀性。
⑩不寫實,而寫真;不解說,而直陳;不記錄,而呈述。
(3)立足當下的俗世創造詩意的生活,反對虛偽的人道主義、虛幻的理想主義和僵化的保守主義以及卑鄙的拜金主義。此在主義首先是對一種生存態度、狀態或一種人生境界的命名,它是一種使人自身與俗世詩性地合為一體的生活準則。它否定、鄙視、摒棄“彼岸”、“神性”、“烏托邦”、“形上學”、“理性教條”、“禁慾”、“(假)仁(假)義”等諸如此類的遠離人性現實、現場的虛妄或理想化的思想觀念,它體現了對“此時此刻”、“此人此生”、“現世”、“生活在此處、此世”、“人性”、“天性”、“當下”、“形而下”、“直覺”、“感性”、“肉身”、“野性”、 “自由、自主、自在”、“真誠”、“良知”等實體範疇的信奉、珍重和張揚。這是此在主義詩人的基本的生存態度和價值取向。
關於上述主張的詳盡而具體的闡述——請參看武靖東的系列性文章:《在晨曦中走遍大地——我的(俗世)此在主義詩學論綱及“當代”詩歌批判視點(Ⅰ)》(2003.11)、《自在地呼吸晨曦——(俗世)此在主義詩群掃描》(2004)、《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用自己的漢語言語——丙戌線上訪談答飛沙或我的(俗世)此在主義詩學綱要及“當代”詩歌批判視點(Ⅱ)》(2006.3)、《此在主義就是事象主義,就是自主語言主義——〈此在主義〉詩歌年刊創刊號發刊辭暨我們藝術立場的簡短聲明》(2007.11)、《當代新口語運動的前鋒:此在主義——詩歌寫作要去口水化、去程式化、去意象化》(2010.6)等此在主義詩學文獻。
“此在主義”是21世紀中國當代最具探索精神的前衛詩歌流派之一,他們獨特的作品和理論在詩壇產生了 深遠的影響。著名評論家李震說:“我從中看到了詩歌這種精神和文體,在新一代中國人手中可能的去向:此在主義”(見《詩選刊》2005年第9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