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街道(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下轄街道)

正陽街道(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下轄街道)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正陽街道,隸屬於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地處渭城區東部,東毗西安市高陵區涇渭街道,南與西安市未央區草灘街道隔河相望,西與窯店街道底張街道為鄰,北接涇陽縣高莊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6千米,總面積58平方千米。西距市區22千米。

正陽街道境內歷史遺存豐富,有西漢惠帝安陵、景帝陽陵和唐興寧陵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漢戚夫人墓、雙冢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秦蘭池宮、漢長陵邑、鬼打城遺址、正陽洞(百神洞)清晰可尋。秦漢戰鼓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截至2020年6月,正陽街道下轄3個社區、19個行政村。2011年,正陽街道總人口34900人,農業總產值達到2.62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4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19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陽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
  • 地理位置:渭城區東部
  • 面積:58 km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九張村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2038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陝D
  • 人口:34900人(2011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基礎建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因辦事處駐地有“正陽洞”而得名。
秦朝時為蘭池宮所在地。
唐代時屬京畿轄區。
1961年,設立紅旗公社。
1984年,改為正陽鄉。
1997年,撤鄉改鎮。
2002年,韓家灣鄉併入正陽鎮。
2011年,撤鎮設正陽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轄卓所、東陽、肖家村、同仁、後溝、張家灣、九張、楊家灣、許趙、柏家嘴、左排、後排、史村、孫家、馬家堡、怡魏、韓家灣、興隆、南舍、小閆、白廟、張閆、岳家莊、上寨、黃家寨、楊新莊、北舍、嘴王28個行政村;下設1個居民小組,12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正陽街道下轄3個社區、19個行政村。辦事處駐九張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404007001
111
渭電社區
610404007002
220
秦韻佳苑社區
610404007003
220
蘭池佳苑社區
610404007200
111
九張村
610404007203
112
後溝村
610404007204
112
張家灣村
610404007205
112
柏家咀村
610404007206
112
左排村
610404007207
112
許趙村
610404007211
112
楊家灣村
610404007212
112
後排村
610404007218
123
孫家村
610404007220
220
馬家堡村
610404007222
220
怡魏村
610404007223
220
韓家灣村
610404007224
123
咀王村
610404007226
123
楊新莊村
610404007227
123
黃家寨村
610404007228
220
上寨村
610404007236
220
興隆村
610404007238
220
史村
610404007239
220
白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正陽街道地處渭城區東部,東毗西安市高陵區涇渭街道,南與西安市未央區草灘街道隔河相望,西與窯店街道底張街道為鄰,北接涇陽縣高莊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6千米,總面積58平方千米。西距市區22千米。
正陽街道辦事處

地形地貌

正陽街道境內土地構造處於關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地塹帶。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500米。

氣候特徵

正陽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適宜。多年平均溫度12.9C,生長期年平均27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26.5毫米,無霜期218天,日照時數2095.7小時,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10月,其中以7月最多。

水系水文

正陽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自東向西流經境內南部,境內流長6.5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正陽街道耕地面積51874畝。

自然災害

正陽街道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大風等。最嚴重的一次大風災害發生在2009年,造成500畝蔬菜大棚受災,減產約5噸。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轄區總人口349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272人,城鎮化率20.8%。總人口中,男性20956人,占60%;女性13944人,占40%。2011年,正陽街道人口出生率7.8‰,死亡率2.2‰,人口自然增長率5.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正陽街道財政總收入389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37萬元,比上年增長1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增值稅2340.7萬元,企業所得稅63.4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231元,比上年增長17.6%。

第一產業

2011年,正陽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622億元,比上年增長26.67%,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97%。
正陽街道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正陽街道糧食生產2.5萬噸,人均1.16千克。
正陽街道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以建設萬畝現代農業示範園為目標,規劃面積2.26萬畝,建設面積7700畝。
正陽街道畜牧業以飼養奶牛、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正陽街道生豬飼養量2萬頭,家禽飼養量40萬羽。2011年,正陽街道生產肉類4071噸;鮮奶產量9000噸,畜牧業總產值1.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5%。

第二產業

正陽街道工業以電子、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正陽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47億元,比上年增長29.78%,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8%。工業企業4家,職工5000人。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城鄉集貿市場3個。商業網點1459個,職工3102人。2011年,正陽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郵政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5萬份(冊),業務收入90萬元。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600戶,行動電話用戶1.5萬戶,聯通用戶8000戶,寬頻接入用戶1100戶。

交通運輸

正陽街道境內有隴海鐵路、蘭池大道、秦漢大道、鹹高路、四號路、五陵塬路、河堤路、正韓路、機場專線、機場高速等主幹線交會,距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機場21.9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綜合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個,百姓書屋1個,農家書屋28個,藏書6萬餘冊,有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線電視用戶達4500戶,入戶率59%。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35人;國小8所,在校生986人,專任教師7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3所,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35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個,專業衛生人員60人。2011年,正陽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萬人次。28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學校體育場11個,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6戶,人數149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4戶,人數920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8萬人,征繳費用213萬餘元,參保率100%。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正陽街道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36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供電可靠率100%。

歷史文化

安陵
漢安陵是漢惠帝劉盈的陵,位於鹹陽市渭城區正陽街道白廟村南。漢安陵規模較小,墓高只十多米,是西漢第二位皇帝劉盈與張皇后合葬陵。陵區分為陵園、陵邑及陪葬區三部分。封土為夯築覆斗形,底部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0米。頂部東西長65米,南北寬40米,高25米。
漢惠帝安陵的考古工作於2009年6月底開始,調查勘探面積近百萬平方米,確定了安陵陵園的夯牆及東門遺址,探明建築遺址18處,外藏坑90座。安陵陵園東西長967.6米,南北寬883.5米,園牆為夯築,牆寬3.5—6.5米。東門遺址位於陵園東牆中部偏北位置,門址平面為以門道為中心對稱分布的2組4座“凸”字形夯土台基,門道寬約2.7米。安陵的建築遺址發現18處,均位於安陵封土正北方向,平面多呈長方形,長4.6米—72.7米,寬1.3米—8.2米,其中有夯土、散水、磚鋪地等遺蹟。外藏坑發現90座,豎穴土壙結構,平面為長方形、“甲”字形等,長71—5.1米,寬3米—10米,深約6.3—14米,坑底有骨屑、朽木、陶器殘塊等。
2001年6月25日,安陵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陽陵
漢陽陵是西漢景帝劉啟與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的陵園,始建於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陵園總面積20平方千米,修建時間長達28年。
漢景帝劉啟(前188—前141年)是西漢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執政期間,他崇奉“黃老之術”,輕搖薄賦,減笞去刑,和親匈奴,與民休息,與其父漢文帝劉恆共同開創了被後世讚譽為中國封建社會早期治國安邦黃金時代“文景之治”,並為其子漢武帝劉徹開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經過四十多年的考古勘探發掘,現已探明,漢陽陵主要由帝陵陵園、後陵陵園、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刑徒墓地以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帝陵陵園為方形,坐西向東,封土四周被81條呈放射狀的陪葬坑簇擁著;陵園東闕門外的神道長達900米,與寬達110米的司馬道相接,向東直通5千米之外的陽陵邑,司馬道南北兩側整齊排列著王侯將相和文武百官的10000餘座陪葬墓。陵區內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堅執鋭、嚴陣以待;仕女俑寬衣博帶、美目流盼;動物俑累千成萬、生動異常。其豐富的隨葬品是中國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喪葬觀念的真實體現。漢陽陵是迄今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的漢代帝陵陵園,因而成為人們了解、研究漢代帝王陵寢制度以及漢代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2001年6月25日,陽陵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寧陵
興寧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渭城區正陽街道後排村。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之墓。李昞於北周建德元年(572年)葬於鹹陽。唐武德元年(618年)追尊為世祖元皇帝,陵稱興寧陵。陵墓封土為圓錐形,底部周長133米,高約5米。陵前保存有石獅1對,石天鹿2對,石虎1對,造型古樸,雕刻細微,與永康陵石雕造型相似,為同一時期石雕。
2013年5月3日,興寧陵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位於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陽陵而建立。1999年建成開放,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依託漢陽陵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多年來考古發掘研究成果,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目前設有考古陳列館、帝陵外藏坑遺址保護展示廳、南闕門遺址保護展示廳、宗廟遺址四個基本陳列,展示文物一萬餘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