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送扁食四面貓的故事

在河南省鄲城縣一帶。過罷正月十五元宵節,過了門的閨女都要給娘家送扁食(餃子)。說是“十五包。十六送,二老吃了不生病。”“二老吃了十六的扁食,一不呼歇二不喘。”送扁食的時候還必須帶一些蔥、粉條和大蒜。蔥和粉條表示祝願二老耳聰目明,健康長壽。大蒜表示吃了算數、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正月十五送扁食四面貓的故事
  • 類別:民間故事
回來的時候,外公、外婆要給小外孫、外孫女回個面做的貓,說是小孩吃了面貓能避瘟氣。說起這風俗的形成,還有一番來歷呢。
很久以前,有一年這裡發大水,莊稼都淹死了。等水下去後,人們很晚才把麥種上。到了臘月里,麥苗長不深,大雁餓得不得了,老鼠餓得啃磚頭。剛一開春,大雁就把麥苗叼光了。人們恨透了大雁,到過罷正月十五,大雁叼麥苗叼得最厲害的時候,婦女們用麵包些青菜做成大雁樣兒,叫孩子給外婆送去,叫二老吃了免雁災。外婆見外孫的衣服被老鼠咬爛了,就用面做個貓,叫外孫吃了滅鼠害。從那年起,成了一種風俗。
後來,人們慢慢忘了這種風俗的原來用意,把大雁做走了樣兒,成了現在的扁食,用意也變成了現在的用意。不過現在大都不再送包成的扁食了,送的都是肉、面和面貓呢。面貓有的是自己蒸的,有的是在街上買的。每年到正月十五以後,街上有專門賣面貓的,面貓做得很講究,身上用紅綠顏色畫上花紋,活靈活現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