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齋學派

止齋學派為南宋學者“止齋先生”陳傅良所創立的學派。止齋學派為學自三代秦漢以下,無事無物不詳盡考究。還對朱、陸“理在事先”提出疑問,因此,此派為朱熹“晦翁學派”所不喜,目為功利之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止齋學派
  • 創立者陳傅良
  • 年代:南宋
  • 主要著作:《周禮說》、《春秋後傳》等 
簡介,學術主張,主要著作,影響,

簡介

止齋學派為南宋陳傅良所創立的學派。陳傅良,溫州瑞安(今屬浙江)人,號“止齋”,學者稱“止齋先生”,因稱所創學派為“止齋學派”。陳傅良少有重名,曾於僧名講學授徒,“士子莫不歸敬”。後師事艮齋學派創始人薛季宣,聚書乾余卷,每日考古咨今於其中,又從游七八年,盡得其事功之學,並有所發展。又曾以鄭伯熊為師,受業於國子祭酒芮煜。與張栻呂祖謙、陳武、陳謙黃度徐誼薛叔似、鄭鑒友善,頻繁交往,切磋學術,以義理為本,文章制度為用,本《周禮》以考王道之經制,緣《詩》《書》以求文武之行事,遂確立其功利之學思想。又在瑞安林家應聘授徒,“一州文士畢集”,因形成“止齋學派”。
此派弟子甚多,著名者有蔡幼學、曹叔遠、呂聲之、章用中、陳端己、林頤權、沈昌、朱黼、胡時高松、倪千里、吳琚、沈體仁、胡大時、沈有開趙希弁、周端朝、李元白、木天駿等。

學術主張

止齋學派為學自三代秦漢以下,無事無物不詳盡考究,認為歷史上思想變化的脈絡為“三代以上不過曰天而止,春秋以來,一變而為諸侯之盟詛,再變而為燕秦之仙怪、三變而為文景之黃老,四變而為巫蠱,五變而為災樣,六變而為圖讖,人心泛然,無所底止,而後西方異說(主要指佛教),乘其虛而誘惑之”。當今急務,為恢復“聖學”,聖學重仁義教化,仁義之本在君父,君父應“以愛惜民力為本”,認為“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寬不寬耳!”
止齋學派還對朱、陸“理在事先”提出疑問,認為“道”(理)存在於事物本身之中,離開具體的客觀事物就不可能有抽象的“道”的存在。他們特別提倡經世致用,“一爭一物,必稽於極而後已”,認為“六經之義,兢業為本”,講究立論“要與時務合,不為空言”,反對理學家心性之說和浮文虛論。(《宋元學案》卷五十三《止齋學案》)

主要著作

止齋學派主要著作有陳傅良《周禮說》、《春秋後傳》、《左氏章旨》、《止齋文集》,蔡幼學《文題公集》、《春秋解訓》,曹叔遠《周官講義》,吳漢英《歸休集》,虞復《成己集》、《告蒙集》、《告忠集》、《遠齋集》等。

影響

止齋學派繼承並發展了薛季宣的事功之學,使永嘉學派占得地步,成為與朱學、陸學相鼎立的一大學派。清人全祖望曾評論說:“永嘉諸子,皆在艮齋(薛季宣)師友之間,其學從之出,而又各有不同。止齋最稱酵恪,觀其所得,似較艮齋更平實占得地步也”(《宋元學案》卷五十三《止齋學案》)。此派為朱熹“晦翁學派”所不喜,目為功利之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