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祛痰

中醫基礎術語,一種治法。運用止咳和祛除痰濁的方藥來治療因痰濁內盛所致咳嗽等症狀的治療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止咳祛痰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一)適應病症,(二)代表性方劑,(三)代表性中藥,(四)常用藥膳,

概念

運用止咳和祛除痰濁的方藥來治療因痰濁內盛所致咳嗽等症狀的治療方法。

解讀

止咳祛痰主要是針對因外感或內傷引起的咳嗽、伴痰濁內盛等症的一種治療方法。咳嗽的病位,主髒在肺,無論外感六淫或內傷所生的病邪,皆侵及於肺而致咳嗽。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一般痰多由於脾虛,氣血津液失於運化,而化作痰。中醫一般通過止咳祛痰中藥、方劑或藥膳食療等達到止咳祛痰的作用。

中醫套用

(一)適應病症

因外感或內傷引起的咳嗽、伴痰濁內盛等症。

(二)代表性方劑

1.二陳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橘紅、茯苓、甘草。
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噁心嘔吐,胸膈痞悶,肢體困重,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膩,脈滑。
2.清氣化痰丸 《醫方考》
組成:陳皮、杏仁、枳實、黃芩、瓜蔞仁、茯苓、膽南星、半夏。
功效: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主治:痰熱咳嗽。咳嗽氣喘,咯痰黃稠,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煩躁不寧,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3.小陷胸湯 《傷寒論》
組成:黃連、半夏、瓜蔞。
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
主治:痰熱互結證。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心胸悶痛,或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4.貝母瓜蔞散 《醫學心悟》
組成:貝母、瓜蔞、花粉、茯苓、橘紅、桔梗。
功效: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乾燥哽痛,苔白而乾。
5.苓甘五味姜辛湯 《金匱要略》
組成:茯苓、甘草、乾薑、細辛、五味子。
功效:溫肺化飲。
主治:寒飲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滿不舒,舌苔白滑,脈弦滑。

(三)代表性中藥

1.半夏
藥性: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外用消腫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一般宜制過用。炮製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長於降逆止嘔,法半夏長於燥濕且溫性較弱,半夏曲則有化痰消食之功,竹瀝半夏能清化痰熱,主治熱痰、風痰之證。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反烏頭。其性溫燥,陰虛燥咳、血證、熱痰、燥痰應慎用。
2.天南星
藥性: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功效: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外用散結消腫。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多制用。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陰虛燥痰及孕婦忌用。
3.白芥子
藥性:辛,溫。歸肺、胃經。
功效:溫肺化痰,利氣,散結消腫。
用法用量:煎服,3一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作發泡用。
使用注意:久咳肺虛及陰虛火旺者忌用;消化道潰瘍、出血者、及皮膚過敏者忌用。用量不宜過大。
4.皂莢
藥性:辛、鹹,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功效:祛頑痰,通竅開閉,祛風殺蟲。
用法用量:研末服,1一1.5g;亦可入湯劑,1.5一5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內服劑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嘔吐、腹瀉;孕婦、氣虛陰虧及有出血傾向者忌用。
5.旋覆花
藥性:苦、辛、鹹,微溫。歸肺、胃經。
功效:降氣行水化痰,降逆止嘔。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布包。
使用注意:陰虛勞嗽,津傷燥咳者忌用。須布包人煎。
6.白前
藥性:辛、苦,微溫。歸肺經。
功效:降氣化痰。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或入丸、散。
7.川貝母
藥性: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效: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研末服1一2g。
使用注意:反烏頭。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用。
8.浙貝母
藥性:苦,寒。歸肺、心經。
功效:清熱化痰,散結消癰。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
使用注意:反烏頭。胃虛寒及有濕痰者不宜用。
9.瓜蔞
藥性: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萎l0-20g,瓜萎皮6一12g,瓜萎仁10一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反烏頭。脾虛便溏者及寒痰、濕痰證忌用。
10.竹茹
藥性: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用法用量:煎服,6一10g。生用清化痰熱,薑汁炙用止嘔。
11.桔梗
藥性:苦、辛,平。歸肺經。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或人丸、散。
使用注意:嘔吐、嗆咳、眩暈、陰虛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腸潰瘍者慎服。用量過大易致噁心嘔吐。
12.前胡
藥性:苦、辛,微寒。歸肺經。
功效:降氣化痰,疏散風熱。
用法用量:煎服,6一10g;或人丸、散。
13.胖大海
藥性:甘,寒。歸肺、大腸經。
功效:清肺化痰,利咽開音,潤腸通便。
用法用量:2一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14.海蛤殼
藥性:鹹,寒。歸肺、胃經。
功效:清肺化痰,軟堅散結。
用法用量:煎服,10一15g。蛤粉宜包煎。
15.竹瀝
藥性:甘,寒。歸心、肺、肝經。
功效:清熱豁痰,定驚利竅。
用法用量:內服30一50g,沖服。
使用注意: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16.海浮石
藥性:鹹,寒。歸肺、腎經。
功效:清肺化痰,軟堅散結,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煎服,10一15g。打碎先煎。

(四)常用藥膳

1.桔紅糕 《民間食譜》
組成:桔紅50g,粘米粉500g,白糖200g。
功效與套用:燥濕化痰,理氣健脾。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屬痰濕所致,症見咳嗽痰多,色白清,胸院痞悶,食欲不振者有療效。
製法與用法:將桔紅洗淨,烘乾研為細末,與白糖和勻備用。粘米粉適量,用水和勻,放蒸籠上蒸熟,待冷後,卷人桔紅糖粉,切為夾心方塊米糕,不拘時進食。
使用注意:肺陰不足,燥熱有痰之咳嗽者,不宜食用本品。
2.瓜簍餅 《本草思辨錄》
組成:瓜萎瓤(去子)250g,白糖100g,麵粉100g。
功效與套用:清肺祛痰。適用於肺郁痰咳,伴胸肋痛脹,咳嗽氣促,咳痰粘稠或粘黃,咽痛口渴等。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成外感發熱者不宜食用。
3.柚子燉雞 《本草綱目》
組成:新鮮柚子1個,新鮮雞肉500g,薑片、蔥白、百合、味糖、鹽等適量。
功效與套用:健脾消食,化痰止咳。適應肺部疾病的痰多咳嗽,氣鬱胸悶,脘腹脹痛,食積停滯等。
製法與用法:將柚子剝皮、去筋皮、除祛籽,取肉500g,將雞肉洗淨切塊,掉去血水。再將柚肉、雞肉同放人燉盅內,置薑片、蔥白、百合子雞肉周圍,調好鹽、味素,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置於大鍋中,用文火燉4小時,取出可食之。1周2次,連食服3周。
使用注意:消化不良者,以飲湯為宜。
4.半夏山藥粥 《藥性論》
組成:半夏30g,山藥60g。
功效與套用:燥濕化痰,降胃止咳。適用於脾虛濕痰蘊肺,咳嗽兼胃氣上逆者。
製法與用法:半夏先煮半小時,去渣取汁一大碗。山藥研成粉,放人半夏汁內,煮沸攪成糊狀即可食。分3天早晚溫服。
使用注意:半夏有小毒,宜製成法半夏後使用,且煎煮時間宜長,去其毒性。
5.川貝秋梨膏 《中華臨床藥膳食療學》
組成:款冬花、百合、麥冬、川貝各30g,秋梨100g,冰糖50g,蜂蜜100g。
功效與套用:潤肺養陰,止咳化痰。適用於肺熱燥咳、肺虛久咳、肺虛勞咳痰不出。
製法與用法:將款冬花、百合、麥冬、川貝入煲加水煎成濃汁,去渣留汁,再將去皮去核切成塊狀的秋梨以及冰糖、蜂蜜一同放人藥汁內,文火慢煎成膏。冷卻取出裝瓶備用。每次食膏15g,日服2次,溫開水沖服。
使用注意:脾胃虛寒,咳唾清稀者不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