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可人

歐陽可人

歐陽可人,湖南隆回人,清華美院當代藝術創作研究生。相繼畢業於中華文化學院中國山水畫研究院,研修於榮寶齋畫院。

現為中國山水畫家協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清美當代藝術創作研究會理事,中華文化學院中國山水畫研修院客座教授、特聘畫師,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陽可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南隆回
  • 出生日期:1948年2月
  • 職業:繪畫師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美術創作
  • 代表作品:《嶽麓山人工湖一角》《台灣大理石峽谷》
基本信息,山魂水魄的生命禮讚,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歐陽可人作品賞析,

基本信息

歐陽可人,男,1948年12月出生於湖南隆回。中國當代著名畫家
近十多年以來,歐陽可人幾乎踏遍了全國各大名山大川,積累了數以千計的寫生素材。其作品大都來自寫生,因而生活氣息濃厚,格調高雅清新,既有深厚的傳統積澱,又有西畫的光色效果,自成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其作品多次參與國內外大展,獲金、銀、銅獎多次,被收入《當代中國美術》、《中國寫生作品集》等多部權威畫集,並被日本、法國等國外文藝部門收藏。2008年被國際漢學研究會授予“文藝大師”榮譽稱號。2009年獲得中日友好文化藝術交流特使和中法友好文化藝術交流特使榮譽。
歐陽可人的作品用筆認真而不拘謹,大方而不俗套;立意樸實無華,隨和謙遜;構圖疊雲起峰,如龍蛇游移。在其作品中,往往溪流涓涓、草木豐茂,亭台樓閣在山林的掩映下顯得分外地別致和恬靜。在山水畫方面,歐陽可人做過很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可謂仁者愛山,智者愛水,在《江南雪》等作品中,可以看出畫家在哲學、美學、文學、歷史等方面的造詣頗深,他的畫大都精微深邃,落筆引詩入畫,屏卷陶星醉月,將自然之美與山林之戀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畫作中的山林古樹、白雲人家、溪河小橋等都用筆獨特、意境高遠。
山水畫作可棲可游。在歐陽可人先生的作品中,往往溪流涓涓、草木豐茂,亭台樓閣在山林的掩映下,顯得分外的別致和恬靜。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也是陽可人先生的美學思想淵源。對山水畫的理解,歐陽可人先生做過很多的探索和研究。可謂仁者愛山,智者愛水,他不是單一的作品,而是注重多方面的修養。
在作品中,隨處可見歐陽可人先生在哲學、文學、美學、歷史等方面造詣頗深,學養極高。歐陽可人先生為人坦誠、謙虛、誠信、忍讓處事。為此,歐陽可人先生十分注重自身的修養與鍛鍊,以致他的畫是那樣精微和深邃、落筆引詩入畫,屏卷飛觴醉月。
歐陽可人的山水畫將自然之美與山林之戀體現得淋漓盡致。看那山林深處雲霞霧靄、清風小嵐,確實是當代山水畫作中的精品。

山魂水魄的生命禮讚

——著名山水畫家歐陽可人山水畫品讀 文/蘇行
中國山水畫集中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哲學內涵,它攜帶的人文信息之光輝無論是在它產生、發展、演變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還是在星光燦爛的世界文明的天幕上,它都光彩奪目,輝映八方。山水畫以自然景物為描繪對象,充分體現了“以形媚道”“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在其產生、發展、演變過程中一直沐浴著儒、道、禪及玄學等文化思想的陽光雨露,在一副優秀的中國山水畫中,既有訴諸視覺的可見之景,更有訴諸情感的可會之境;景是境的軀體,而境則是景的靈魂。景與境有離不開的一個“情”字,唯有情之境才能上升到詩的境界,詩的境界乃是感情的升華。
寒山待渡寒山待渡
歐陽可人先生是一位極其具有傳統功力的畫家。當他以詩意的目光注視著自然的時候,情感的熔鑄和對自然的依戀以及對自然山水的主觀理解和歸納悟對,憑藉完整而又典型的筆墨,對自然山水進行著視覺詮釋,創造出山水畫藝術氣韻溢盪的時空。追隨著歐陽可人先生的筆墨線索,你會感受到筆墨自由揮灑之中洋溢著靈動之氣。
歐陽可人先生的畫一是有民族特色,一看而知是中國的繪畫,而不是摹仿嫁接外國的;二是有時代特色,不是陳腐的,不是抄襲古人的,也不是重複明清的“四王”、“四曾”的,而有很強的現代感,他的畫固然也研究了石濤、石溪、黃賓虹並有所借鑑,也吸收了一些李可染的畫法,但都融化為自己的了。他的作品大都來自寫生,因而生活氣息濃厚,構圖靈活多變,氣韻生動,色彩厚重,格調高雅清新,既有深厚的傳統積澱,又有西畫的光色效果,自成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宋代李公麟作畫“乃集眾所善,以為己有,更自立意,專為一家。”歐陽可人的畫也是如此,故有個人鮮明的特色。
歐陽可人先生熱愛大自然,憑著一腔摯情,從波詭雲譎、瞬息萬變的大自然中攝取自然的魂魄,鑄造畫中的詩情。他的創作靈感,雖然來自大自然的啟示,但他那畫中的詩境卻不是在現實世界中的任何一個地方所能找得到的。那裡面包含著作者的學問修養,人格性情,藝術氣質和審美理想。歸根結底它是作者心靈的創造。然而心靈的創造不僅離不開自然的啟示,更離不開和自己的獨特感受相應的形式、手法和語言。《迎春圖》是一首輕鬆抒情的詩。那河水的明淨,環境的幽深,樹木的蒼勁,既是樹也是水,既有影又有光,既是實又是虛,含蘊豐富。加上近景的小橋、人物,幾聲清脆的犬鳴,情便油然而生了。使人感覺到在他的山水畫中,有空氣和陽光,色彩和聲音,有著一派生生之氣,有著活躍的藝術生命,不論是風雲壯麗的《青松拂雲》還是清新嫵媚的《雨後秋山》,也不論是節奏歡快的《萬壑爭流》,還是平凡生活的《幸福田園》,以及那純淨的《山居》,璀璨的《瑤寨》,如夢似幻的《深山流瀑》或如臨仙界的《高山流雲》,當讀著歐陽可人這些充滿了濃郁詩情的山水畫時,令人遊目騁懷,遐思不盡。
雖不能說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已十分成熟,完美無缺,但卻可以說,他在每一幅作品中都有所嘗試,有所探索,有所追求。他從不滿足於走前人走過的老路,也不滿足於自己走慣了的熟路,不滿足於反覆使用單一的表現方法和語言,他用於創造也善於借鑑,善於吸收和融合。他已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和面貌,然而這面貌不是單調的、貧弱的、陳舊的,而是變化豐富,多姿多彩的。他有著多方面的才能和修養,于山水,大寫小寫,潑墨潑彩,皆能熟練掌握,畫中點景人物和動物也都十分精到。他的大畫很豐富但不堆砌,他的小畫空靈但不空洞,處處顯示出他不倦的創作激情和藝術天分,我們在先生的畫中領略到的是超越了凡俗境界及一己格局的藝術情境——山魂水魄的生命禮讚。

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

歐陽可人
寫生不但是蒐集素材、豐富閱歷的手段之一,也是領會、消化、融合傳統筆墨的重要途徑,是完成“外師造化”到“中得心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必由之路。
翠灑蒼山翠灑蒼山
寫實一定要寫生,但寫生不一定要寫實。
寫生的目的不同,要求就不一樣。如果是以蒐集素材為目的,那就要老老實實地寫實,力求寫出對象的面貌、結構及紋理,可畫得細緻一些,日後創作時可供參考、借鑑;如果是寫生結合創作,那就要大膽取捨,突出重點,表現出自己心中的審美追求,營造出一定的意境來。作為一個中國山水畫家,光有寫實的本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會概括,學會去蕪存精,讓筆墨說話,才能成為一幅既有寫生對象的特徵,又有畫家自己思想情感的作品。在寫生中,我們當然要有寫實的本領,因為這是前提,是抓形造境的先決條件。但更多的應該把力量放在後一種寫生的能力上,注意物象特徵所提供的總體情緒的把握,而不是通過“記錄”來完成作品。因此,寫生,是作為一個畫家,特別是山水畫家必不可少的必修課。所謂“外師造化”,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但是,寫生不是創作,哪怕是我說的後一種非寫實性的寫生,也只是帶有一些創作的痕跡而已。能創作出有一定品味,又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山水畫作品,才是一個畫家最重要的使命。
一幅好的山水畫,要能“尺幅而有泰山河嶽之勢,片紙而有秋水長天之思”(《夢幻居畫學簡明、論意》)這就要求畫家在創作中付出巨大的勞動。
中國畫的創作要儘可能提高筆、墨、色的表現力。要強調線的表現力,墨的感染力,色的“點綴”和“呼應”能力。線上、墨、色之間,線是主要的,墨第二,最後才是色彩。所以,作為一個中國畫家,應該特別注意對線的研究和表現。潘天壽先生說:“線條質量的高低,同用線時的心態有直接關係。以浮躁的心態畫出的線條,必定是浮躁的,缺乏沉寂、含蓄的優美的”。所以,首先要沉下心來,潛心學習和研究傳統,吸取前人的智慧,不斷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如果急功近利,浮光掠影,是不可能畫得出耐看的線條來的。線是中國畫的靈魂,無論山水、人物、花鳥概莫能外。對於線的美的追求,是中國畫家畢生追求的目標。
其次是墨,用墨在活,在得趣得韻。濃淡乾濕,揮灑自如,產生出無限的韻趣效果,一團濕墨中,幾筆焦墨;一組幹線中,幾筆淡漬,便能產生出無窮的類似“潤含春雨”,“乾裂秋風”的藝術效果來。墨分五色,其實在水,所以墨的用法是離不開水的,有人在國畫技法中專門提出“水法”,是很有見地的,但不管“墨法”也好,“水法”也好,都離不開筆,筆墨是不可分割的。
最後是“色”。色在中國畫中,不是主要的,它不像油畫、水彩、水粉等西畫一樣,色彩決定著畫面的成功與否。黑格爾談到西畫時說:“所以使畫家成為畫家的是色彩,是著色”,而在中國畫中色彩是處於次要地位的,它僅僅起到一個統一色調及點綴、呼應的作用,套用黑格爾的話,可以說成“所以使中國畫成為中國畫的是筆墨,是筆墨的表現力。”
認識到了筆、墨、色在中國畫中的作用,就可以在寫生的基礎上進入創作了。
進入具體的創作過程時,記憶、想像是十分重要的,由寫生稿到創作,決不能過多地受寫生稿的限制,要展開想像的翅膀,在突出主體特徵的前提下,哪裡需要加點什麼,哪裡可以去掉,完全可以憑想像來處理,不要受實景的限制。中國畫歷來講的是散點透視,是邊走邊看邊記憶,也可以說是隨心所欲的吧,吳冠中畫油畫都把畫箱搬來搬去,左右取捨,不受焦點透視的局限,畫出了很多不朽的作品,何況我們畫中國山水畫呢。
山水畫不是再現,而是畫家的一種情思,一種觀念的表達。因此,首先要考慮你在這幅畫中要向人們訴說或表現什麼,你想讓人感覺到某種氛圍或境界,所以,首先考慮的就是“意境”。“意境”是什麼?“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各類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熔鑄,經過高度的藝術加工達到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思想境界”(李可染語)。但意境的得來,必須在深思熟慮的構圖、筆墨中表現出來。正如明代唐志契在他的《繪事微言》中所說的一樣,凡畫山水必“得其性情,山便得環抱起伏之勢,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掛腳。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我以為,這段話的意思,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要突出作品整體的“神”,把“我情”在作品中體現出來,而不是外表的“形似”,還有就是在作品中,你是想表現氣象蒼茫,神秘渾厚的陽剛之氣,還是想表現出秀潤華滋,清新淡雅的陰柔之美,都是在動手之前應該考慮清楚的。一幅有意境的中國畫作品,應該既有作者營造於內的、可引發人們的聯想、深思的藝術形象,又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不同意境中的視覺衝擊力,讓人過目不忘,因此,對整體風格的把握就非常重要。
在長期的山水畫探索過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畫出既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又有時代感的山水畫,沒有深厚的傳統功力是不行的。不是說“偉大的藝術家都是把自己天才的郵票貼在傳統的基礎上”的嗎?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作品,是我們取之不竭的源泉。
但是,如果跟在傳統後面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也是沒有出息的。所以,要敢於衝破傳統,突出個人獨特的審美追求和個性,創造出既有傳統又有別於傳統的、具有中國文化內涵的新的表現方法,才是當今山水畫家們最重要的任務。
縱觀幾千年的美術史,凡是有影響的畫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上,用自己獨特的感受去貼近自然,積累經驗,發現和總結出新技法、新理論,從而促進了各個時期的繪畫藝術的發展的。巨然師法董源,但他跳出了董源的框架,追求隱逸趣味,發展了南派山水。米蒂通過長期的摸索,畫出了獨出一格的“米點山水”。王蒙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造出了“解索皴”,林風眠中西結合的表現手法,李可染獨特的積墨畫法,都突破了前人的窠臼。他們在美術這個百花園中作出的貢獻是誰也否定不了的。
藝術歷史的傳承延續靠創造,藝術的生命在創新,在獨特的個性化的表現。可以說,人類的文化史是由不可替代的個人感悟、個人風格構成的,真正的藝術家的價值在於他們作品的原創性。所以,張揚個性,形成風格應該是藝術家進入創作時追求的終極目的。
齊白石六十七歲後才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七十歲後才形成自己獨特的面貌,可見個人風格的形成不是立等可取的東西,是要在長期的探索總結中自然積累起來,才能水到渠成的。齊白石曾說:“三思難下筆,一技幾成家”。創新的難度,可見一斑。所以,作為立志獻身於中國山水一的我們,必須長期地、不遺餘力地向著“創新”,向著“個性化”的目標前進,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在創作過程中,我總想靠近,或達到這些目的,費盡心機,甚至焦頭爛額,但我知道我的一些習作還遠遠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有些甚至還是很幼稚的。今天斗膽寫出這些體會,目的在求教於大方之家。
2011年5月於長沙

歐陽可人作品賞析

選錄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