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行日記

歐行日記

《歐行日記》是1934年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振鐸。

基本介紹

  • 書名:歐行日記
  • 作者鄭振鐸
  • 出版社: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
  • 出版時間:1934年10月31日
  • 再版時間:1936年4月15日
基本信息,特殊體例,內容梗概,沒想到,鄭氏藏書,

基本信息

《歐行日記》,鄭振鐸著,良友文學叢書第十四種,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4年10月31日初版,1936年4月15日再版,布面精裝,初版三千冊,再版兩千冊。

特殊體例

日記一體,身前結集的,在民國的作家中,並不多見,有者也多是遊學海外,思情而記,徐志摩的《愛眉小札》是其中的經典,朱湘的《海外寄霓君》就要等而下之了,太多雞毛蒜皮,瑣碎小事。鄭振鐸的《歐行日記》則和上述兩書,有所不同,書里行間雖也夾雜著對夫人的思念之情,本來就“只是寫來寄給君箴一個人看的”,骨子裡還是一部歐洲問學記。“雜著些具有真摯的情感的話”,讀起來反倒不至於枯燥。

內容梗概

這次歐行,時在1927年,鄭氏正值而立之年,頗有一番抱負的:“希望把自己所要研究的文學,作一種專心的正則的研究……希望能走遍各國大圖書館,遍閱其中之奇書及中國所罕見的書籍,如小說,戲曲之類……”一共列了四項,其中最主要的一項便是去各處圖書館“搜尋閱讀中國書”。這些中國書,即日記中時時提及的中國宋元以來的各種通俗小說及戲曲古籍。
5月21日,從上海出發;6月25日,船到馬賽。30日,便去法國國立圖書館辦了四個月的長期閱覽券,“第一次借出敦煌的抄本來看”。此後的幾個月,鄭氏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其七月二日日記云:
“……中午因為看書很起勁,忘記了時候,未吃。”
在法國國立圖書館,鄭振鐸常常是因為被書所迷,而錯過了午餐時間。
從日記所記借書目錄來看,鄭振鐸所閱幾乎都是明清兩朝的各種小說刻本,這也是他當時研究和收藏所好。
《歐行日記》對鄭氏的交遊,也多有記述。
此次歐行,船上的同伴有四人,其中“一個是陳學昭女士”。陳學昭是浙江人,淺草社成員,也是一位作家,後在1934年獲克萊蒙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到馬賽,船要走一個多月,“我們決定多寫些文字,每到一處,必須要寄一卷稿子回去,預備為《文學周報》出幾個Athos專號……這提議在昨晚(5月21日)傍晚,而今天下午,學昭女士已寫好了一卷《法行雜簡》。寫得又快又好。”Athos是他們乘坐的輪船。在日記中的最後的一天(即8月31日),也寫到了陳學昭:“和楊太太及學昭女士同到喜劇院看《維特》。”這是在巴黎的日子。
鄭氏歐行交往之人中,還有梁宗岱、戈公振、朱光潛諸人,像六月二十七日日記:“又在路上遇敬漁隱、梁宗岱二君,同來旅館中閒談了一會”。七月二日日記:“楊太太請我和朱光潛、吳頌皋等在萬花樓吃晚飯……晚後,光潛、宗岱及元來談,十時走。”
萬花樓在《歐行日記》中被時時提起,這是一家中國菜館,一個廣東人開的,在巴黎的日子,鄭振鐸常和友人去那裡吃飯。
《歐行日記》記於1927年,出版已在七年之後,這中間因為幾次搬家,還有四分之三的原稿,不知散失何處,難以尋覓了,“這部日記,其實只是半部之半。”歐行首日是5月21日,從此日起,基本都有日記,直到8月31日,而鄭氏在歐洲年余,所佚者當是此後的日記了。
《歐行日記》在匣中保存了七年,“不願意,且也簡直

沒想到

,拿去發表。”所以要印行,一者是怕再經一次的浩劫,“便也將和那四分之三的原稿一樣,同埋灰堆火腸之中。”其二也是為了換點買書的錢:“一半自然是為了窮,有不得不賣稿之勢。”鄭振鐸當時見古籍散落,大量佳本名槧為外國人運往異鄉,乃四處搜尋善本,欲以一己之力保存國粹。

鄭氏藏書

“我對於書,本來有特癖。”(《求書目錄》)鄭氏一生愛書如命,抗戰時期,蟄居滬上,為國家搶購了大量古籍珍本,其中尤以“九千金”買下錢遵王也是園舊藏孤本元明雜劇為世人所稱道。
鄭振鐸1949年後曾任國家文物局長,1958年在一次訪問國外途中飛機失事去世,時年6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