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制憲危機根源探析

2005年5月-6月,《歐盟憲法條約》先後在法國和荷蘭的全民公決中遭到否決,歐盟制憲危機爆發,制憲進程自此陷入了長達兩年的反思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盟制憲危機根源探析
  • 論文作者:羅霄著
  • 導師:倪世雄指導
  •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n the sources of EU constitution-building crisis
論文作者
羅霄著
導師
倪世雄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關係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歐洲國家聯盟 憲法 歐洲一體化 主權
館藏號
D95
館藏目錄
2010\D95\4

內容簡介

2007年12月,歐盟成員國首腦正式簽署了《歐盟憲法條約》的修改簡化版本——《里斯本條約》,制憲進程重新啟動。歐盟制憲危機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最嚴重和複雜的一次危機,它是一體化在面臨方向性選擇階段中各種矛盾的濃縮體現,是對歐洲一體化發展所面臨的制度障礙和未來走向的思考。 本文從歐盟制憲危機這一微觀事件入手,對歐洲一體化的發展進程進行解讀,採取綜合研究方法,藉助理論分析、歷史分析、實證分析、博弈分析工具,將歐盟制憲和歐洲一體化研究置於全球化的巨觀背景之下,剖析歐盟制憲受挫的根源要素,分析區域一體化的本質,並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整體趨勢做出分析判斷。論文根據2005年《歐盟憲法條約》表決前後歐盟官方民調機構“歐盟晴雨表”發布的相關調查報告,歸整出導致歐盟制憲陷入危機的主要因素,對歐盟制憲危機進行多視角探討。 文本層面,通過對歐盟憲法兩個版本的解讀,本文認為《歐盟憲法條約》的文本本身存在著諸多硬傷,無法解決歐盟積聚已久的成員國間分歧、歐盟內部權力之爭等矛盾。雖然《里斯本條約》的出台有助於歐盟東擴後的改革,但其替代條約的性質恰恰反映出歐洲一體化進程仍然交織著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經濟一體化與政治一體化、社會模式選擇等深層次矛盾。 經濟層面,當前歐盟發展面對成員國經濟水平嚴重的不平衡性,經濟實力的失衡造成了訴求的差異,尤其是東擴後成員國間經濟利益的衝突有所加劇。由於國家利益與歐洲利益存在著天生的悖論,而在《歐盟憲法條約》的憲政制度框架下,歐盟的任何一項決策過程都很難在追求歐盟整體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做到國家利益間的絕對公平,不同的政策和條款總是更傾向於代表和促成某一或某些特定國家及群體的利益,甚至部分損害或潛在損害了其他成員國的利益,這是導致歐盟制憲危機的經濟基礎。 社會層面,歐洲認同的缺失已日益成為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瓶頸。本文關於歐洲認同和民族認同的實證比較證明了歐洲認同是一個複雜、模糊、難以界定的概念,歐洲認同和民族國家認同的優先權取決於不同的內容,且因國民而異。《歐盟憲法條約》在法國和荷蘭被民眾否決表明,歐洲一體化未來的發展已很難再以簽訂條約的方式推進,而是更依賴於成員國民眾的認可。鑒於東擴後歐盟成員國國間同質性減少,差異性增大,只要各國在經濟和社會模式指標上未能取得較大程度的趨同,即使《里斯本條約》已經通過,其完全實施仍將面臨諸多障礙。 政治層面,本文基於地緣政治立場,著重分析了歐洲一體化“三駕馬車”法國、德國、英國以及美國的地緣政治原則與利益分歧。歐盟制憲危機反映出歐盟已從較穩定的法德核心格局轉變為成員國間基於利益的聯合格局,成員國圍繞三駕馬車形成了不同的地緣共同體,歐盟正陷入一種“建設性模糊”,從而對制憲進程起到了離散影響。 主權層面,論文運用博弈分析方法,從民族國家的主權讓渡層面解讀了歐盟制憲,制憲危機驗證了歐盟仍停留於政府間的機制階段,國家利益仍然是成員國考慮的首選因素,一體化只有在滿足所有成員國的利益預期條件下才可能順利推進。就長期而言,歐盟將是一個超國家因素更趨明顯、一體化程度更深入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而不是一個國際法意義上的聯邦國家。 論文在對歐盟制憲危機根源多維度探析的基礎上,對一體化的阻力因素和動力因素做出了進一步探討。歐盟制憲危機充分暴露出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存在著忠誠轉移難題、主權讓渡難題、成員國目標分歧、反全球化思潮、跨國政黨政治干擾等諸多障礙,蘊藏著集體與個體的利益衝突、大國與小國的利益衝突、先行者與後來者的利益衝突、精英與民眾的利益衝突。本文最後提出,制憲危機並未模糊一體化的方向,歐洲一體化進程不可逆轉;面對經濟全球化,歐洲一體化進程仍只可能在成員國的掌控下進行深化,推動一體化的基本動力主要在於:一體化磁場效應的有效放大與擴散、民族國家對於超國家調控依賴程度的加深以及國家主權讓渡收益的不斷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