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歌鸚鵡體長約23~25厘米,體重160~195克。有一個明亮的淡黃色頭,體羽主要是綠色,頸部丁香色有灰藍色調裝飾,並逐漸淡出至綠色。喉嚨是藍灰色。整個上體淺綠色,中級覆羽有紅褐色斑點,羽毛邊緣的內螺紋淡黃色,底面是明亮的藍色。上胸部灰藍色,下體的其餘部分是相對背部則是淡得多的淺綠色,尾部的上
覆羽為中等綠色,下覆面灰色,尾羽外側的外螺紋帶有輕微的黃色。上下頜骨淺黃色至暗灰色的下頜。虹膜黃色,爪灰綠色,上喙淡黃色,下喙黑色,短尾巴。
兩性
異形。
雌鳥沒有黃頭,有一個全黑的鳥喙,也缺少灰藍色領。上體灰色,臉頰褐綠色。亞成鳥類似雌鳥,沒有黃頭,但它們的喙較亮,
虹膜較暗。
棲息環境
主要生活在濕潤低地森林和海拔600至1700米之間的丘陵地帶。有時也出現在森林的邊緣,再生林和花園。在新愛爾蘭南部,這個物種能上到海拔1760米的高度。
生活習性
歌鸚鵡經常孤獨的棲息在樹枝上,這些鳥類往往通過它們的鳴唱來表明自己的存在。更罕見的是,歌鸚鵡可以在樹冠層快速飛行,飛行的路線是直線型的,此時可以觀察到翅膀底面明亮的藍色。這種鸚鵡獨自生活,或成對或集小群。平常它們停留在茂密的枝葉間,當樹枝震動時,會迅速飛到另一個灌木叢。
食物以種子、漿果、水果、堅果為主,也食昆蟲以及其幼蟲等。
歌鸚鵡會發出各種各樣的刺耳的鳴叫,它們的呼叫被描述成沙啞而響亮,Geoffroyus屬的其他成員也有頗為相似的叫聲。在飛行中,會發出高亢呼嘯的歌曲,一般由兩個音符組成。“ wewe wiwi”、“chiark chiark”或“kyeer kyeer kyeer”,快速和尖刻。
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
繁殖方式
此類鸚鵡繁殖方式都是在洞穴中進行,雌鳥在一個樹樁或腐朽的樹上挖了一個空洞,但人類並不知道更多的關於它們生殖的習慣,繁殖季節是未知的,沒有鳥巢大小或孵化方面的其他更多信息。這個物種可能接近
紅頰鸚鵡,因為同屬於一屬物種。
亞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1.
| | Geoffroyus heteroclitus heteroclitus
|
2.
| | Geoffroyus heteroclitus hyacinthinus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
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全球整體數量估計為100,000以下。拉納爾島亞種,數量在5000和20000之間。哥鸚鵡的棲息地在整個範圍內雖然退化,但它不存在危險。
保護等級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