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曲·感事

《鸚鵡曲·感事》是元代散曲家馮子振創作的一首散曲。

該曲通篇運用對比和比喻,表面上大談山林果農,盡賞春秋之花,酣飲高歌,醉則入眠,過著安適自得的日子,骨子裡卻是在津津樂道山林高雅之士的隱逸生活,並藉以嘲諷宦海顯貴們爭名逐利、手忙腳亂之醜態。

全曲通俗流暢,淺顯自然,意境曠達豪放,瀟灑飄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鸚鵡曲·感事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小令
  • 作者馮子振
  • 作品別名:【正宮】鸚鵡曲·感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正宮】鸚鵡曲·感事
江湖1難比山林住。種果父2勝刺船父3。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顛風狂雨4。盡人間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腳忙時,則靠著柴扉5深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江湖:本義指漁民生活。這裡比喻宦海生涯,即在官場之中沉浮。
2. 種果父:種植果樹的老農。
3. 刺船父:江湖中撐船的人。
4. 顛風狂雨:暴風驟雨。
5. 柴扉:柴門,指貧寒之家。

白話譯文

這險惡的江湖比不上山野林間讓人安穩舒坦,種植果樹的農夫遠勝過逐浪的船父。看完爛漫的春花又看金黃的秋菊,不去理會那世間的狂風暴雨。看那人間追名逐利攪得白浪滔天,而我則過著酣醉高歌悠然眠宿的生活。當他們在急流之中手忙腳亂時,我則悠閒地靠著草屋冷眼旁觀。

創作背景

今存馮子振【正宮】·鸚鵡曲四十餘首,皆為和白賁(無咎)同調小令而作。作者有序云:“白無咎有鸚鵡曲云:……余壬寅歲留上京,有北京伶婦御園秀之屬,相從風雪中,恨此曲無續之者。且謂前後多親炙士大夫,拘於韻度,如第一個父字,便難下語;又,‘甚也有安排我處’,‘甚’字必須去聲字,‘我’字必須上聲字,音律始諧,不然不可歌,此一節又難下語。諸公舉酒,索余和之,以汴、吳、上都、天京風景試續之。”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此曲以“種果父”與“刺船父”的不同生活對比,暗喻人世險惡與隱居悠然。
上闋先把“江湖”中的“刺船父”與“山林”中的“種果父”進行比較,重點寫“種果父”的好處。“刺船父”就是船夫,古時撐船叫刺船。下闋則是把二者對比來寫,優劣分明。“刺船父”歷來被文人作為逸士高人的形象加以歌頌,元散曲中更是如此。而馮曲中的“船父”則恰好相反,成為諷刺批判的對象,那“到中流手腳忙時”的船父,分明是官場中的官吏形象。“江湖”歷來是同朝廷相對的隱居之處,素為文人高士所嚮往。馮曲中的“江湖”卻是險惡之地,那“顛風狂雨”“白浪滔天”的江湖景象,顯然是人世風波的象徵。這裡的“山林”,才是作者嚮往的佳境,“種果父”才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形象,“看春花又看秋花”,才是作者所傾慕的生活。可見馮氏的這首《感事》,創造出一個嶄新的藝術世界。文學創作都要強調意境,詩、詞、曲尤貴意境,“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馮氏散曲不僅有意境,有境界,而且多與人不同。他創造的藝術天地每出人意料之外,個性鮮明,獨樹一幟。這首散曲就有與眾不同的意境,那就是把多為文人稱頌的“刺船父”“江湖”作為批判的對象,從而突出“山林”中“種果父”的悠然隱居。高人避世、逸士隱居,幾乎是元散曲的主題,元曲家無不放聲大唱。馮子振雖然也寫避世隱居,但卻意境新穎,情思雋永,耐人尋味。
此曲寫法的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手法,來刻畫“刺船父”和“種果父’兩種形象。作品一共八句,每兩句為一組,每組為一比,平均分配,均衡用力,一安一危,一閒一忙,一靜一動,一褒一貶,一揚一抑,不言自明,達到美學上的“勻稱美”。

名家點評

任中敏:此曲妙在處處作退一地步說事,俳諧中寓以理趣。哪裡是言船夫與果農孰優孰劣,分明是在說出處進退、顯晦浮沉之人生大關節要。隱居樂道各有說詞,馮氏的說法卻出人意表。
任中敏:就中余最好《感事》一首云:“江湖難比山林住.....蓋以一詞而寫兩種生活,一安一危,而處危既異於尋常,且能及時轉安。示人處世,始則不必求安,既而最須乖巧。作者之意,即在此軟。(《曲諧》卷二)

作者簡介

馮子振(約1257-約1314),宇海粟,又號瀛洲客,攸州(今湖南攸縣)人。曾官承事郎、集賢待制。他十分喜歡讀書,博學強記,以博學英詞聞名於世。曾一時興發,寫就梅花詩百首,後收入《四庫全書》,即著名的《梅花百詠》。所作散曲小令,或寫個人閒適生活;或嘆世、美仙;或即景生情、抒懷寫志;或登臨感興,弔古傷時;多勁逸而瀟爽。元代宋景濂稱其曲“橫厲奮發”“真一世之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