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樂山街道

歌樂山街道

【歌樂山街道】位於沙坪壩區東南部。轄大土、高店子、礦山坡3個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歌樂山街道
  • 外文名稱:Geleshan Street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沙坪壩區
  • 下轄地區:大土村社區 高店子社區 礦山坡社區
  • 地理位置:沙坪壩區東南部
  • 面積:4平方千米
  • 人口:0.7萬
概況,沿革,行政區劃,介紹,歌樂山的由來,

概況

重慶市沙坪壩區轄街道。位於區境東南部。常住人口10950人(2010年六普)。轄大土村、高店子、礦山坡3個社區。

沿革

街道因駐地歌樂山而得名。1951年設歌樂山民政室,1968年建歌樂山街道。1996年,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轄以序數命名的4個居委會。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6009:~001 111大土村居委會 ~002 111高店子居委會 ~003 111礦山坡居委會

行政區劃

大土村社區
高店子社區
礦山坡社區

介紹

為進一步推進歌樂山街道各社區的黨組織建設工作,加強各社區單位黨組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地區的平安穩定、和諧發展,3月23日,歌樂山街道舉行2007年各社區單位黨組織黨建工作第一次聯繫會。
歌樂山街道
與會的各社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暢所欲言。地處高店子社區的重慶市林科院黨總支、地處礦山坡社區的重慶市一財校黨支部等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在會上先後發言。大家在發言時認為,要正確處理各單位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重視和抓好群團工作;應進一步搞好歌樂山地區的發展規劃,努力搞好歌樂山抗戰文化風貌街的打造。與會單位在發言時表示,將堅持黨建工作聯繫會制度,加強溝通與交流,促進歌樂山地區的持續快速發展。
歌樂山街道黨工委十分重視黨建工作,並將這項制度納入黨委工作的議事日程。自開展各社區單位黨建工作聯繫會制度以來,通過定期聯繫會,交流了黨建經驗,加強了黨的領導,為推進轄區各單位團結協作,為推動歌樂山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歌樂山的由來

“歌樂靈音”是新老巴渝十二景之一。“歌樂靈音”所在地歌樂山,從我見到的資料看,其名最早見於清嘉慶《四川通志》:“在縣西三十里。《縣誌》(按指乾隆《巴縣誌》):群峰北向,翠靄深濃。上有雲頂寺,祀川主李冰次子。”至於歌樂山享大名於世,則要等到抗日戰爭期間重慶成為陪都以後。因為在抗戰前,今歌樂山鎮一帶,屬於高店鄉,場鎮叫高店場,今天叫“高店子”。現今如果從烈士墓上三百梯,快到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原重慶市結核病醫院、重慶市胸科醫院)的拐彎處,還能見到高店場的老街身影。
歌樂山街道及附近構築建物的形成,一是得力於上世紀30年代初成渝公路的通車。因為有了公路,於是就沿公路搭建房屋。二是抗日戰爭期間,歌樂山被劃為遷建區,什麼考試院、銓敘部之類,曾經一度在這一帶辦過公。在歌樂山上荷花池、桂花灣一帶,出現大量的達官貴人別墅(解放後部分別墅設為歌樂山老紅軍休養所),文化名人也在此呆過,如冰心先生就以三百梯黃葛樹一帶為背景,寫下了名作《小橘燈》。當然,歌樂山能得大名,也跟渣滓洞、白公館、中美合作所有關。
名叫“歌樂山”的地方,目前知曉的除重慶一處外,還有一處在廣東省高明市西南。《讀史方輿紀要》高明縣歌樂山:“高三百餘丈,周二十里,峰巒聳秀。”
歌樂山的得名由來,有幾種說法。廣東歌樂山是“風起聲如音樂”或“風聲如音樂”,而重慶歌樂山或“二郎佐父導水駐節山上,異樂忽作,如聞鈞天之音”或“俗傳二郎治水曾歌樂山上”,民國《巴縣誌》以為“清風倏來,則萬籟齊鳴,勝於鼓吹。是為近之。”
其實,據我所知,還有一說,這裡給大家做個介紹。胡昌健先生《恭州集·“歌樂”山為“仡佬”山考》(重慶出版社2008年)一文認為:“歌樂”二字應與唐宋時期巴渝地區的哥羅蠻、仡佬族有關。“歌樂”應是音譯詞。因為川渝、鄂、湘、黔地區,有與“歌樂”音近的地名和族名,如歌羅山(黔江區、今彭水南望山)、高羅山(湖北宣恩、鹹豐)、歌羅驛(黔江區、湖北宣恩)、歌羅寨(湖南靖州)、葛獠(《輿地紀勝》黔江區)、哥羅蠻(黃庭堅《山谷集》)、哥蠻(《宋史》)等。胡先生的考證詳實,讓人大開眼界,他的說法,或許更有說服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