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邊公辨

《次韻邊公辨》是南宋詩人范成大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首聯先寫生活的時間和地點;頷聯引伸到時序的變遷;頸聯借用典故進一步推進詩人心境感受;尾聯正面地道出自己的思想。詩人把農家新秋夜色,與自己心中渴望施展身手的豪情聯繫在一起,賦予了這首七律一股清新瀟灑的格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次韻邊公辨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范成大
  • 作品出處:《石湖居士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次韻邊公辨
錯落參旗罥竹梢,柴荊臨水閉蓬蒿。
春風吹曉玉蟾墮,穠露洗空銀漢高。
雙鵲繞枝應也倦,一蛩吟壁已能豪。
新秋只合添詩興,莫學潘郎嘆二毛。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次韻: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也稱步韻。邊公辨:邊惇德,字公辯,崑山(今屬江蘇)人。宋高宗紹興十五年(1145年)中進士。以詩文名一時,屢與范成大唱酬。年逾六旬致仕。著有《脂韋子》五十卷,已佚。《淳祐玉峰志》卷中有傳。
②錯落:分布、排列不規則。參旗:星宿名,共有九星。又名天旗、天弓。罥(juàn),繞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高者掛罥長林梢。”
③柴荊:指用柴荊做的簡陋門戶。蓬蒿(péng hāo):借指荒野偏僻之處。
④玉蟾:月亮的別名。
⑤穠(nóng)露:繁盛花木上的露水。銀漢:天河,銀河。
⑥鵲:喜鵲。
⑦蛩(qióng):蟋蟀。
⑧新秋:初秋。只合:只應;本來就應該。
⑨潘郎:西晉詩人潘安。他在《秋興賦》的序中說: “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二毛,指黑頭髮中夾雜了白頭髮。

白話譯文

錯落的參星已經掛在竹林上,簡陋的農舍都已經閉門休息了。
春風吹暖的清晨月亮下去了,秋高氣爽的夜晚銀河高懸天際。
繞枝而飛的雙鵲也應該倦了,牆角蟋蟀的鳴叫顯得那樣豪壯。
初秋應增添詩人吟詩的興致,不要學潘安因有白頭髮而感嘆。

創作背景

南宋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三十六歲的范成大自故鄉赴臨安改官從仕郎,途中恰逢暮春已逝初秋到來,有感而發,遂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范成大的田園詩,除了較真切地抒發農人生活的哀樂之外,還有與古代詩作不同的新意。《次韻邊公辨》這首七律,便是其中一首。
《次韻邊公辨》是新秋感興。對於農民,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對於古代詩人,秋天卻多帶來傷悲,自從戰國詩人宋玉在《九辯》中表示因秋天到來而感到悲傷之後,詩人與悲秋常聯在一起。自然季節周期性的變化,到了風冷葉落的秋季,常使多情的詩人聯想到人生中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勾連起人壽短促的惆悵。范成大自己的詩作中,描述官吏催逼農民交租米的《後催租行》,就是把這件悲慘的事與“秋雨”聯繫起來。不過,《次韻邊公辨》一詩,卻有一個別樣的情調。農村居住的詩人,把農家新秋的夜色,與自己心中渴望施展身手的豪情聯繫在一起,這就賦予了這首七律一股清新瀟灑的格調。
“錯落參旗罥竹梢,柴荊臨水閉蓬蒿。”開首兩句,先寫生活的時間和地點。這是晚上,參星已掛在竹林上,高低錯落地在竹梢枝葉中閃爍。簡陋的農舍已經閉門休息了。這是一個寧靜的秋夜。
“春風吹曉玉蟾墮,穠露洗空銀漢高。”從前面兩句專寫一時一地出發,引伸到時序的變遷。在春風吹暖的清晨,月亮下去了,到秋高氣爽的夜晚,光華燦爛的銀河高懸天際。春秋代謝,一年又將要過去了。詩人並不枯燥地寫季節變化,而是抓住春風與秋露,春曉與秋夜,月墮與星空的對比,形象把一年快要過去人生又走過一段路程這件事鮮明地告訴讀者。
“雙鵲繞枝應也倦,一蛩吟壁已能豪。”進一步推進自己心境感受。先借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之意,概寫人事浮沉,使人厭倦。范成大二十九歲才中進士,曾多次擔任地方官吏,仕途不算特別坎坷。這裡用曹操詩意,實質上是勸導切勿再猶豫遷延,像繞枝雙鵲一樣,始終不肯停下來。過多的猶豫使人消沉的,不如就像在牆角鳴叫的蟋蟀,雖然只有一隻,但那清脆的聲音,顯得那樣瀟灑豪壯。這兩句以雙鵲與蟋蟀作比喻,讚揚一種自強堅定的意志。
最後兩句“新秋只合添詩興,莫學潘郎嘆二毛”正面地道出自己的思想:秋天來了,正好增添我吟詩的興致,千萬不要學那個潘安一樣,才三十二歲,就因有白頭髮而感嘆、惆悵。詩意是十分明白的:應以樂觀的態度去生活,不要陷在嘆息歲月流逝傷感里。前面借蟋蟀吟壁的豪興,到此發展為直接的聲言。
這首七律的新意,就在於把傳統的悲秋心理,改變為樂秋心理。以秋為樂,這在古代詩歌中雖不是沒有,相對說是比較少的。范成大的七律,氣概清邁,使人神氣為之一爽。在寫作上,他巧妙地利用了移情作用,把自己豪灑的心情,影射到自然物上。秋夜的星空那樣高朗,令人心曠神怡。連過去詩人筆下蟋蟀的悲鳴,他也認為是“豪”——雄健的啼叫。昆蟲的聲音因詩人的情緒也帶上了樂觀的色彩,更好地襯託了詩歌樂觀愉悅的情調。
范成大詩好用典,有時用僻典,這也是宋人詩歌的陋習之一,這首七律,所用典故雖不生僻,但借典故來曲折表達自己意思,始終使人覺得有點隔膜。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陳鳳翬《陳鳳翬雜文選》:宋代詩人范成大寫出“莫學潘郎嘆二毛”,是對潘岳的不贊同。他以為一個人經不起一絲一毫一厘的衝擊,便會自找煩惱,這是大可不必的。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號山中居士,又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處州、知靜江府兼廣南西道經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堅強不屈,幾被殺。晚年退居故鄉石湖,卒諡文穆。其詩題材廣泛,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稱“中興四大家”或“南宋四大家”。又工詞,文賦也享有盛名。著作頗富,傳世作品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桂海虞衡志》《吳船錄》《吳郡志》等,存詩1900多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