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無患子科欒屬植物)

欒(無患子科欒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欒(學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是無患子科、欒屬植物。為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皮孔小,灰至暗褐色。葉叢生於當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為二回羽狀複葉,長可達50厘米。聚傘圓錐花序長25-40厘米,密被微柔毛,分枝長而廣展。蒴果圓錐形,具3棱,長4-6厘米,頂端漸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網紋,內面平滑且略有光澤;種子近球形,直徑6-8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產中國大部分省區,東北自遼寧起經中部至西南部的雲南。世界各地有栽培。主要生長於海拔1200-1700米的向陽山坡和林緣。

常栽培作庭園觀賞樹。木材黃白色,易加工,可制家具;葉可作藍色染料,花供藥用,亦可作黃色染料。欒花,苦,寒。歸肝經。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欒樹
  • 拉丁學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 別名:欒樹 、木欒、欒華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無患子目
  • 無患子科
  • 欒屬
  • :欒
  • 分布區域:中國北部及中部大部分省區,世界各地有栽培
  • 國際瀕危等級:無危(LC)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扦插育苗,分株繁殖,栽培技術,移植培育,造林,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藥用價值,綠化作用,觀賞價值,經濟價值,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灌木;樹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時縱裂;皮孔小,灰至暗褐色;小枝具疣點,與葉軸、葉柄均被皺曲的短柔毛或無毛。葉叢生於當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為二回羽狀複葉,長可達50厘米;小葉(7-)11-18片(頂生小葉有時與最上部的一對小葉在中部以下合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對生或互生,紙質,卵形、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5-10厘米,寬3-6厘米,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至近截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鈍鋸齒,齒端具小尖頭,有時近基部的齒疏離呈缺刻狀,或羽狀深裂達中肋而形成二回羽狀複葉,上面僅中脈上散生皺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脈腋具髯毛,有時小葉背面被茸毛。
聚傘圓錐花序長25-40厘米,密被微柔毛,分枝長而廣展,在末次分枝上的聚傘花序具花3-6朵,密集呈頭狀;苞片狹披針形,被小粗毛;花淡黃色,稍芬芳;花梗長2.5-5毫米;萼裂片卵形,邊緣具腺狀緣毛,呈齧蝕狀;花瓣4,開花時向外反折,線狀長圓形,長5-9毫米,瓣爪長1-2.5毫米,被長柔毛,瓣片基部的鱗片初時黃色,開花時橙紅色,參差不齊的深裂,被疣狀皺曲的毛;雄蕊8枚,在雄花中的長7-9毫米,雌花中的長4-5毫米,花絲下半部密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花盤偏斜,有圓鈍小裂片;子房三棱形,除棱上具緣毛外無毛,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蒴果圓錐形,具3棱,長4-6厘米,頂端漸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網紋,內面平滑且略有光澤;種子近球形,直徑6-8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欒主要生長於海拔1200-1700米的向陽山坡和林緣。喜光,稍耐半陰的植物。耐寒,不耐水淹,耐乾旱和瘠薄,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喜歡生長於石灰質土壤中。具有深根性,萌櫱力強,生長速度中等,幼樹生長較慢,以後漸快,有較強抗煙塵能力。

分布範圍

欒產中國北部及中部大部分省區,世界各地有栽培。東北自遼寧起經中部至西南部的雲南,以華中、華東較為常見。主要繁殖基地有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河南。

繁殖方法

以播種繁殖為主,亦可分櫱或插根繁殖。

種子繁殖

種子一般9-10月成熟,採種要掌握好時機,采的過早,種子發芽率低,過晚種子已經脫落,不易採集。採回的果實經晾曬後,除去膜質果殼等雜物即可獲得純淨的種子。種子黑色,圓球形,直徑約0.6厘米,出種率約20%,千粒重150克左右,發芽率60-80%。將種子沙藏至翌年春。種子有隔年發芽的習性。因種皮堅硬不易透水,如不經處理第2年春播,常不發芽或發芽率低。故最好當年秋季播種,經過1冬後第2年春天發芽整齊。也可用濕沙層積埋藏越冬,在晚秋選擇地勢乾燥,排水良好,背風向陽處挖坑。坑寬1-1.5米,深在地下水位之上,凍層之下,大約1米,坑長視種子數量而定。坑底可鋪土層石礫或粗砂,10-20厘米厚,坑中插1束草把,以便通氣。
將消毒後的種子與濕沙混合,放入坑內,種子和沙體積比為1:3-5,或1層種子1層沙交錯層積。每層厚度約為5厘米。沙子濕度以用手握成團,不出水,鬆手即散開為宜。裝到離地面20厘米左右為止,上覆5厘米河沙和10-20厘米厚的秸桿等,四周挖好排水溝。來年3月取出種子直接播種。乾藏的種子播種前40天左右,用80℃的溫水浸種後混濕沙催芽,當裂嘴種子數達30%以上時即可條播,播種深度2厘米,行距25厘米,每畝播種量為4-5千克,覆土2-3厘米。
種子發芽出土後,要加強養護,苗高5-10厘米時,間苗1次,以每10平方米留苗100株為宜,要注意中耕除草,適時追肥,促使苗木旺盛生長,秋季苗木落葉後即可掘起入溝假植,翌年春季分栽。

扦插育苗

插條的採集:在秋季樹木落葉後,結合l年生小苗平茬,把基徑0.5-2厘米的樹幹收集起來作為種條,或採集多年生欒的當年萌櫱苗乾、徒長枝作種條,邊採集邊打捆。整理好後立即用濕土或濕沙掩埋,使其不失水分以備作插穗用。
插穗的剪取:取出掩埋的插條,剪成15厘米左右的小段,上剪口平剪,距芽1.5厘米,下剪口在靠近芽下剪下,下剪口斜剪。
插穗的冬藏:冬藏地點應選擇不易積水的背蔭處,溝深80厘米左右,溝寬和長視插穗而定。在溝底鋪一層深約2-3厘米的濕沙,把插穗豎放在沙藏溝內。注意葉芽方向向上,單層擺放,再覆蓋50-60厘米厚的濕沙。
扦插:插壤以含腐殖質較豐富、土壤疏鬆、通氣性、保水性好的壤質土為好,施腐熟有機肥。插壤秋季準備好,深耕細作,整平整細,翌年春季扦插。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先用木棍打孔,直插,插穗外露1-2個芽。
插後管理:保持土壤水分,適當搭建蔭棚並施氮肥、磷肥,進行適當灌溉並追肥,苗木硬化期時,控水控肥,促使木質化。

分株繁殖

在晚秋或春季進行,將根櫱苗與母株分離另植。

栽培技術

移植培育

欒雖是深根性樹種,但乾形較差,生長較慢。實生苗多次移植對根系生長有促進作用,通過3-4次移植根系越來越發達,側虛根變多。欒多用於園林綠化,為了培養更多理想的綠化大苗,通常採取適當密植結合多次移栽法培養通直的主幹。
首次移植時必須平茬,並加強澆水、施肥、鬆土、鋤草、抹芽等管理工作。春季,從萌櫱出的枝條中選留一個通直、健壯、無病蟲害枝條培養主幹。第1次平茬達不到要求的,第2年春季可再行平茬處理。此後每3-5年移植1次,移植時要適當剪短主根和粗側根,以促進新根發育,提高移栽成活率。欒幼樹生長比較緩慢,第1-2次移植時要適當密植,既有利於培養通直的主幹,又節省了土地。後面的移植應適當加大株行距,有利於培養完好的冠幅。汛期注意排水,預防根系腐爛。

造林

選擇造林地:為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地應選在交通方便、土壤深厚肥沃、坡度較小的地塊。
造林密度和整地規格。根據現行造林技術規程和有關規定,荒山造林密度通常為2505株/公頃和1665株/公頃。將地整成60厘米×70厘米×30厘米的魚鱗坑,並呈野品冶字形排列,確保外沿高於裡面,便於蓄水保墒,同時注意保證邊埂堅實光滑。
造林時間和栽植方式:春、秋季均可造林,秋末欒落葉後至翌年春季苗木萌動前進行栽植。選用一年生平茬裸根打漿苗,將苗木扶正、栽端、踩實,嚴格按照野三埋、兩踩、一提苗冶的方法進行,使苗木根系得到充分舒展、栽植深度得到合理控制。
撫育管理:造林後到鬱閉前要加強林地管理,主要採取鬆土、除草、擴穴、定株、修枝、補植等措施。1年鬆土除草2-3次。對於造林成活率低於85%的地塊,要在春秋季及時用同品種同規格苗木進行補植。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雜草搶奪水分、養分,極大地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林木快速、健康生長。

病蟲防治

病害

欒常見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根腐病流膠病。白粉病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病蟲靈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8-10天噴施1次,連施3次。根腐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圃地排水、打藥;播種前用0.5%高錳酸鉀水溶液噴霧消毒;出苗後用0.1-0.2%甲基硫菌靈噴施;病害發生期,每隔7天用70%甲基硫菌靈500-1000倍液噴施苗木根頸,效果好。流膠病的防治方法有刮疤塗藥法和噴施藥劑法。刮疤塗藥法,即用刀片刮除患處的膠狀物,然後用梳理劑和藥劑塗抹傷口。噴施藥劑法,即在早春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每10天噴1次,連噴2-3次,以殺死越冬病菌;發病期,噴百菌清或多菌靈800-1000倍液,8-10天噴施1次,連施3次。

蟲害

欒常見蟲害主要有欒蚜蟲和棗龜蠟介。防治蚜蟲主要有2種方法:一是於若蚜初孵期開始噴灑蚜虱淨2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土蚜松乳油或吡蟲啉類藥劑;二是於初發期及時剪掉樹幹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生尚未擴散的蚜蟲。防治棗龜蠟介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11月至第2年3月刮除越冬雌成蟲,配合修剪,剪除蟲枝;二是嚴冬時節遇雨雪天氣,當枝條上有較厚的冰凌時,及時敲打樹枝振落冰凌,可將越冬雌蟲隨冰凌振落;三是蟲害高發期噴40%氧化樂果+40%水胺硫磷1000-1500倍液,間隔7-10天,連噴2-3次;四是5月用25%呋喃丹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灌根2次,防治若蟲效果好。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欒花,苦,寒。歸肝經。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
化學成分:果實含甾醇、皂甙、黃酮甙、花色甙、鞣質和聚糖醛酸。皂甙中分出了欒皂甙A和B。乾燥種子含水分9.4%,粗蛋白17.5%,卵磷脂磷酸0.045%,澱粉7.0%,灰分9.0%,脂類20.9%。種仁含油38%,皂化後分出甾醇和棕櫚酸。葉含沒食子酸甲酯,對多種細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

綠化作用

欒具有深根性,萌麋力強,生長速度中等,幼樹生長較慢,以後漸快,有較強抗煙塵能力,是行道樹的優良樹種。欒耐寒耐旱,常栽培作庭園綠化樹種。

觀賞價值

欒春季嫩葉多為紅葉,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似燈籠,十分美麗;欒適應性強、季相明顯,是理想的綠化,觀葉樹種。宜做庭蔭樹行道樹園景樹,欒也是工業污染區配植的好樹種。觀賞特性欒春季觀葉、夏季觀花,秋冬觀果,已大量將它作為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同時也作為居民區、工廠區及村旁綠化樹種。

經濟價值

欒可提制栲膠,花可作黃色染料,種子可榨油。木材黃白色,易加工,可制家具;葉可作藍色染料,花供藥用,亦可作黃色染料。

植物文化

  • 古色古香,佛色靈境
欒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後,可以製成佛珠,且隨著歲月時間的推移,佛珠越發鋥亮。早在唐代佛教盛行時期,京城佛教寺院就開始廣種欒,僧人不離手的佛珠便是由欒種子製成,當時被稱之為“木欒珠”。欒作為佛寺的院樹,在明朝和雍正年間進行過大規模的種植,在當時的寺廟、佛院、佛堂等地都是古韻十足的古老欒,其秀麗的葉蔭和吸塵功能,使佛堂寺廟古韻飄香、禪意十足。欒多姿的體態和豐盈的樹枝,給佛教寺廟增添了一種穩健的厚重感,帶來韻昧十足的古色古香和充滿禪意的佛色靈境。
  • 天地之欒,地位象徵
在唐代詩人張說的《將軍賦》中有提到欒,將其比作“天地大夫”,其意在自詡自己帝王將相的大夫地位。欒還常種植於古代文人、將相、士大夫、王侯的墓碑周圍,以古樹名木相伴長眠。欒不僅是地位的象徵,還是集天地靈氣於一身的自然珍貴遺產,隨著歷史滄桑的演變而愈發厚重和珍貴。
  • 美麗傳說,思鄉寄情
在中國山東淄博等地,至今還保留著“欒節”的傳統文化習俗,每年到了欒播種的季節,每家每戶都要買種、育苗、栽種欒,綠化庭院和巷道。慢慢的使之茁壯成長,藉以思念遠走他鄉打拚的親人,待到欒枝繁葉茂時,就預示著親人們的歸鄉。近幾年,山東省園林協會已將欒列為一級名樹,記錄在案,成為當地人文氣息濃厚的旅遊景觀,在庭院和公園中已發揮著重要的藝術氣息的作用。
  • 寶島台灣,歲時物語
中國台灣人對欒的喜愛已達到情有獨鐘的程度,台灣沿海,常伴有颱風且四季分明,因此,使得欒的花朵和果實顏色四季分明,人們還利用欒的動態來判定颱風風向。欒已成為當地時令、節氣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