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欒樹黃枯萎病
- 出現區域:北京、河北保定、石家莊等地
- 危害植物:欒樹
基本信息,發病症狀,感病特點,發生規律,防治難度,防治措施,
基本信息
欒樹枯萎病(枯萎病)病原菌為半知菌亞門絲孢目的大麗輪枝孢菌,是一種土壤習居性真菌,通過土壤傳播,從寄主植物根部侵染進入植物體,沿導管擴散至植物各個部分,導致植物水分、礦物質等吸收、運輸出現障礙,從而使寄主植物出現枯萎、衰弱,甚至死亡的症狀。其寄主範圍極為廣泛,除了科欒樹屬植物外,有超過26個屬70餘種的木本植物,可造成植株大量黃葉、落葉,最後整株死亡。
發病症狀
欒樹黃萎病(枯萎病)的具體症狀表現形式多樣。首先,葉部一般出現兩種萎蔫類型:一種是綠色萎蔫型(不落葉型),初期葉片表現失水狀萎蔫,自葉緣向里逐漸乾縮並捲曲,但不失綠,不落葉,約兩周后變焦枯。葉柄皮下可見黃褐色病線;一種是黃色萎蔫型或落葉型,先自葉緣起葉肉變黃,逐漸向內發展至大部或全葉變黃,葉脈仍保持綠色,部分或大部分落葉。未落的葉乾縮、捲曲,變焦枯,葉柄皮下可見黃褐色病線。其次,植物根、莖橫切面上有褐色病斑,形成完整或不完整環形。剝皮後可見褐色病線,有時病線不在皮下而在木質部,這是由於浸染髮生後,次生生長形成的新組織將受害部位包在裡面。發病嚴重時導致整個植株生長勢衰弱或死亡;在發病過程中,可能或引起植株整株或部分枝杈迅速死亡,也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影響植株,減緩生長速度。
感病特點
欒樹黃萎病(枯萎病)的損害首先在於對植物葉部的損毀以及對樹木形態的影響;其次是高病死率。據有關資料顯示,對於欒樹來說,從病害中恢復過來的可能性不足30%,而且不足5年的樹苗只要感染枯萎病通常會全部死亡,對於那些生長年代較長的欒樹,雖不會完全死亡,但也會使得樹木枝條枯死,嚴重影響景觀效果。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病植株殘體或土壤中越冬(菌核可單獨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次年生長季借澆水、中耕、地下害蟲等傳播浸染,通過傷口侵入或根部直接浸染,發病程度與根系所分布的土壤層中的病菌數目成正比。該病每年發作兩次,第一次在4-6月份,第二次在8-9月份,由於該病菌適宜生長溫度在20-30℃左右,溫度過高或者過低,該病發病較輕,過量氮肥會加重病害,增施鉀肥可緩解病情。
防治難度
1、大麗輪枝菌作為一種土傳真菌可在土壤中形成大量微菌核,長期存活於土壤中,且耐高溫能力強,可在33℃的環境中繼續存活。
2、土壤中大麗輪枝菌不易被微生物分解而且有極好的抗逆性,可在惡劣環境下長期存活,等待適宜條件萌發。使用單一的微生物製劑或化學藥劑殺滅病原菌效果不佳。
3、研究結果表明,土壤中分布有少量微菌核時,就會出現病害爆發問題。微菌核數量較少時,在土壤中也會呈現集中分布的狀況,也會對寄主植物有較強的浸染能力。
4、在完成初浸染後,欒樹枯萎病會呈放射狀方式傳播給周圍其他寄主植物,造成病害爆發。
防治措施
1、發病嚴重植株,應及時清除,並將病殘體全部焚燒,抑制黃萎病的再浸染。同時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以每平米4-6g消毒栽植土壤及附近周邊土壤。
2、發病輕的植株,及時剪除病枝病葉,並集中燒毀,消毒剪口和工作器具。
3、加強管理,增強樹勢。通過中耕鬆土,合理養護,及時排水,避免單獨使用氮肥等方法,增強樹勢減少發病條件。
4:採用海晟寶生物菌液15倍,每株5-10公斤灌根,對控制枯萎病有效果顯著。
5,枯黃黴素(18%惡霉·甲霜水劑)稀釋1000到1500倍液對發病植株進行灌根,對黃萎病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