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設定
欒廷玉是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在
陳忱《水滸後傳》和
俞萬春《蕩寇志》中也有出場。曾飛錘打
歐鵬,用絆馬索、撓鉤活捉
秦明、
鄧飛。在《水滸傳》原著里,
祝家莊被梁山攻破之時,欒廷玉下落不明。
三打祝家莊是《水滸》一場重頭戲,
杜興介紹,祝家莊“又有一個教師,喚做鐵棒欒廷玉”。
戰績
1、與“摩雲金翅”
歐鵬交戰,勝,用流星錘將歐鵬打落馬下。
2.、與梁山五虎大將之三 “
霹靂火”
秦明交戰,20餘合不分勝敗,後詐敗,絆馬索擒住秦明。雖然勝,但勝的有些水分。
這邊秦明和
祝龍斗到十合之上,祝龍如何敵得秦明過,莊門裡面那教師欒廷玉帶了鐵錘,上馬挺槍,殺將出來。歐鵬便來迎住欒廷玉廝殺。欒廷玉也不來交馬,帶住槍時,刺斜里便走。歐鵬趕將去,被欒廷玉一飛錘,正打著,翻筋斗下馬去。鄧飛大叫:“孩兒們救人!”舞著鐵鏈,徑奔欒廷玉。宋江急喚小嘍羅,救得歐鵬上馬。那祝龍當敵
秦明不住,拍馬便走。欒廷玉也撇了鄧飛,卻來戰秦明,兩個鬥了一二十合,不分勝敗。欒廷玉賣個破綻,落荒即走,秦明舞棍,徑趕將來。欒廷玉便望荒草之中,跑馬入去,秦明不知是計,也追入去。原來
祝家莊那等去處,都有人埋伏,見秦明馬到,拽起
絆馬索來,連人和馬都絆翻了,發聲喊,捉住了秦明。鄧飛見秦明墜馬,慌忙來救,急見絆馬索拽,卻待回身,兩下里叫聲著,撓鉤似亂麻一般搭來,就馬上活捉了去。由此可見,欒廷玉武功不凡,出手敏捷。
角色分析
欒廷玉。“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如此了得,似乎應該扮演
曾頭市史文恭那樣的主將角色。然而整個“三打”,正面描寫他出手居然只有一次,當時祝龍敵秦明不過,欒廷玉出馬飛錘打
歐鵬,又佯裝敗走,用絆馬索、撓鉤活捉
秦明、
鄧飛,表現不俗。但即使如此,我們也不知道他何以號稱“鐵棒”,小說只講他“帶了
鐵錘上馬,挺槍殺將出來”,叫“鐵錘”教師似更合適。欒廷玉的下落更是一筆糊塗賬。
最後一戰,病尉遲
孫立等冒充官軍,裡應外合攻破祝家莊。眾頭領獻功,
宋江嗟嘆道:“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讓人驚訝的是,祝氏三傑之死都寫得明白,但欒廷玉與誰交鋒、被誰殺死,小說竟完全沒有交代。回想戰前的情形,也很奇怪,宋江兵分四路攻打,正東
林沖三人、正西
花榮三人、
正南穆弘三人,卻未提北路。更奇怪的是欒廷玉道:“我引了一隊人馬出後門,殺這正西北上的人馬。”祝虎也聲稱要去殺西南上人馬,如果西北、西南也有梁山兵,那就不止四路了。西北、西南,或許是正北、正南之誤。金聖歎斷定欒廷玉死於北路之兵,又說之所以不明確交代正北梁山頭領是誰,因為欒廷玉是英雄,作者“為殺廷玉而惡之也”,不願寫出其名。
文學評價
欒廷玉死不見屍,也給人留下了想像和發揮的空間:他是不是趁亂遠走高飛了呢?清代陳忱《水滸後傳》和俞萬春《結水滸傳》(《
蕩寇志》)兩種續書都是這么處理的,寫欒廷玉未死於祝家莊之役,而成為一個重要角色。兩書對水泊英雄態度不同,給欒廷玉安排的歸宿也不同。《水滸後傳》中他與孫立等和解,被推為登雲山寨主,後來加入李俊的“海外兵團”,勤王抗金成功,李俊立為暹羅王。欒廷玉與王進、
關勝、
呼延灼、
李應為該國五虎大將軍,同時還兼任兵部尚書一職。《蕩寇志》則寫欒廷玉與弟欒廷芳加入以陳希真父女為首的征討梁山隊伍,以“極慘毒慢慢死的刑法”處死孫立等人,剿滅梁山泊後他被封為山東兗州鎮總管,並被說成是雷部真君降生。不同的選擇,一樣的輝煌結局。
新水滸傳中給了欒廷玉一個光榮的結果,在兵敗被困的情況下,他對其師弟
孫立說道:“我沒有你這個師弟,我雖敗,但不降。”然後自刎而死。
又有一說(此種說法最為有理,乃是金聖歎水滸評本第四十九回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文前的總批),說欒廷玉已死,只是作者施耐庵認為欒廷玉是個不錯的人物於是用春秋筆法隱其死法。金聖歎認為書上寫廷玉竟無下落,這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嗎?祝家莊的“三虎”都有被殺的人廷玉卻沒有死的地方,從此一別沒了音信,而後僅僅根據宋江一句嘆息的話,就斷定他一定死了嗎?他聽聞天下的英雄知道凡事可以成功就做,知道凡事不能成功就瞥然颺去。好像老鷹擊不中他要的獵物就遠遠高飛不見蹤跡,像這樣的人有很多,如果這樣的人很多,又怎么知道欒廷玉不是這樣的呢?如果這樣的話欒廷玉就應該沒死。但是,他(金聖歎)看扈成得以逃脫,最後成為了軍官武將,在中興揚名立萬,他扈成難道真的就比欒廷玉高明嗎?顯然不是這樣,欒廷玉終歸不是貧賤的人,作者卻並不為他多寫一筆,這樣就是死於這場戰役中,這是毫無疑問的。奇怪的地方唯獨在於那天宋江的軍隊林沖、李俊、阮小二在東面,花榮、張橫、張順在西面穆弘、楊雄、李逵在南面,而欒廷玉當先出馬,卻獨沖正北。他不去攻取有將的三面,卻獨沖沒將的一面,存在這一句的疑問,的確不能沒有他還沒死的說法。但我(金聖歎)獨說他在這三鼓一炮的時候,四面的聲勢像山上的猛虎一樣,讓這時的欒廷玉早就見得,以他的能耐尚且可以讓祝家莊全軍迅速按兵不動,他又為什麼僅僅隻身逃遁,出這等下下之策呢?這就又明驗了他已經死了。欒廷玉獨自從正北沒有將的一邊跑了是為什麼呢?正北並不是沒有領軍將領的一面,宋江軍馬四面齊起,卻不寫正北,是作者為欒廷玉所避諱。如果寫欒廷玉,就必須寫詳細,寫詳細,欒廷玉的刀不缺,槍不折,鼓不衰,箭不竭,欒廷玉就不至於會死,欒廷玉最終必死則他的刀缺、槍折、鼓衰、箭竭之狀,有不能說的地方。《春秋》為賢者諱,故缺而不書也。作者並不寫正北領軍的頭領的名字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寫了那個將領殺了欒廷玉會讓讀者厭惡那個將領。一個欒廷玉的死用筆就難到這種程度,誰說野史好寫,誰說野史好讀呢?史進找王教頭找不到,我(金聖歎)胸中不快,又見張青店中麻殺一個頭陀卻不知道是誰我又不快,至今忽然又少了欒廷玉的下落我又要不高興了。難道不知道這是施耐庵故意作的鶻突之筆,來讓人氣悶。所以今天我不讓讀者看破他這個寓言就會讓讀者更生作者的氣,這樣便是辜負了施耐庵,所以不忍心就把這個玄機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