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結構、政治激勵和經濟成長

權力結構、政治激勵和經濟成長

《權力結構、政治激勵和經濟成長》是2016年03月格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章奇 / 劉明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權力結構、政治激勵和經濟成長
  • 作者:章奇 / 劉明興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 頁數:255 頁
  • 定價:5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3223714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

編輯推薦

產權保護對經濟成長至關重要,中國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為何能夠在一個制度不完善、政府對保護私有產權沒有可置信承諾的環境下不斷發展起來呢?給定巨觀性的政策和法律因素的同質性,為什麼有些省份的經濟成長會更快而且這些省份內的一些地區的經濟成長又會相對更快呢?民營經濟的地區發展差異是改革後才出現的新現象,還是改革之前就已經存在,是何因素所致?地方政府和官員在各地區的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原因何在?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有助於理解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也有助於加深對導致中國經濟奇蹟發生的內在機制的理解,這正是本書的出發點。書中進一步指出,對於缺乏完善的正式產權保護的經濟體而言,通過政治—經濟上的利益交換所體現出來的非正式契約式的地方化產權保護機制,對經濟所能起到的正面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其作用範圍和存在空間有明顯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受制於巨觀政治經濟形勢和環境的變化,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正式的巨觀的產權保護制度來替代非正式的地方化產權保護機制。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民營經濟極為發達、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為分析對象,在考察了1949年後浙江民營經濟發展背後的政治邏輯之後,提出了一個典型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歷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權力結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決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於自身政治利益最大化而對發展民營經濟採取了不同的態度和方式。全書共分7章。書中的邏輯不僅能夠分析包括浙江在內的中國地方經濟發展的績效差異,同時也為進一步理解集權體制下的政治經濟學及其性質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

作者簡介

章奇,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西北大學政治學博士,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為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和比較政治經濟學,尤其是精英政治如何影響經濟績效和資源分配。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劉明興,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經濟學博士後。現為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興趣為發展經濟學、政治經濟學。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社會學研究》、《政治學研究》、《中共黨史研究》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

圖書目錄

1 引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浙江模式的特點
1.3 有關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理論和解釋
1.4 本書的解釋: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觀點
1.5 浙江模式和現象的理論意義
2浙江的共產主義革命與1949年後的權力格局
2.1 浙江省的共產革命和本地政治精英的形成:1922—1949年
2.2 浙江1949年後的政治布局和權力結構
2.3 20世紀50年代的權力零和博弈
附錄 游擊隊縣和非游擊隊縣的變數構建
3為什麼黑夜中狗不叫?農業集體化中的基層反應和策略
3.1 20世紀50初的經濟變局:從新民主主義到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3.2 20世紀50年代的農業集體化:高層政治的迷霧與政策不確定性
3.3 浙江農村的群體性事件(I):鬧退社
3.4 浙江農村的群體性事件(II):包產到戶
附錄 “鬧退社”地區差異的計量檢驗
4 失意者們,團結起來: “文革”中的“資本主義”復辟
4.1 從“大躍進”到“四清”
4.2 “文革”中的權力遊戲
4.3 “文革”的政治和經濟效果
附錄 對浙江各縣“文革”期間武鬥激烈程度的計量檢驗
5 具有浙江特色的經濟發展:改革時代政治不確定性下的民營經濟和基層創新
5.1 “文革”後浙江的政治走勢和特點
5.2 政治不確定條件下的農業去集體化:1977-1982年間包產到戶的蔓延和合法化
5.3 1976年後浙江企業家精神的迸發和民營企業的創業歷程
6 結論和討論I:浙江模式VS.江蘇模式——兼論中國地方經濟發展模式的形成和差異
6.1 江蘇省的革命歷史和地方權力結構的特點
6.2 江蘇的“文革”和社隊企業的發軔
6.3 歷史衝擊、地方權力結構和經濟發展:關於江浙對比的幾個可檢驗假說
7結論和討論Ⅱ:權力結構、政商關係和民營經濟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