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級概念
權力
不同於政治學、哲學、管理學等領域的概念,這裡所說的權力是指個人或群體貫徹自身意志、控制或影響他人行動的能力。它包含有強制的因素,在個人或集體之間發生利益或價值衝突的情況下,有權力者可以犧牲對方的利益和價值,達到自身的目的。這種強制不一定是強迫與暴力,還包括對經濟、人力、訊息等資源的壟斷。
社會動機
社會動機( social motivation)就是以人的
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在社會生活環境中通過學習和經驗而獲得的。它是直接推動個體活動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內部刺激,是個人行為的直接原因。社會動機推動人們努力學習和工作,積極與他人交往,獲得社會和他人的讚許性評價等,社會動機既可用來描述個體的社會行為,也可用來解釋個體的社會行為。具體而言,社會動機對個體行為具有激發作用,它能引起並推動個體的活動;同時,社會動機對個體行為又具有維持和導向功能,使個體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堅持某項活動,並促進個體活動向預定的目標前進,實現個體心理與行為的協調。
相關理論
麥克利蘭需要理論
該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 C. Mc Clelland)提出的,他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對人的需要和動機進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三種需要理論”,並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結論。
麥克利蘭提出了三種需要理論,他認為個體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種重要的動機或需要:
1.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爭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具有高成就動機的人,一般設定中等程度的目標,並具有冒險精神,而且更希望有行為績效的反饋。例如,具有高成就動機的購買代理商可能會花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設法降低購買品價格,而成就動機較低的代理商通常只是被動接受貨品出售方的標準報價。
2.權力需要(Need for Power):影響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麥克利蘭發現,凡是對工作成就動機高的人均無領袖慾。換言之,成就需要和權力需要是彼此不同的兩種需要。研究發現,凡是對社會事務有濃厚興趣的人,其行為背後均存在強烈的權力動機。權力動機有兩種類型:個人化權力動機與社會化權力動機。前者出於為己之目的,後者出於為人或為公之目的。麥克利蘭認為,權力可以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是負面方向,強調支配和服從;二是正面方向,強調勸說和激勵。
3.親和需要( Need for Affiliation):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的需要。獲得別人的關心,獲得友誼、愛情,獲得別人的支持、認可與合作,均可視為親和需要。親和需要很大程度上是經由學習形成的:個人目標實現遇到困難時,學到求人幫助;遇到危險情境時,學到求人保護;對事物不了解時,學到求人指導。具有高親和動機的人,特別關心人際關係的質量,友誼和人際關係往往先於完成某項任務或取得某項成就。
【範例】
一些研究人員對麥克利蘭的理論作了實證調查,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具有高成就動機的男性更多地購買諸如滑冰器具、遊艇之類的室外運動產品,具有高成就動機的女性更多地購買鎮痛片、口腔清洗劑等產品。還有一些研究發現,高成就動機的男性喜歡從專賣店購買服裝;高成就動機者更多地購買室外運動產品,較少購買流行與新潮服裝,對高檔、豪華轎車則不以為然;成就動機居於中游水平的人中,抽菸者的比例很高。另外,女性高、低成就動機者在某些產品的購買時機上存在明顯差別。
【評點】
麥克利蘭的需要理論在企業管理中很有套用價值:(1)在人員的選拔和安置上,測量和評點一個人動機體系的特徵對於如何分派工作和安排職位有重要的意義。(2)由於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勵方式,了解員工的需要與動機有利於建立合理激勵機制。(3)麥克利蘭認為動機是可以訓練和激發的,因此可以訓練和提高員工的成就動機,以提高生產率。
實驗研究
約瑟夫·洛維奇的研究和著作為當代權力動機研究提供了方向,他在1957年設計了一種權力動機測試法,對兩組大學生進行比較研究,其中一組被試由競選學生管理職位的學生組成,另一組是與管理無關的學生。實驗者向每一位學生展示標準主題統覺測驗圖(TAT),要求他們根據圖片寫下他們的想像故事,然後根據已經建立的記分制對每位學生在故事中體現的不同程度的權力動機進行量化並加以比較。結果發現參加競選的學生組有65%獲得高分,與選舉無關的學生中只有26%獲得高分。通過觀察研究對象的其它特徵,可以進一步證實實驗的結果。經觀察發現,權力得高分的學生在班上更喜歡辯論,總是企圖說服別人同意他們的觀點,更喜歡選擇那些自己能擔任領導的職業,在社會價值或人道主義問題上的得分較低。由此,維洛夫發現了權利動機的存在和可測性。
形成因素
社會控制的需求
個體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控制水平越高,個體的優勢越大,而社會生活中的優勢地位會使個體具有安全感,能讓他們取得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的
資源。
對無能的恐懼
無能會讓人處於不利地位,會引起自卑感,自卑感又會促使個體設法去獲得補償,而對補償的訴求往往走向偏執,導致個體對極端權力和地位的追求。
在探討權力動機之前,先分析一個概念,這就是權力與權利之間的差別。其實後面的字已經將其性質決定了。權力,展現的是力量於控制能力。而權利是有權享有相應的應該具備的利益。而權力是欲望的轉化物,有著非常明顯的主觀意願的表達。權力動機是產生其相應行為的主觀因素,同時其也是在此過程之中能夠體現出多樣化的選擇。
該怎么進行判斷呢?心理諮詢師非常有必要研究權力動力,因為它是從深層次的領域中激發人們內心的心理活動。與此同時,也是非常有必要要研究權力動機產生的因素,因為這是權力動機引發的根源性體現。所以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具體化的分析,引起權力動機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表現在對社會控制的需求和渴望,其次是表現在對自身的無能恐懼。其實每個人生活觀念中,均有最高境界和最低境界,上面分析的兩個原因,正好映襯了權力動機產生的兩個因素,所以是非常具備指導性意義的。
其實對於一個人來講,對於社會有很強的控制欲望,這個可能性不是非常大的。主要還是體現在對於自身無能的一種恐懼的感覺。而心理諮詢師正是通過這樣的了解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進而可以很好的解決當事人的心理困惑,本身恐懼就是一種很差的負面心理狀態,會直接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權力動機的套用
具有權力動機的人希望製造對
組織的影響,並且願意為此承擔
風險。一旦得到了這一權力,他們可能會建設性或破壞性地使用它。
如果權力驅動的人其驅力是為了獲得
職位權力,而不是個人權力,他們會成為優秀的
管理者。
職位權力是為了整個組織的好處而影響他人行為的需要。具有這種需要的人通過正常手段獲取權力,通過成功的表現提升到管理職位。於是,他們也就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但是,如果員工的驅力是個人權力,這個人往往就會成為不成功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