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贈太傅韓公行狀》是唐代顧況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贈太傅韓公行狀
- 作者:顧況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贈太傅韓公行狀
曾祖符,皇朝潭陽郡太守;祖大智,皇朝河南府士曹參軍,贈吏部郎中;父休,皇朝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贈司空,諡文忠公。京兆府萬年縣洪固鄉胄貴里韓滉,年六十五。公繼代生賢,左右王室,鄭武之賢,韋平之美。開元中解褐,授右威衛騎曹參軍。丁文忠憂,服闋,授京兆府同官縣主簿。又丁內憂,孝貫神明。服除,授太子通事舍人。肅宗在靈武,授監察御史兼北海郡司馬,充北海節度判官。道阻未行,除通州刺史,尋充山南西道採訪使判官。時宰醜正,除彭王府咨議,詔除殿中侍御史,累遷祠部考功吏部三員外郎,判南曹,尋遷吏部郎中給事中兵部選事。有盜殺富平令,倚為禁兵,特詔釋之。密疏聞狀,遂伏其罪。遷尚書左丞,知吏部選事。有擁馬陳詞,造階抗議,曾不再煩主吏,重閱簿書,片言遣之,莫不心服。
拜戶部侍郎,判度支管諸道青苗稅戶。屬國計空耗,上難其人,服勤九年,出利百倍,左藏之錢至七百萬貫,大倉之粟至數百萬斛,其邊儲或五六萬,或十餘萬。有附大臣間於先帝者,引劉向羊頭山黍,雲權量久差。公曰:“山之南北,地之肥瘠,禾黍不同。”會內藏有隋朝銅豆,果不差異。安邑解二縣鹽池,比歲水漲,甚於往年,有漫生紅鹽之瑞。詔諫議大夫檢覆,並致祭祠宇,號“寶應靈慶池”,宣付史館,拜太常卿。出為晉州刺史,拜蘇州刺史,充浙江東西都團練觀察處置使,尋加銀青光祿大夫,改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依前充浙江東西觀察使。令行風動,無敢犯者。自信安洪光、東陽捍狼山僧惟曉等,結連數郡,熒惑愚,破其巢窟,伏戎自殪,山越一清。管郡十五戶百萬,里尹、亭長、書佐、小史、令丞、牧守,通數萬人。自公區處,不朽之作,乘輿播越,畿甸路斷。公日遣一使,間道齎帛,表詣行在,諸道未知行在,營將士無不引還。唯公所遣兵,鎮河南衝要,堅守不退。兵馬使董晏,將三千人鎮徐州,部將沈清等頗違軍禁。公遣一介,齎牒轅門,笞晏二十,沈清等六十八人,悉按軍令。徐方既定,轉檢校吏部尚書,加金紫光祿大夫,封昌黎公,改封南陽。
天子幸梁川巴山道,命判官何士乾領健步七百,負絞練十萬匹,上獻天子。六軍從官,扈蹕千里,時屬維夏,未頒春衣,表至行在,眾情大悅。公又命從事裴樞、李倫微巡,內兵甲麾下將士合三萬人,請翊衛鑾輿,收復京邑。上深嘉嘆,特加檢校尚書右僕射。李希烈眾軍東下,志吞淮濟,公即日遣兵馬使王棲曜、李長榮、柏良器,以勁卒萬人,溯流千里,倍程救援。才及雎陽,賊已陷襄邑,攻寧陵。棲曜等突圍乘城,矢中元惡,兇徒懾遁,不敢東顧。淮南初喪節度使,大將王佋,帶甲數千,夜犯城府。或出權計者,雲江南兵至,佋兵遂散。殺戮甚多,士卒驕矜,爭邀厚賞,率居人商旅五十萬緡。符牒已行,人情洶洶,公即日遣都虞候李棲華謂兵馬使張瑗等曰:“收復上都,六軍未賞,節度薨歿,豈名為功?賦斂擅興,何人造意?”諸將引過,橫調立停。
及大駕還者,進封郡公。時希烈盡銳攻陳州,公命諸將與宣武軍合勢,破賊數萬人。關中初復,公以為國無年儲,何御荒儉?陳圍已解,汴路即通。抗表請獻軍糧二十萬斛,從本道直至渭橋。公命判官元友直草創運務,部勒趨程,時河中阻兵,堅城未拔,關河蝗旱,軍食不足,船至垣曲,王師大振。拜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本道度支營田充江淮轉運等使。連歲蝗災,仰在轉運,公自晨及著,立於江皋,發四十七萬斛,舳艫所至,近遠慰安。
貞元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制曰:“江淮轉運使某官某,勵精勤職,夙夜在公,厥有成績,可進封國公。”初封鄭,改封晉。前後河南用兵,解寧陵睢陽之圍,全彭城要害之地,朝廷議勛,特賜一子六品正員官。又其軍鎮營宇,舟船鞍馬,甲仗旗鼓,羽革丹漆,牛羊六畜,難乎校算。應緣兩稅,唯有一榜,人爭及限,吏不到門。今江南縑帛,勝於譙宋。
二年冬十一月朝覲,上深禮重,委以大計,加度支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待空岩穴,方歸田裡,主恩彌深。初願遂違,顧謂其族:“為當瀝肝膽,身塗草莽,上答乾坤。”時屬西北用兵,倉庫空竭,公和糴五十萬斛,無敢奪期,米價遂賤,防秋士馬,儲糗更無闕。自公當漕運,初年四十七萬,二年七十萬,末年一百萬。尚結贊普,使六蕃,抗言逆順之理,夷虜感動,肝膽楚越。張權者不敢惕息,盜位者退而思過。
貞元三年二月二十五日,薨於昌化里私第,春秋六十有五。皇帝震悼,輟朝三日。制曰:“故某官某,應運而生,弼諧於我。道符兩曜,德冠八元,以武綏邊,以文經國,方期難老,式作宗臣。孰謂不融?盡瘁而沒。雖鄭亡子產,衛失柳莊,憯悼之懷,豈過於此!過時謂(三字疑)撫床增慟,當扆興嗟。厚申往襚之恩載榮優贈之禮,可謂太傅。”前後賻贈布一千疋,米粟五百石,錢四百萬,喪事供官。
公踐歷四朝,歲逾五紀,炎不執扇,晝不伏枕。疾無杖屨,居必矜莊。自同官主簿,制一裘褐,直為宰相。古人無食粟之馬,衣帛之妾,更爽之居,不足多矣。以沙門一行得聖人之道,特寫形影,仰如宗師,癖在《春秋》,精於系象。賦《春秋》七章,著《通例》六卷,並章奏詞略十餘萬言,豁如恆星。敦故舊,重然諾,好古博雅,能書善畫。夫議大勛者則不書小善,舉大德者則略其細事。故不殫論矣。公有子弟,聞斯行諸,不敢墜失。況以賓客,從事日久,泣慕清塵。謹狀。
貞元三年閏五月十八日,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晉國公韓公故吏將仕郎前大理寺司直顧況謹上尚書考功:伏以柱石元臣,勳績光茂,孝則先意承志,忠則知無不為。武能禁暴,文以經國。翊贊聖明,懋建和平。沃心造膝簡乎上,長策宏規振乎外。奄從流運,恩軫睿慈。今月日若馳,松楸將樹。易名之典,請舉舊章。謹上。
作者簡介
顧況(725—806),蘇州人,一說海鹽(今浙江海鹽縣)人。因作《海鷗詠》諷刺權貴,貶為饒州司戶。詩多對被壓迫的勞動人民表示同情,並痛斥不合理的風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