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瀆村

檀瀆村

馬山鎮檀瀆村位於袍江新區馬山鎮東南,東臨紅江村700米,西鄰尚巷村、豆姜村,南靠東湖鎮石瀆村,北接永樂村,離紹興古城約12公里。全村291戶,總人口781人,現有村民以婁、王、張、單四大姓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檀瀆村
  • 別名:檀櫝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行政村
  • 所屬地區浙江 紹興
  • 地理位置:紹興市馬山鎮洋江路越興路交叉口
  • 人口數量:781人
  • 主要姓氏:婁、王、張、單
  • 歷史名人:婁文炳、婁一均、婁承澐、婁春蕃、婁裕熊、婁裕燾、婁成後
概況,歷史文化,交通,歷史古建築,頤慶橋,土地廟,著名人物,婁春蕃,婁一均,地理氣候,地圖信息,

概況

馬山鎮檀瀆村位於袍江新區馬山鎮東南,1992年由原豆姜鄉併入馬山鎮。東臨紅江村700米,西鄰尚巷村、豆姜村,南靠東湖鎮石瀆村,北接永樂村,離紹興古城約12公里,水陸交通方便。全村291戶,總人口781人,外來人口16餘人,村民小組3個,村民代表33人,共產黨員30人。村內環境整潔,民風淳樸,綠樹成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均年收入8000元。整個村有線電視普及率90%,自來水入戶率95%,衛生廁所普及率93%,家庭電話安裝率95%,60%左右的村民用上移動手機,部分家庭購置貨車、轎車,大部分家庭已有電腦,生活走向現代化。現有村民以婁、王、張、單四大姓為主。
檀瀆村
檀瀆村鼎浩駕校

歷史文化

明萬曆年三世祖婁大有遷居檀瀆村定居,繁衍至今,乃仁壽堂婁氏祖籍的所在。婁氏族人世居檀瀆村,同時也是檀瀆村歷史上的第一大戶,分為三房,檀瀆婁氏世代為官,枝葉繁茂,名人輩出。一代名幕婁春蕃一生入北洋幕府垂三十年,李鴻章尤重之。李鴻章為給慈禧太后賀壽,特派專人去皖南定製“萬壽無疆”徽墨一百塊。李鴻章的“紹興師爺”婁春蕃竭力反對。“李鴻章問何故?婁春蕃說:‘墨不是擺著瞧的,要磨,待磨至疆盡,亂子就出現了。’李鴻章仍不解,婁春蕃重複說:‘疆字磨完,無字露面,不變作萬壽無了嗎?’李鴻章聽後而悚然驚悟。
婁春蕃的祖父婁德鑒出資建造的頤慶橋如今仍屹立在村西的河面之上,距今已有近150餘年歷史。檀瀆村便是晚晴紹興著名師爺婁春蕃的故居,舊宅主人婁春蕃長子婁裕燕後裔婁凱鑫先生,他現住在舊宅的最後一進,第一進早已拆光,第二進現在改為村老年活動室。原來的附屬房也拆毀頹廢。高大的舊宅還能看出大戶人家的氣派,當地人說:“豆姜鮑家,比不了檀瀆婁家”。檀瀆村婁氏家廟內原有,軍閥吳佩孚、中堂李鴻章,總統袁世凱等要員所題匾額,可見當時的顯赫。
經過數百年的歷史演變如今只剩下一小部分的婁氏族人仍世居檀瀆村,其餘大部分族人均由檀瀆村遷至外地定居,其中遷往河南葉縣的為最多,在康熙年間檀瀆婁一均由貢生歷任:河南南陽府葉縣知縣.山東兗州府鄒縣知縣.貴州思南府知府.受封:文林郎.中憲大夫。自康熙四十二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檀瀆村人,婁一均任葉縣知縣,其弟婁一墀遂遷居葉縣東南八里席家樓定居,子姓繁衍,人丁興望。到婁起鐘時,已經發展成為葉縣望族。

交通

檀瀆村以北緊靠洋江路,以東緊靠越興路,南邊的鳳林路正在規劃建設中。村內現有公車319路連線市區和馬山鎮上,目前紹興市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捷運2號線將途經檀瀆村,並在檀瀆村境內建設捷運站。
檀瀆村
檀瀆村衛星地圖

歷史古建築

頤慶橋

檀瀆村
頤慶橋
頤慶橋,位於紹興市越城區馬山鎮檀瀆村中小河西端,系南北跨向,跨度約10米,為單孔拱券形折邊石拱橋。在橋面中間護欄石板上,刻有楷書“頤慶橋”字樣,兩邊還各刻兩行小字,右邊是“同治丙寅季夏轂旦”、“邑人孫德祖題”;左邊是“七十老人婁德鑒重建”、“長男樹年監工”;在中間護欄板下方,拱券扇形框內也刻有小字“頤慶橋”。根據橋面石刻文字記載。此橋,重建於清代同治丙寅季夏(1866年6月),有檀瀆村七十歲老人婁德鑒捐資重建,長子婁樹年(婁春蕃父親)負責監工。有紹興府會稽縣舉人,任湖州府長興縣儒學教諭孫德祖題寫橋名,此橋,距今已有153年歷史。橋面長2.65米,寬2.42米。南坡12級石台階,長5.02米;北坡12級石台階,長5.10米。橋面東西兩側,各有護欄石板5塊,兩端護欄板雕刻有如意形捲雲紋圖案,護欄板之間各有雕刻精美的石獅望柱一條,兩側各4條。頤慶橋,整體橋身結構堅固,造型美觀,雕刻精緻,至今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營造技藝,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使用價值、都有較好的傳承意義。 (婁興浩.裕字輩)
中興橋
在村河東端,還有一座南北跨向的3孔石樑橋。橋面總長8.62米,寬1.45米,南北各置11級石階。橋中間兩個橋墩都以兩塊石板豎立支撐桁石,上面再鋪石板作橋樑,梁邊還置石欄,在橋欄下的橋樑上刻有“中興橋”三字,旁邊小字辨認不清。中有望柱,橋渾厚堅實。據橋南一位84歲的張阿雪老人講,他世居此地,此橋是民國初期1929年修。有婁春蕃長子婁裕燕的孫女婁仙貞出資修建。距今已近百年,橋仍完好。
檀瀆村
頤慶橋

土地廟

受檀瀆村人世代供奉的土地廟,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至今每逢重大節日在古廟仍會舉辦盛大慶典。

著名人物

婁春蕃

婁春蕃(1850——1912),字椒生,一生入北洋幕府垂三十年,《清史稿》有傳。一代名幕,新修《紹興市志》、《紹興縣誌》均為之立傳,自是分所當宜。然兩志對婁春蕃之鄉貫說法不一,市志曰會稽人,縣誌曰山陰安昌人。《千年古鎮安昌》(2000年版)亦將婁春蕃作為安昌先賢收入洪巍的傳文。①筆者2000年為籌建安昌鎮“師爺館”曾查閱有關資料:民國《紹興縣誌資料》第一輯載婁春蕃二傳,稱“清史稿列傳”者謂為山陰人,沈祖憲所撰墓志銘則謂為會稽人;再查閱《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三列傳二百三十九“婁春蕃傳”,又謂為浙江紹興人,其餘整篇文字皆與《紹興縣誌資料》第一輯所載“清史稿列傳”文同。一般而論,言鄉貫、生卒、世系等當以墓志銘為詳實,況沈祖憲在婁春蕃墓志銘中自謂墓主“與予同為浙之會稽縣人,又同月日隸學官籍,時都年少耳。弱冠後又同游北洋,後又同客北洋督幕有年”,既是同鄉,同入庠學,後又是幕中同事,所撰理應準確。為查證確實,在傅振照、高學安兩位老師的指點下,筆者又在紹興圖書館古籍部查閱了“婁春蕃神道碑”稿,系前清探花安徽巡撫馮煦所撰,題為《清故二品銜候選道婁公神道碑》,內敘墓主籍貫故里清楚,可解其他資料相異之疑。碑文開頭:“公諱春蕃,一諱晉,字椒生。會稽婁氏世居檀瀆村,世以廉吏著。”中敘墓主生平事跡大略與墓志銘同而互有詳略。後曰“以乙卯四月 日葬於會稽下皋燕窠山之陽”,則又可與墓志銘的“以乙卯年四月二十一日卜葬會稽山下皋村”互補,明歸葬之地亦在會稽縣境。②後筆者進一步在越城區馬山鎮檀瀆村查訪到了婁春蕃後裔,並與其長玄孫婁凱鑫先生取得了聯繫。檀瀆婁春蕃故居坐北朝南,前後臨河,原有照牆、台門、大廳、二廳、後樓、東西廂樓及大廳二廳之間的東西側廂諸建築,後門外是雙面踏道。後為避回祿,將台門改向朝東,屋頂置“鷹爪神”。今尚存九間後樓中的當中三間、二廳三間及東側廂,從殘留的大道地尚可見原台門占地之廣。清會稽縣檀瀆及下皋村,今為紹興市越城區馬山鎮檀瀆村和皋埠鎮下堡村,這就是婁春蕃之故里和歸葬之地。
檀瀆村
婁氏家譜

婁一均

婁一均,字秉軒,浙江會稽縣人,貢生。初授葉縣,丁憂,服闕補鄒縣,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勸農勤政,署不敢稍懈。決訟民無久候,到即質成,革除里長以絕私。崔科行滾單法,向各戶有里甲地或數十畝、十餘畝、收租應差者俱為閒田,通邑以數千計。捐設義學,延聽訓誨城鄉子弟。廣布聖諭鐸書,化導愚頑。歲欠賑濟躬察部屋。捕蝗禱雨,必敬必勤。捐資修城緩壕,建滾水坍,費至千金以外。祠廟公解城樓傾圮者,隨時修葺,均有石汜,雖修縣誌”。
史載:康熙四十八年秋,淫雨連綿,西南一帶盡成澤國。奉詔賑濟鰥寡孤獨窮民111名口,動用食谷33石3斗。四十九年,撫院委兗州府通判於傑與縣婁一均查賑過飢名14741名口,動食谷3912.15石。婁公憂心忡忡、十萬火急,放糧於民。有一次,他忙中突見飯桌多了一條魚,氣憤之餘即行查問,答曰:“尤勝龍大人送老爺補補身體的,怕老爺見責,只加一條魚,尤大人分付的五十斤鮮貨,將連夜派送老爺家中”。“大膽狂徒;”婁令大怒:“送魚堵嘴,必有來頭!禮來腿短,引我敗沒不成!”連夜審問,這尤勝龍居然貪污賑濟救命糧三萬斤,轉手倒賣,大獲其利,細經核查,確然無疑。隨備文送省、當眾處死罪犯尤勝龍。
康熙五十年六月,飛蝗南來,遮天敝日,落山陽等村約十餘里。他聞訊後連夜遣其子婁小庚速速前往以助。接著,婁令親督官民於烈暑中晝夜撲殺,不日盡滅,禾稼無傷。
婁公任鄒間:“日不見民,耳目失聰,不得衷言,食宿皆廢,寸步難行!”民謠:民見婁公,箭在弦上,曝背躬耕,飯食倍香。勝龍添虎威,西南鄉民遭禍殃!婁公心明,盡裝苦腸,婁公眼明,盡殺奸狂!”

地理氣候

處於中、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地帶,季風氣候顯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豐富,濕潤溫和。“三大盆地”氣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氣候資源豐富,但洪澇、乾旱和低溫冷害等常有出現。常年平均氣溫16.5℃,極端最高氣溫39.5℃,極端最低氣溫-10.1℃,≥10℃的活動積溫在5200℃以上,80%保證率為4800℃以上,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現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現在11月中旬後期,終霜一般出現在3月下旬前期,無霜期年平均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為1438.9 mm,且分布不均,降水年變化呈雙峰型且年際變化較大,即3-6月和9月為兩個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為兩個少雨季,最多年降水與最少年相差達895.2 mm;年降水日數平均為156.2天。
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895.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2.5%。

地圖信息

地址:紹興市越城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