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膈下結腸嵌入征是指結腸嵌入肝與橫膈之間,而出現腹痛、腹脹及嘔吐等一組症候群。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橫膈下結腸嵌入征
- 英文名稱:Chilaiditi syndrome
- 藥物療法:平臥;飲食
- 治療措施:避免吞氣過多及進食產氣過多食物
概括,基本概述,治療措施,病因學理,臨床表現,輔助檢查,鑑別診斷,
概括
疾病名稱:橫膈下結腸嵌入綜合徵
英文名稱:Chilaiditi syndrome
藥物療法:平臥;飲食
英文名稱:Chilaiditi syndrome
藥物療法:平臥;飲食
基本概述
橫膈下結腸嵌入綜合徵(Chilaiditi)系指結腸嵌入肝與橫膈之間,而出現腹痛、腹脹及嘔吐等一組症候群。
治療措施
本徵通常勿需治療,避免吞氣過多及進食產氣過多食物,疼痛發作時可平臥位以緩解之。
病因學理
肝鐮狀韌帶的先天性異常或膈有弛緩症、麻痹、運動障礙、結腸脹氣、高度消瘦均可引起部分結腸嵌入到肝與橫膈之間。可為一時性抑或持續性,兒童患者症狀明顯,成人常無症狀。
臨床表現
表現為上腹部疼痛、脹滿,平臥位後症狀減輕或消失,可伴有肩痛、背痛、便秘及吞氣等,偶有心絞痛樣症樣。
輔助檢查
X線與B-型超聲可顯示膈肌與肝臟之間有積氣的結腸及結腸袋影。
鑑別診斷
需與消化道穿孔及肝曲 平臥;飲食綜合徵相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