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據藝人們傳說,橫山說書起初只是乞丐們沿門討飯時依照對象,自編自唱說的吉慶話。後來逐漸發展,產生了長的書詞,到了宋代,說書藝術已經很豐富。以後又經過長期實踐,不斷充實完善,吸收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到了1888~1892年(清光緒年間)說書內容已經很繁盛,也出現了劉麻子、張信等有名的說書藝人,再經過師徒傳承一直發展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以黨岔韓起祥為代表的橫山說書進入了蓬勃發展時代,1942年新秧歌運動促使橫山說書傳到陝北各地。
在燦若群星的陝北民間藝術中,說書曾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雖說它最早是為盲人自身生存和養家餬口而創造的一種娛樂民眾的民間藝術形式,但經過數千年不斷的創新和發展,它已經成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人民大眾喜聞樂見,極受歡迎的文藝形式之一,並發揮了其它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娛樂、審美功能,是西北廣大地區人民民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之一。
由於陝北說書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形式簡單活動方便,一人一把三弦即可演出,不受時間地點和聽眾人數的限制,冬天冷了放在炕上,夏天熱了放在院裡,窮鄉僻壤可以到,家庭院落甚至田間地頭也可說,對於老百姓來說也是最經濟實惠的一種娛樂方式,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說書是深受民眾歡迎的一種娛樂形式,學藝的盲人也很多。20世紀90年代是說書的改革發展階段,這一時期除了盲人明眼人也開始學說書,出現了張俊功等一大批頗有造詣的說書藝人,說書內容形式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增加了現代理念的內容,由單人說書發展為多人說書,樂器也增加了很多。進入21世紀,隨著文化市場的多元化,各種民間藝術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冷落,說書也不例外,不再是廣大人民民眾僅有的娛樂方式了,由於經濟收入的微薄,年輕一代也很少有人願意學說書,陝北大地上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面臨著失傳的困境,前景不容樂觀。
曲藝特徵
說書是陝北最富有特色的一種曲藝形式。其中又以橫山說書最有代表性,其特徵如下:
(1)由盲人討飯說的吉慶話而來,民間語言豐富,生動活潑,通俗易懂;
(2)形式簡單,活動方便,不受時間、地點和聽眾人數限制;
(3)經濟實惠,花錢少,一般的平民百姓都請得起。
表演內容
橫山說書的傳統表演形式是藝人採用陝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間地敘述故事。根據伴奏樂器的不同,或稱之為“三弦書”,或稱之為“琵琶書”。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陝北說書在著名藝人韓起祥等的改造下,發展成一人同時操用大三弦(或琵琶)、醒木、耍板、名叫“麻喳喳”的擊節木片和小鑼(或鈸)五種樂器進行伴奏的曲藝說書形式。
橫山說書的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除了藝人們特有的開場白或特定的唱詞外,幾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藝人任意發揮。好的民間藝人,在唱詞中大量引用陝北民歌、陝北道情、陝北秧歌劇、陝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戶、蒲劇、晉劇、京劇的曲調,說得上是集各種唱腔於一爐,加以冶煉,然後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唱詞。
橫山說書的曲調比較豐富,風格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其中常用的有單音調、雙音調、西涼調、山東腔、平調、哭調、對對調、武調等。
橫山說書的結構由起板、過場、正本、落板四部分組成。起板即開頭,通常是藝人們根據場合或主人即興編唱的問候吉祥語,然後“彈起三弦定準個音,眾位明公請坐穩,今天我不把別的論,單說說前朝古代人”說書正式開始。過場是起板後為了吸引聽眾而說唱的一小段幽默笑話。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開始說正本,正本一般都是一些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古書傳記和新編新人新事等。最後稱落板,什麼時候落板是有講究的,一般是故事情節的緊要關頭嘎然而止落板收弦,為的是下一場有更多的聽眾“要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橫山說書的基本句式有四字句、七字句、九字句、十字句等。音調有男音、女音、真聲、假聲;苦調、樂調、唱調、打殺調、急急風調等。技巧上講究單說聯唱,遵循:“喜怒哀樂,緊平慢快,男重女輕”十二字方針。
它的演出形式原來只是單人說唱,藝人坐在凳上,右小腿綁三層耍板,右手背戴一串麻喳喳,雙手執三弦連彈帶說唱,也有在左膝上綁一扇小銅鈸的。說唱時遵循傳統的“字正、腔圓、吐字清晰”,採用真假聲結合及頓挫抑場的唱法,在發聲、吐字、行腔;用令上都有講究。合轍押韻,優美動聽。
橫山說書的曲目,過去多是由歷史精典小說改編的書目,如《大八義》、《小八義》、《五女興唐傳》、《雙環記》、《連環記》、《
三國演義》、《
水滸傳》等。當代多以反映時代特徵、頌揚革命精神、鞭策和鼓舞人民大眾生活的為多。如《宜川大勝利》、《反巫記》、《形勢好》、《翻身記》等,也有描寫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的如《劉巧團圓》《王貴與李香香》《李雙雙》等,關於一些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故事的曲目如《梁山伯與祝英台》、《張生戲鶯鶯》等,此外,有些曲目來源於當地民歌如《走西山》、《五歌放羊》、《小寡婦上墳》等,也有為了調節氣氛,吸引聽眾的一些幽默小段如《三女婿拜丈人》、《小倆口抬水》等,不完全統計:有近百部傳統書目和近50種唱法和曲調。
傳統陝北說書的彈奏樂器主要有三弦、耍板、麻喳喳、醒木、銅鈸等。80年代以後說書由過去的單人說唱變為多人聯合說唱,樂器也增加了板胡、二胡、笛子、嗩吶、四片瓦等,也有加入電子琴伴奏的。
歷史淵源
“說書”歷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2000年大約三千年的西周時代。秦漢時,在宮廷已有了管理說書的“稗官”,這是皇帝專門設立用來蒐集民間“街談巷語”、“里巷風俗”官職。另外有以滑稽取樂職業藝人叫“俳優侏儒”。至宋代通俗說唱統稱“淘真”,大抵說宋時,蓋汴京遺俗。清代說書形式較為普遍,曼殊、震鈞《天咫偶聞》卷載:舊日鼓詞有所謂“子弟書”者,始初於八旗子弟,其詞雅馴其聲和緩。
《榆林府志》中對於說書有這樣的文字記載:“清朝康熙年間,這裡便有……劉弟說傳奇頗靡靡可聽……韶音飛暢,殊有風清。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說明在距2000年的二百年前,陝北說書藝術已達到較高藝術水平。傳統的說書,是盲人特有的謀生權利,明眼人一般不得介入,其中雖然也有一些明眼說書藝人,但兩者經常進行爭鬥。起先,書詞沒有寫成書本,大部分是由師傅傳給徒弟,一代一代口頭傳下來的,後來有些大本書詞,由明眼人代抄下來,才流傳至今。
建國後,說書成了一種民眾娛樂和文化宣傳方式,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橫山約有說書藝人百餘名,散布全縣鄉村。1963年,縣文化館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吸收10名年輕而有發展前途的盲人和具有說書才能的游散說書藝人,組成“橫山曲藝宣傳隊”巡迴下鄉宣傳。為了給盲人一條生存之路,1974年,曲藝隊員增加到21人,由能摸認盲文,能書寫的說書藝人王學詩任宣傳隊長。經過藝術培養與思想教育,把舊藝改成新藝,為民眾說唱《
白毛女》、《
紅燈記》、《
呼延慶打擂》等現代和古典書詞,曾參加過陝西省和榆林地區文藝調演,並曾去甘肅、寧夏、內蒙等省區及周邊縣區演出。從1981年起,曲藝隊在文化館的領導下,將隊員分散到農村、廠礦等為基層民眾演出,由於其形式簡單,活動方便,不受時間、地點等的限制,說唱形式活潑,內容通俗易懂,所以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歡迎。
主要價值
1、強烈的平民意識。用平民真實的生活編成書詞,在平靜的生活常態中走村轉戶演出,娛樂平實的百姓生活。這就是它來自生活,表達和豐富生活的自然真實的生存狀態所在。
2、多變的表演方式。走山唱山,下川唱川,遇貴賀喜,逢災解煩,這就是說書藝人多變多情的表演方式,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貼近時代的真情所在。
3、求和求安的追求。說書藝人一生清苦,苦中作樂,守法行善,教育民眾和善行事,家門平安,不論說古論今都苦苦堅守這一理想追求。
4、以真誠換取生存。說書藝人多為盲人和有殘疾的弱勢群體,他們自強自力,以自己的精神勞動養活自己,不給社會添麻煩,政府一旦給點支持,他們更是百倍努力,為社會奉獻,為人民奉獻。
相關器具
三弦:三弦為說書的主要伴奏樂器,它在說書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旋律的骨幹音,傳統所用三弦,比現在的大三弦要小一些,也有用琵琶代替三弦的。
麻喳喳:它是陝北說書特有的一種伴奏樂器,由大約2厘米寬,8厘米長的小竹片組成,在小竹片的中間開一小孔,把六片小竹片拿繩子從小孔中穿過綁在一起,小竹片之間夾小鐵片,說書的時候套在藝人的右手虎口與手背上。隨著右手撥弦的節奏而發出音不大卻很清脆的竹片與小鐵片的碰撞聲。道白時偶爾也摔一下。
耍板:耍板由4厘米寬20厘米長的四片竹板組成,一單片三聯片,在竹板的一端開一小孔,把四塊竹板用繩子穿過小孔扎在一起,三聯片問夾小銅錢,藝人說書時把單片綁在右腿小腿上,說唱和過門時按一定的節奏拍打聯片道白時停止。
醒木:傳統說書盲人身邊的凳子上會放一塊醒木,起板、審堂、點將時拍一下。
保護計畫
資金投入情況:
2009年,橫山縣政府劃撥專款1萬元,用於扶持救濟幾位老曲藝隊的藝人。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2009年縣文化文物局根據縣政府建設文化大縣的指示精神,專門召開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特色文化的研討會,將橫山說書定為我縣特色文化品種,要全力進行保護與發展。
2、請市藝術館專家對橫山說書書詞、表演、傳統演出方式等進行論證,拿出下廣步保護傳承計畫和實施方案。
3、市、縣聯手打造新傳承人選拔和培訓平台,開闢演出市場。
保護內容:
為保護橫山說書,發揚橫山說書這門老藝術,特制定五年保護計畫。此計畫由橫山縣文化館具體負責實施,橫山縣文體事業局負責管理、督導。保護計畫的要點如下:
(一)靜態保護
1、全面深入基層,認真細緻地對橫山說書進行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徹底理清橫山說書的發生、發展的歷史及其“譜系”關係(“譜系”以韓啟祥為中心)。
2、調查了解現存藝人及其橫山說書隊的活動情況及生活狀況,填寫“民間藝人檔案表”。
3、將所有調查資料歸類、存檔。
4、以《橫山文苑》為載體,選發優秀的橫山說書作品,加大對其的研究、探索。多出版如張俊功的《陝北說書》等音像製品。
(二)動態保護
1、有意識的培養和發展有藝術天賦的橫山說書藝人,舉辦活動,成立曲藝隊,成立專門的培訓班,使橫山說書隊伍不斷壯大、發展,新生力量得以充足的補充。
2、在發展的基礎上對橫山說書的表演形式和內容進行合理、有效地改革,使這一藝術群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文化變革的要求,使其品位和藝術水準均得以提升。
3、建立條件良好的排演場所。
4、在大力培養人才的基礎上,逐步組建相對規模的橫山說書隊。
5、在各大中、國小校園內,舉辦橫山說書演出,力爭使橫山說書的滲透力進入校園這一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