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口䲁

橫口䲁

印度洋的聰明種群

橫口䲁主要生活在溫暖的印度洋,別看它們是小型魚類,但是性情非常機敏,當發現有危險時,橫口䲁會躲在管蟲類遺留下來的空殼中,以躲避敵害。它們會模仿其它魚遊動,趁其它魚不注意時,偷襲並咬下其身上的皮膚和黏液腺,甚至是鱗片。

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或水族觀賞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橫口䲁
  • 外文名:Plagiotremus rhinorhynchos
  • 俗名:狗鰷
  • 科名:䲁科
簡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漁業利用,

簡介

小小魚兒也有大智慧
生活在印度洋的那些小魚
俗名: 狗鰷
學名:Plagiotremus rhinorhynchos
英文名:Twostripe blenny,Cleaner mimic,Bluestriped fangblenny,Bluestriped blenny,Blunt-nosed blenny
中文名:橫口䲁 粗吻短帶䲁
科名:Blenniidae
科中文名:䲁科
同種異名:Aspidontus rhinorhynchos, Petroscirtes rhinorhynchos, Petroscirtes rhinorhynchus, Petroskirtes rhinorhynchos, Plagiotremus rhinorhynchus, Plagiotremus rhynorhynchus, Plagiotremus rhynorhyncu
世界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至南非起訖萊恩、馬貴斯及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等。中國台灣除了西部外,皆有分布。
模式種產地:Wahai, n. Ceram, Indonesi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礁區、近海沿岸、舄湖
棲息深度:1 - 40米
最大體長:12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是

形態特徵

體長形;鰓裂向腹面延深至胸鰭基中央前緣。頭無須。吻肉質狀,圓錐形;口下位;齒骨具一彎區大犬齒。無側線。D. X-XI, 31-37; A. II, 29-33; P. 11-12; V. I, 3。背鰭連續無缺刻;背鰭、臀鰭和尾柄相連;尾鰭內凹形,具梳狀後緣。 體色多變,從黑色至黃色都有;體側有2條藍縱紋,頭頂在背鰭前有一淡窄紋;背、臀和尾鰭黃至橘紅色。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清澈且長滿珊瑚的舄湖區或珊瑚礁向海面,深度範圍從1公尺到40公尺。發現有危險時,會躲在管蟲類遺留下來的空殼中,以躲避敵害。具擬態行為,模擬「魚醫生」以便趁其它魚不注意時,偷襲並咬下其身上的皮膚和黏液腺,甚至是鱗片。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或水族觀賞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