橢圓形圈足是圈足式樣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橢圓形圈足
- 定義:圈足式樣之一
- 類別:陶瓷術語
橢圓形圈足是圈足式樣之一。
橢圓形圈足是圈足式樣之一。形態特徵流行於明清時期,多為各種扁壺(瓶)、橢圓盤的足式。如清乾隆鬥彩農耕圖扁壺、清光緒粉彩雙龍戲珠橢圓盤等。...
橢圓形水丞是雍正時期的工藝品。【名稱】橢圓形水丞 【簡介】,腹徑5.4-4.3cm,足徑4-2.9cm 水丞橢圓形,口微外撇,鼓腹,圈足。通體呈明黃色,光素無紋飾,俗稱“雞油黃”玻璃。外底中心陰刻單方框,內雙豎行楷書“雍正年...
鼓形圈足 鼓形圈足是圈足式樣之一。形態特徵 橢圓形圈足將兩圓頭切掉,用直線與兩弧線相連,形成長對邊弧線,短對邊直線的鼓形而名;見清雍正青花礬紅雲龍紋茶船。
清乾隆廣彩徽章紋橢圓形大盤是一件清·乾隆時期的文物,館藏於廣東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盤橢圓形,淺腹,淺圈足。盤內沿繪藍彩錦帶紋,盤心繪徽章紋圖。紋章屬於Pratt家族,是居住於英格蘭Camden Town的貴族。紋章飄帶上的拉丁文意為“...
【簡介】高:3cm,口徑:4.1-3cm,腹徑:5.4-4.3cm,足徑:4-2.9cm。水丞橢圓形,口微外撇,鼓腹,圈足。通體呈明黃色,光素無紋飾,俗稱“雞油黃”玻璃。外底中心陰刻單方框,內雙豎行楷書“雍正年制”四字款。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遼暗黃釉印花穿帶扁壺則帶有北方遊牧民族的特徵,長方形口,短頸,扁圓形壺體,橢圓形圈足,周邊有凹溝,共有6個系。與之相似的扁壺,在內蒙古和林格爾晚唐墓中也有發現。收藏於寧夏海原縣文化館的褐釉扁壺、蘑菇形口...
觥是中國古代盛酒器。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裝飾紋樣同犧尊、鳥獸形卣相似,因此有...
清代景德鎮窯鬥彩開光農耕圖扁瓶,該器物唇口,細直頸,頸左右兩側附有透雕龍形雙耳,弧肩,扁圓腹,橢圓形圈足。通體白釉上繪鬥彩紋篩。口沿和足端繪鬥彩如意雲頭紋,頸部一周回紋圍繞,上托礬紅色的蝙蝠和勾蓮圖案。腹部兩面均繪...
觥(gōng)盛酒或飲酒器,禮器,也稱“兕(sì)觥”。流行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 嵌紅銅 狩獵紋 敦 戰國早期 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 狀,背為蓋,流為頸,身為腹,四腿做足...
頸飾如意雲頭紋,其餘纏枝花葉錦地間飾開光,頸、腹各四片,分別繪飾西洋景致與母子圖,橢圓形圈足則飾雲紋。器物功用 用以儲放鼻煙或把玩。琺瑯器注 中國人習慣於將塗飾在金屬器物表面的玻璃質稱為琺瑯釉。琺瑯釉的主要的成份是...
此器胎薄質美,做工精細,而在出土玉雕立體器皿的遺物中,僅此一件,堪稱絕品,是唐代玉立雕器皿中極珍貴的標準器。此杯玉料呈白色,半透明狀,質地堅細,為八瓣花形,底有橢圓形的圈足,腹外壁滿飾花草紋。
器形是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有也作圓筒形,作鴟鴞(chi xiao,音吃消,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的等等。卣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圓形的卣。西周...
足部為高圈足,呈橢圓形,外撇,並飾以一周精美的回紋。該器紋飾布局均勻,刀法雄健,螭龍形態各異,氣勢非凡,是犀角雕刻中的精品。杯以亞洲犀角雕制。蒸栗色,斗形,上闊下窄,口沿開敞較大,呈橢圓形,一側翻捲成流,口沿內外...
短流,與流對稱處為雙魚尾形。胎色深灰色。施青釉。青釉雙系執壺 青釉雙系執壺年代為五代時期文物,高19.6厘米、口徑9.9厘米、足徑7.5厘米。湖南省衡州窯遺址出土,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敞口,短粗頸,窄肩,橢圓形腹、圈足。
隋綠玻璃小瓶是隋代玻璃器皿,1957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隋綠玻璃小瓶以綠色玻璃製成;高12.3厘米,口徑3.8厘米,足徑4.9厘米;瓶口與腹部的俯視面均為橢圓形;玻璃條纏圈足和口沿,器底有疤痕;晶瑩...
此展品為明朝文物,口徑24cm,底徑17cm,高26.5cm。橢圓形器身,頸稍收,圓腹,圈足較高。蓋、器為子母口,蓋中央設圓鈕,頸兩側置提梁,蓋頂與器身均置四道寬厚的棱脊,提梁寬厚,兩端為獸首。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文物介紹 ...
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資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見於新石器時代。無論是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還是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見有陶製杯的存在。這一時期杯型最為奇特多樣:帶耳的有單耳或雙耳杯;帶足的多為錐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起...
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圓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鵠(貓頭鷹一類的鳥)形,或作虎吃人形等。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或方形,西周多圓形。 蟬紋:蟬紋有兩種,一種以橫向帶狀排列或以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