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樹龍(dryosaurus) 1894年命名,原意是oak lizard 侏羅紀晚期 發掘於美國中西部、英國等 ,橡樹龍科 長3.5米 100公斤。橡樹龍是一種食草性恐龍,有可能是群居的。像現在的鹿一樣,它也是快跑能手,當遭受到任何一種殘暴的食肉恐龍的威脅時,它都能用長長的後腿以最快的速度逃離。它擁有長而有力的後腿,其前肢較短,有五根長指,角質的嘴巴類似鳥喙,沒有牙齒,但有鋒利的頰牙。橡樹龍能用後肢迅速地奔跑,並用堅硬的尾巴保持平衡。它的眼睛很大,前面有一根特殊的骨頭以托起眼球和眼睛周圍的皮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橡樹龍
- 拉丁學名:dryosaur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 目: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亞目:角足亞目 Cerapoda
- 科:橡樹龍科 Dryosauridae
- 種:橡樹龍屬 Dryosaurus
- 分布區域:美國西部、坦尚尼亞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物種學史,
形態特徵
它擁有長而有力的後腿,其前肢較短,有五根長指,角質的嘴巴類似鳥喙,沒有牙齒,但有鋒利的頰牙。橡樹龍能用後肢迅速地奔跑,並用堅硬的尾巴保持平衡。它的眼睛很大,前面有一根特殊的骨頭以托起眼球和眼睛周圍的皮膚。
橡樹龍擁有長頸部、修長後肢、堅挺的長尾巴。前肢短,每隻手有五個手指,這是種原始特徵。體長約2.4至4.3米,臀部高度為1.5米,體重為77-91公斤。還沒有發現成年標本,因此不知道成年個體的身長。
橡樹龍擁有長頸部、修長後肢、堅挺的長尾巴。前肢短,每隻手有五個手指,這是種原始特徵。
橡樹龍擁有喙狀嘴與頰齒,前上頜齒缺乏牙齒。將食物置於頰部中。它們可以以低矮植被為食。
橡樹龍擁有強壯後肢,是種快速且敏捷的奔跑者,並使用它們的尾巴來保持平衡。橡樹龍可能利用它們的速度來逃離肉食性恐龍。
分布範圍
化石發現於美國的科羅拉多州、猶他州、懷俄明州,發現於莫里遜組的第2到第6地層帶。已經發現7具部分骨骼,以及眾多的骨頭標本,來自於各種年齡層。
萊托式橡樹龍的骨骸,位於柏林,Dysalotosaurus。
萊托氏橡樹龍(D. lettowvorbecki)的化石是在1919年發現於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沃納·詹尼斯(Werner Janensch)所率領的挖掘團隊索發現。詹尼斯最初將這些化石命名為Dysalotosaurus(意為“無法捕捉的蜥蜴”),後來被歸類於橡樹龍。種名是以德國將軍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為名。在2010年,這個種再度被建立為新屬,Dysalotosaurus。
在1975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將發現於英格蘭、羅馬尼亞的早白堊紀化石,命名為第三個種D. canaliculatus。在1977年,這個種被建立為新屬荒漠龍。
生活習性
橡樹龍是一種食草性恐龍,有可能是群居的。像鹿一樣,它也是快跑能手,當遭受到任何一種殘暴的食肉恐龍的威脅時,它都能用長長的後腿以最快的速度逃離。
物種學史
橡樹龍只有一個種,模式種是高橡樹龍(D. altus),是在1878年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 (Othniel Charles Marsh)所敘述、命名,曾經被歸類於化石龍的一種。
橡樹龍的體型、外形、某些特徵相當類似棱齒龍科,但科學家認為它們不屬於棱齒龍科,而歸類於個別的橡樹龍科。橡樹龍具有數個白堊紀禽龍類的特徵,因此它們可能是禽龍類直系祖先的近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