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原書·第16版)

機械設計(原書·第16版)

《機械設計(原書.第16版)》是2016年12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建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機械設計(原書·第16版)
  • 作者:孔建益
  • ISBN:9787111325307
  • 定價:119.8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機械設計教學體系”中的一本,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教材,又可用於工程實踐。在不損害本書整體結構的情況下,我們將其劃分為相互獨立而又自成體系的24章,在這24章中我們詳盡且清晰地講述了最重要的一些機械零件。讀者可以單獨學習和使用每一章的內容。

圖書目錄

第1章概論和設計基礎1
第2章公差、配合、表面質量17
第3章強度計算30
第4章粘接58
第5章釺焊68
第6章焊接78
第7章鉚接144
第8章螺紋聯接168
第9章軸銷聯接、銷聯接和安全零件218
第10章彈簧240
第11章心軸、轉軸和軸頸276
第12章軸轂聯接件 304
第13章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336
第14章滾動軸承和滾動軸承支承393
第15章滑動軸承434
第16章帶傳動483
第17章鏈傳動510
第18章流體傳輸零件(輸送管路)527
第19章密封549
第20章齒輪和齒輪傳動(基礎知識)566
第21章外嚙合圓柱齒輪傳動586
第22章錐齒輪及其傳動623
第23章交錯軸斜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641
第24章摩擦學658
目錄目錄
第16版前言
第1章概論和設計基礎1
1.1機械零件的種類和分類1
1.2標準學基礎1
1.2.1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技術規範1
1.2.2德國標準(DIN標準)的制訂過程2
1.2.3十進分類法2
1.3標準數(優先數和尺寸)3
1.3.1標準數的含義3
1.3.2標準數系列的構成3
基本系列—派生系列—合成系列—圓整值系列
1.3.3標準數的套用4
確定比例尺—用標準數圖表達關係式—用標準數計算
1.3.4計算示例5
1.4設計基礎概論7
1.4.1設計原則7
1.4.2設計方法學8
創造新產品的方法—評價方法
1.4.3計算機在設計中的套用14
封閉軟體—互動軟體
1.5參考文獻15
第2章公差、配合、表面質量17
2.1公差17
2.1.1尺寸公差17
基本概念—尺寸公差值—標準公差等級的套用範圍—公差帶的位置—尺寸公差的
直接標註—無公差尺寸
2.1.2形狀公差20
2.1.3位置公差20
2.1.4機械圖上的公差標註20
尺寸公差—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
2.2配合21
2.2.1基本概念21
2.2.2ISO配合制度23
基孔制(EB)—基軸制(EW)
2.2.3配合選擇23
2.3表面質量24
2.3.1幾何形狀偏差24
2.3.2機械圖上的表面標註25
2.4計算示例26
2.5參考文獻29
第3章強度計算30
3.1概述30
3.2變形形式和載荷類型30
3.3材料性能,強度特性曲線35
3.3.1靜強度值(材料特徵值)35
3.3.2疲勞強度(材料特徵值)37
極限應力曲線(韋勒疲勞曲線)—持久極限圖(DFS)—持久極限值
3.4零件靜強度41
3.5零件疲勞強度42
3.5.1結構特徵值42
應力集中和應力分散—表面質量—零件尺寸—表面強化處理—其他影響因素—
結構係數(總影響係數)
3.5.2結構強度(零件強度)的確定46
結構對稱持久極限(零件對稱持久極限)—不同平均應力下的結構持久極限(零件持久極限)
3.6安全係數49
3.7實際強度計算50
3.7.1近似計算50
靜載荷零件—動載荷零件
3.7.2靜強度校核51
3.7.3動強度校核(疲勞強度校核)51
3.7.4鋼結構的強度校核52
3.8計算示例53
3.9參考文獻56
第4章粘接58
4.1功能和作用58
4.1.1任務和用途58
4.1.2物理力在粘接中的作用(粘附機理)59
4.1.3粘結劑種類59
物理粘結劑(溶劑粘結劑和彌散粘結劑)—化學粘結劑(反應粘結劑)
4.1.4粘接的形成60
4.2結構和設計61
4.2.1應力和強度61
應力和應力分布—粘接的強度
4.2.2影響強度的因素63
耐腐蝕性(抗流體的性能)—抗老化性—熱強度
4.2.3粘接的結構設計64
4.3計算基礎65
4.4計算示例66
4.5參考文獻67
第5章釺焊68
5.1功能和作用68
5.1.1任務和用途68
5.1.2物理力在釺焊中的作用69
5.1.3釺料和焊劑的類型69
5.1.4釺焊性71
5.1.5釺焊的形成71
5.2結構和初步設計72
5.3計算基礎73
5.3.1強度計算73
5.3.2釺焊的許用應力75
5.4計算示例76
5.5參考文獻77
第6章焊接78
6.1功能和作用78
6.1.1工作原理和用途78
6.1.2焊接方法79
熔焊—壓焊—焊接方法的選擇
6.1.3焊接過程的影響81
收縮和應力的形成—焊接收縮的影響—內應力和負載應力的綜合影響
6.2結構和設計83
6.2.1零件的焊接性83
材料的適焊性—設計決定的焊接可靠性—加工決定的焊接可靠性
(焊接可行性)—焊接填充料
6.2.2接頭和焊縫類型87
概念—對接焊縫—角焊縫—其他焊縫—坡口準備
6.2.3質量保障92
DIN EN 25817規定的鋼的電弧焊的檢測等級—DIN EN ISO 13920規定的
焊接結構的一般公差
6.2.4DIN EN 22553規定的焊縫標註方法93
符號—符號在圖中的位置—焊縫的尺寸標註—DIN EN ISO 6497和DIN 19122
規定的工作方位—補充說明—例子
6.2.5面向焊接的結構設計96
一般設計規範—結構設計示例—主要承受靜載荷的鋼結構—焊接機械零件—壓力
容器—定位焊
6.3焊接設計計算108
6.3.1鋼結構中的焊接108
根據外力計算負荷(例如斷面負荷、應力、撓度)—計算示例—校核方法—
零件計算—鋼結構焊縫計算—定位焊計算
6.3.2起重機製造中的焊接127
6.3.3機械製造中的焊接計算128
確定作用力—拉伸、壓縮、剪下或彎曲變形—扭轉變形—組合變形—
機械製造中的許用應力
6.3.4焊接壓力容器計算131
圓柱形殼體和球體—凸底—平板和底—容器壁上的開口
6.4計算示例135
6.5參考文獻142
第7章鉚接144
7.1概述144
7.2鉚釘145
7.2.1鉚釘形狀145
7.2.2鉚釘材料149
7.2.3鉚釘的標註149
7.3鉚接的形成149
7.3.1一般提示149
7.3.2熱鉚接150
7.3.3冷鉚接151
7.4鉚接類型,剪下層數151
7.5鋼結構和起重機製造中的鉚接152
7.5.1一般規範152
7.5.2零件計算152
7.5.3鉚釘和鉚接計算152
鉚釘和鉚釘孔直徑—鉚釘長度—鉚釘的承載能力—起決定作用應力類型,
鉚釘最優利用—所需鉚釘數—桿件連線和對接—承受力矩的鉚接
7.5.4鉚接的結構設計157
7.6輕金屬結構中的鉚接158
7.6.1概述158
7.6.2鋁鉚釘159
7.6.3材料159
7.6.4零件和鉚釘的設計計算159
一般規範—鉚釘和鉚釘孔直徑—鉚釘長度
7.6.5結構設計161
7.6.6防腐161
7.7機械和儀器製造中的鉚接162
7.7.1套用示例162
7.7.2提高疲勞強度的措施162
7.7.3強度校核162
7.8計算示例163
7.9參考文獻和圖片來源166
第8章螺紋聯接168
8.1功能和作用168
8.1.1任務和工作原理168
8.1.2螺紋168
螺紋類型—螺紋標註—幾何關係
8.1.3螺栓和螺母的種類170
螺栓種類—螺母的種類—特殊形狀的螺栓、螺母和螺紋件—標準螺栓和螺母的標註
8.1.4墊圈和螺紋防松件173
墊圈—螺紋防松件
8.1.5螺栓和螺母的製造、材料和強度174
製造—材料和強度
8.2結構和設計175
8.2.1螺紋件的結構設計175
8.2.2螺紋聯接的結構設計177
8.2.3螺紋聯接的初步設計181
8.3螺栓聯接的計算182
8.3.1緊螺栓聯接的力與變形關係183
裝配狀態下的力與變形—受靜軸向工作載荷時的力與變形—受動軸向工作載荷時的
力與變形—聯接中力作用點的影響—受靜或動橫向載荷時的力比
8.3.2螺栓聯接的壓陷性能188
8.3.3螺栓聯接的疲勞強度,動安全係數188
8.3.4螺栓聯接的擰緊,擰緊力矩189
螺紋受力,螺紋力矩—擰緊力矩
8.3.5裝配預緊力,擰緊力矩係數和方法191
8.3.6擰緊時螺栓應力分析193
8.3.7滿足最大許用螺栓力,靜安全係數的計算194
8.3.8承壓面壓強195
8.3.9機械製造中的螺栓聯接的實用計算方法196
松螺栓—緊螺栓,計算步驟
8.3.10螺栓聯接的鬆動,防松措施197
鬆動力矩—自行鬆動,聯接的鬆開—防松措施、防松零件的用途和作用
8.4鋼結構中的螺紋聯接198
8.4.1用途198
8.4.2螺栓類型199
8.4.3拉桿和壓桿聯接199
聯接的結構設計—剪下—孔壁擠壓聯接—高強螺栓(HV螺栓)聯接—被聯接件的計算
8.4.4受旋轉力矩(剪下)的聯接203
8.4.5懸臂聯接204
8.5.1初步設計206
8.5.2強度校核206
8.5.3穩定性校核208
8.5.4螺母螺紋(導向螺紋)的校核209
8.5.5螺旋傳動的效率,自鎖210
8.6計算示例210
8.7參考文獻217
第9章軸銷聯接、銷聯接和安全零件218
9.1功能和作用218
9.2軸銷218
9.2.1形狀和用途218
9.2.2機械製造中的軸銷聯接的結構和初步設計219
支承類型和彎矩—零件尺寸的確定
9.2.3機械製造中的軸銷聯接計算221
9.2.4根據鋼結構規範進行軸銷聯接的結構和初步設計222
結構設計—零件尺寸的確定
9.2.5根據鋼結構規範進行軸銷聯接計算223
9.3銷釘和彈性襯224
9.3.1形狀和用途224
圓錐銷—圓柱銷—槽銷和槽釘—彈性銷(彈性套)—用於軸承的彈性襯
9.3.2銷聯接的計算227
橫銷聯接—插銷聯接—縱銷(圓鍵)聯接
9.4安全零件229
9.4.1安全環(彈性卡簧)229
9.4.2開口銷和彈性插銷231
9.4.3定位環232
9.4.4軸托232
9.5結構和套用示例232
9.6計算示例235
9.7參考文獻239
第10章彈簧240
10.1功能和作用240
10.1.1彈簧剛度,彈簧特性線240
線性特性線彈簧—曲線型特性線彈簧—組合彈簧
10.1.2彈簧功242
10.1.3吸振性能、彈簧效率和阻尼242
10.2結構和設計243
10.2.1彈簧種類243
10.2.2彈簧材料244
彈簧鋼—有色金屬—非金屬材料
10.2.3彈簧參數(最佳化基礎)244
10.3計算基礎和單個彈簧性能245
10.3.1拉伸/壓縮變形彈簧245
拉桿彈簧—環形彈簧
10.3.2彎曲變形彈簧246
簡單板簧—疊層板簧—扭轉彈簧—盤簧—碟簧
10.3.3扭轉變形金屬彈簧258
扭桿彈簧—圓彈簧絲圓柱形螺旋彈簧—方彈簧絲圓柱形螺旋彈簧—圓錐形螺旋壓縮彈簧
10.3.4橡膠彈簧267
性能—結構設計、用途—計算
10.4計算示例269
10.5參考文獻275
第11章心軸、轉軸和軸頸276
11.1功能和作用276
11.2結構和設計277
11.2.1結構設計基礎277
面向強度的結構設計規範—面向彈性性能的結構設計規範
11.2.2初步設計計算279
材料和半成品—計算基礎—初步設計直徑的確定
11.3控制計算289
11.3.1強度校核289
11.3.2彈性性能291
扭轉變形—彎曲變形
11.3.3臨界轉速293
振動、共振—彎曲臨界轉速—扭轉臨界轉速
11.4計算示例297
11.5參考文獻303
第12章軸轂聯接件304
12.1功能和作用304
12.2形封閉軸轂聯接305
12.2.1平鍵和半圓鍵聯接305
結構和設計—計算
12.2.2矩形花鍵和漸開線花鍵聯接308
結構和設計—計算
12.2.3成形聯接309
結構和設計—計算
12.2.4端面漸開線花鍵聯接310
12.2.5銷聯接311
12.3力封閉軸轂聯接311
12.3.1圓柱面過盈聯接311
結構和設計—計算—過盈聯接的形成—轉速對過盈聯接的影響
12.3.2圓錐面過盈聯接319
結構和設計—計算
12.3.3彈性環聯接321
圓錐彈性環聯接—壓緊盤聯接和外脹緊套聯接—星盤聯接—壓緊套聯接—
液壓彈性襯—公差環
12.3.4夾緊聯接327
結構和設計—計算
12.3.5楔鍵聯接329
結構和設計—計算
12.3.6圓楔鍵聯接331
結構和設計—計算
12.4物質封閉軸轂聯接331
12.5計算示例331
12.6參考文獻和圖片來源335
第13章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336
13.1聯軸器、離合器的功能和作用336
13.2聯軸器、離合器選擇的計算基礎337
13.2.1起動轉矩、聯軸器、離合器傳動力矩337
13.2.2慣性力矩、轉動慣量339
13.2.3原動機和工作機的工作性能340
13.2.4聯軸器、離合器轉矩341
轉矩不變的無衝擊起動—轉矩衝擊—速度衝擊—周期性交變轉矩
13.2.5撓性聯軸器的設計344
按製造商說明進行設計—藉助於使用係數進行設計—按照最不利的載荷類型
進行設計(DIN 740T2)
13.2.6摩擦離合器的設計347
起動過程—摩擦離合器的轉矩—離合器尺寸的確定
13.3聯軸器349
13.3.1剛性聯軸器349
13.3.2撓性聯軸器(補償式聯軸器)350
機構可動(扭轉剛性)聯軸器—扭轉撓性聯軸器
13.4離合器359
13.4.1操縱式離合器359
形封閉離合器—力(摩擦)封閉離合器
13.4.2力矩操縱離合器(安全離合器)367
13.4.3轉速操縱離合器(離心離合器)369
13.4.4方向操縱離合器(超越離合器)370
13.4.5感應離合器371
同步離合器—異步離合器和電渦流離合器
13.4.6液體動壓離合器373
恆充式—變充式
13.5聯軸器、離合器的使用和選擇方法375
13.6制動器379
13.6.1功能和作用379
13.6.2設計計算379
13.6.3結構形式380
13.7計算示例383
13.8參考文獻和圖片來源391
第14章滾動軸承和滾動軸承支承393
14.1功能和作用393
14.1.1任務和工作原理393
14.1.2軸承的分類393
14.1.3滾動軸承使用規範394
14.1.4滾動軸承的分類394
滾動軸承構造、滾動體種類、材料—滾動軸承基本類型、壓力角、載荷角—
滾動軸承的標準類型、性能和用途—其他軸承類型—滾動軸承尺寸和代號
14.2滾動軸承支承的結構和設計403
14.2.1軸承布置403
固定—遊動支承—雙支點單向固定支承—軸承組合—多支點支承
14.2.2軸承選擇405
14.2.3支承結構設計406
聯接件的公差選擇—安裝軸承處的結構設計
14.2.4滾動軸承的潤滑409
脂潤滑—油潤滑—固體潤滑
14.2.5軸承密封413
14.2.6軸承尺寸的預選413
14.3滾動軸承的設計計算414
14.3.1靜承載能力414
基本額定靜載荷C0—當量靜載荷
14.3.2動承載能力415
主要參數(DIN ISO 281)—壽命方程(DIN ISO 281)—P和n為常量時的當量動
載荷的確定—P和n為變數時的當量動載荷的確定
14.3.3基本額定載荷C和C0的降低418
14.3.4可達到的壽命—修正壽命計算419
14.3.5使用壽命420
14.3.6極限轉速420
14.4滾動軸承支承的結構示例421
14.5滾動支承結構件423
軸承座部件—滾輪—迴轉連線—滾珠軸套—直線滾動導軌—直線驅動單元—
14.6計算示例426
14.7參考文獻和圖片來源433
第15章滑動軸承434
15.1功能和作用434
15.1.1工作原理434
15.1.2滑動面布置434
15.1.3摩擦狀態435
15.1.4潤滑劑的影響436
15.1.5液體動壓潤滑438
油楔—壓力分布和承載能力
15.2用途441
15.3結構和設計442
15.3.1滑動軸承材料442
摩擦學性能—軸承材料
15.3.2結構和工作影響因素445
15.3.3滑動軸承的潤滑劑供給448
潤滑類型—潤滑方法和潤滑裝置—潤滑劑通道
15.3.4向心滑動軸承的結構設計450
軸承襯、軸瓦—結構示例
15.3.5推力滑動軸承的結構設計457
15.3.6軸承密封460
15.4計算基礎461
15.4.1向心滑動軸承的計算461
工作特性值(相對值)—熱平衡—潤滑劑流量—計算過程
15.4.2推力滑動軸承的計算471
帶平面推力板的推力軸承—單瓦和擺動瓦推力軸承
15.5計算示例476
15.6參考文獻482
第16章帶傳動483
16.1功能和作用483
16.1.1任務和工作原理483
16.1.2帶的結構和材料483
平帶—V帶—多楔帶—同步帶(齒形帶)
16.2結構和設計486
16.2.1結構類型和用途486
按帶的類型分—按帶傳動形式分—按張緊方式分—按可調性和離合性分
16.2.2帶傳動結構設計490
一般原則—帶輪的主要尺寸—帶輪的材料和結構
16.3帶傳動設計493
16.3.1帶傳動設計計算理論基礎493
帶傳動受力分析—彈性滑動、打滑、傳動比—應力、彈性性能—
所能傳遞的功率、最優帶速
16.3.2帶傳動的設計計算498
帶的選擇—幾何和運動學關係—功率計算—張緊和軸上載荷—帶傳動校核
16.4計算示例504
16.5參考文獻509
第17章鏈傳動510
17.1功能和作用510
17.1.1任務和用途510
17.1.2鏈的種類、結構和用途510
銷軸鏈—套筒鏈—滾子鏈—特殊結構形式
17.1.3鏈輪513
17.1.4滾子鏈的聯接鏈節514
17.1.5鏈傳動的運動分析514
17.2滾子鏈傳動的結構和設計515
17.2.1齒形參數515
17.2.2鏈輪齒數的確定516
17.2.3鏈輪結構設計517
17.2.4鏈的選擇518
17.2.5鏈節數、中心距519
17.2.6鏈傳動的布置519
17.2.7鏈邊的懸索垂度520
17.2.8輔助設施520
17.2.9鏈傳動的潤滑與保養522
17.3鏈傳動的受力分析522
17.4計算示例524
17.5參考文獻526
第18章流體傳輸零件(輸送管路)527
18.1功能、作用和用途527
18.2零件種類527
18.2.1管道527
18.2.2軟管529
18.2.3成型件529
18.2.4閥門529
閥—滑閥—旋閥—閘閥
18.3結構和設計532
18.3.1公稱壓力和公稱通徑532
18.3.2管道聯接方式533
鋼管焊接—法蘭聯接—管螺紋聯接—套管聯接
18.3.3伸縮補償537
18.3.4管道支架538
18.3.5輸送管路結構設計規範539
工作安全性—經濟性—保養
18.3.6輸送管路的畫法540
18.4計算基礎540
18.4.1管道橫截面和壓力損失540
18.4.2按內壓力計算壁厚542
鋼管—鑄鐵管—考慮壓力衝擊
·ⅩⅥ·18.5計算示例545
18.6參考文獻547
第19章密封549
19.1功能和作用549
19.2靜止零件之間的接觸式密封(靜密封)550
19.2.1不可拆接觸式密封550
19.2.2可拆密封551
19.3相對運動零件之間的接觸式密封(動密封)557
19.3.1旋轉運動密封557
19.3.2帶或不帶旋轉運動的軸向運動的密封561
19.4相對運動零件之間的非接觸式密封563
19.5參考文獻和圖片來源565
第20章齒輪和齒輪傳動(基礎知識)566
20.1功能和作用566
20.1.1齒輪及其機構類型567
齒輪—機構類型
20.1.2齒廓嚙合基本定律569
20.1.3齒廓曲線和嚙合類型571
擺線齒廓嚙合—柱銷嚙合—漸開線嚙合
20.1.4基本齒廓、漸開線齒輪的加工574
20.2齒輪材料576
20.3齒輪傳動的潤滑577
20.4傳動效率579
20.5齒輪和減速器箱體的設計要求580
20.5.1結構設計規範580
圓柱齒輪—錐齒輪—蝸桿和蝸輪—減速器箱體
20.5.2圖形尺寸標註584
作圖—尺寸標註
20.6參考文獻585
第21章外嚙合圓柱齒輪傳動586
21.1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幾何學586
21.1.1概念和關鍵尺寸586
21.1.2零變位齒輪的幾何尺寸587
21.1.3實際嚙合線段,齒廓重合度588
21.1.4齒輪變位(直齒輪)589
用途—齒輪根切、最小齒數—齒頂變尖和最小齒頂厚—齒輪配對、傳動類型—
外嚙合變位傳動的幾何尺寸
21.1.5漸開線函式及其在變位傳動中的套用593
漸開線函式的套用—變位係數和及其分配—0.5變位傳動
21.1.6計算示例(直齒輪傳動)595
21.2漸開線斜齒圓柱齒輪幾何學597
·ⅩⅦ·21.2.1基本形狀、螺旋角597
21.2.2幾何尺寸598
21.2.3嚙合關係、總重合度599
21.2.4變位(斜齒輪)600
當量齒數、最小齒數—變位係數—變位傳動的幾何尺寸
21.2.5計算示例(斜齒輪幾何學)601
21.3公差、嚙合精度603
21.3.1側隙和齒厚偏差603
21.3.2齒厚檢測605
21.3.3計算示例(公差、嚙合精度)605
21.4初步設計計算607
21.4.1預選主要尺寸和參數607
安裝小齒輪的軸徑dsh—傳動比i、齒數比u—小齒輪齒數z1—齒寬b—螺旋角β、
齒廓螺旋線方向—模數
21.4.2齒輪幾何尺寸和參數設計步驟609
21.5承載能力校核610
21.5.1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610
輪齒折斷—齒面接觸疲勞磨損—膠合
21.5.2受力分析611
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受力分析—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受力分析
21.5.3載荷影響係數613
21.5.4齒根承載能力校核615
齒根彎曲應力—許用齒根應力σFP
21.5.5點蝕承載能力校核617
實際接觸應力—許用接觸應力σHP
21.5.6計算示例(承載能力校核)619
第22章錐齒輪及其傳動623
22.1基本類型、功能和用途623
22.2錐齒輪幾何學623
22.2.1直齒錐齒輪623
傳動比、齒數比、分度圓錐角—齒輪主要尺寸—嚙合關係—最小齒數和變位
22.2.2斜齒錐齒輪627
傳動比、齒數比—齒輪尺寸—嚙合關係—最小齒數和變位
22.3初步設計計算630
安裝小齒輪的軸徑dsh—傳動比、齒數比—齒數—螺旋角—齒寬—齒輪材料和精度—模數
22.4承載能力校核631
22.4.1受力分析632
22.4.2齒根承載能力校核633
22.4.3點蝕承載能力校核634
22.5錐齒輪傳動計算示例635
第23章交錯軸斜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641
23.1交錯軸斜齒輪傳動641
23.1.1功能和作用641
23.1.2幾何關係641
傳動比—螺旋角—速度分析—齒輪尺寸、中心距
23.1.3嚙合關係642
23.1.4受力分析(標準傳動)643
23.1.5尺寸計算(標準傳動)644
23.2蝸桿傳動645
23.2.1功能和作用645
結構形狀和加工—用途
23.2.2交錯角Σ=90°的圓柱蝸桿傳動的幾何關係647
傳動比—蝸桿尺寸—蝸輪尺寸—中心距
23.2.3嚙合關係649
23.2.4受力分析649
蝸桿受力分析—蝸輪受力分析
23.2.5蝸桿傳動初步設計計算651
預選主要尺寸—預選材料
23.2.6承載能力校核652
齒面承載能力—齒根承載能力—發熱控制—蝸桿軸的撓度
23.2.7計算示例653
第24章摩擦學658
24.1功能和作用658
24.2摩擦及其分類658
24.3摩擦狀態(潤滑狀態)659
24.4潤滑劑661
24.4.1潤滑油661
潤滑油的性能—潤滑油的分類
24.4.2潤滑脂666
24.4.3其他潤滑劑667
24.5潤滑類型668
24.6機械零件的損壞669
24.6.1磨損669
24.6.2腐蝕669
24.6.3損壞形式670
24.7參考文獻67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