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眼蛙

橙眼蛙

橙眼蛙,Eleutherodactylus antillensis,薄趾蟾科卵齒蟾屬的一個物種。棲息於乾燥的森林,白天躲藏於草根,脫落樹皮或岩石下方,入夜以後則會在矮木或小樹枝上鳴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橙眼蛙
  • 拉丁學名:Eleutherodactylus antill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兩棲綱
  • 亞綱:滑體亞綱
  • :無尾目
  • :薄趾蟾科
  • :卵齒蟾屬
  • :橙眼蛙
簡介,外形特徵,毒性,分布範圍,

簡介

中文名:橙眼蛙
拉丁學名:Eleutherodactylus antillensis
橙眼蛙橙眼蛙
地理分布 波多黎哥,巴拿馬。
繁殖方式 卵生。
體形特徵 體長33mm。

外形特徵

橙眼蛙體型小,通常長僅1~5公分(0.5~2寸),但非常顯眼,顏色為黑與艷紅、黃、橙、粉紅、綠、藍的結合。鼻骨小,蝶篩骨顯露,額頂骨寬或寬短,有的種類有次生真皮板,覆蓋在額頂骨或鱗骨側面;舌骨無前突,有翼突;喉器環狀軟骨有或無側突;椎體前凹或參差型;肩胸骨基部分叉,中胸骨細長,長於喙骨;指、趾末端骨節成“Y”形,間介軟骨菱形或心形或翼狀;第三掌骨遠端有結節;吳氏管捲曲。
體中等或大,一般雄性吻端斜尖,顯然與雌性有別;舌後端缺刻深,犁骨齒髮達,鼓膜明顯;指間無蹼或較發達,趾間近全蹼或滿蹼,外側蹠間蹼較發達;部分種前臂及跟部或肛上方有皮膚褶;第一、二指與第三、四指不相對,不形成握物狀;指、趾末端吸盤及橫溝顯著,吸盤背面可見“Y”形跡。

毒性

棲居地面或靠近地面,全部屬於毒蛙科(Dendrobatidae),但並非所有170種都有毒。箭毒蛙具有某些最強的毒素。這種兩生類身體各處散布的毒腺會產生一些影響神經系統的生物鹼。
橙眼蛙橙眼蛙
無疑問是拉丁美洲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蛙類,這一方面是因為它們屬於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動物之列,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們擁有非常鮮艷的警戒色,是中最漂亮的成員。橙眼蛙科的成員並非全部有毒和色彩鮮艷,有毒的成員彼此之間的毒性也有差異,其中毒性大的種類一隻所具有的毒素就足以殺死兩萬隻老鼠。箭毒蛙多數體型很小,最小的僅1.5厘米,但也有少數成員可以達到6厘米。
許多橙眼蛙的表皮顏色鮮亮,多半帶有紅色、黃色或黑色的斑紋。這些顏色在動物界常被用作一種動物向其他動物發出的警告:它們是不宜吃的。這些顏色使橙眼蛙顯得非常與眾不同--它們不需要躲避敵人,因為攻擊者不敢接近它們。最致命的毒素來自於南美洲哥倫比亞產的科可蛙,只需0.0003克就足以毒死一個人。

分布範圍

橙眼蛙科有6~8屬130~170種,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在夏威夷,他們曾作為抑制蚊子的生物武器而被引進。分布於拉丁美洲尼加拉瓜巴西東南部和玻利維亞一帶。橙眼蛙主要生活在巴西、蓋亞那、智利等熱帶雨林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