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綠綿蚧

橘綠綿蚧

橘綠綿蚧,Chloropulvinaria aurantii(Cockerell),同翅目,蠟蚧科綠綿蠟蚧屬的一種昆蟲。分布在浙江、扛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雲南、江蘇、上海、貴州及北方溫室。寄主於柑橘、香蕉、枇杷、柿、茶、無花果、荔枝、龍眼、橄欖、柚、橙、檸檬等。成;若蟲在枝梢及葉背刺吸為害。被害株葉片呈黃綠色斑點。為害嚴重時,枝、葉布滿蟲體,致使枝、葉枯黃,早期脫落。並導致煤污病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橘綠綿蚧
  • 拉丁學名:Chloropulvinaria aurantii(Cockerell)
  • 別稱:橘綿蚧、橘綠綿蠟蚧、黃綠絮介殼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同翅目
  • 亞目:蚧亞目
  • :蠟蚧科
  • 亞科:軟蠟蚧亞科
  • :綠綿蠟蚧屬
  • :橘綠綿蚧
  • 分布區域:浙江、扛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北、上海、貴州等
別名,形態特徵,寄主與分布,生活習性,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別名

又名橘綠綿蚧。
橘綠綿蚧橘綠綿蚧

形態特徵

成蟲
雌成蟲體長約4mm,寬3.1mm。橢圓形,扁平,青黃或褐黃色,體邊緣顏色較暗,有綠色或褐色的斑環,在背中線有縱行褐色帶紋。觸角8節,第3節最長,第2節和第8節次之,第6節和第?節最短。足細長,腿節和脛節幾乎等長,但腿節較粗。爪冠毛髮達,較粗,頂端膨大為球形。氣門周圍無圓筒狀硬化。
雌成蟲產卵期不僅分泌白色棉狀卵囊,而且被柔軟的白色蠟茸。卵囊較寬,長,背面有明顯的3條縱脊。其分泌卵囊的5個蠟腺位於腹面前中間一點,第2對胸足是基上沿和第3對胸足足基下沿各有1對蠟腺。卵 初產下時為黃綠色,孵化前鵝黃色。

寄主與分布

為害海桐、夾竹桃、桂花、柿、月桂、橘等;分布於西南、華南、華中、華東等地。

生活習性

年發生2代,以若蟲在枝、葉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若蟲開始活動,4月中旬雄成蟲羽化、交尾。受精雌成蟲於5月上旬體迅速膨大,背部明顯隆起,並多數轉移至葉背固定。第一代若蟲期5~7月;7月下旬第1代成蟲陸續分泌卵囊並產卵於其中。雌雄性比1:2.6。雌蟲多在莖於上,雄蟲多在葉背。每雌產卵700~1500粒,平均1000粒。卵孵化盛期為5月下旬。

發生規律

該蟲在韓城地區每年發生1代。以2齡若蟲在芽基、枝杈處結白色繭越冬。2月中下旬出繭。4月下旬為產卵盛期,5月上中旬若蟲大量孵化,7月上旬第一次脫皮。9月中下旬第二次脫皮,10月上中旬開始向芽基部、枝杈處遷移,11月上旬結繭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隨時檢查,用手或用鑷子捏去雌蟲和卵囊,或剪去蟲枝、葉。
2、生物防治 保護或引放大紅瓢蟲、澳洲瓢蟲,捕食吹綿蚧,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的事例之一,因其捕食作用大,可以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3、藥物防治 在初孵若蟲散轉移期,可噴施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倍液,或用普通洗衣粉400-600倍液,每隔2周左右噴1次,連續噴3-4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