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橘白
- 性味:苦辛,溫,無毒
- 用法:內服
- 用量:煎湯,0.5~1錢
形態特徵,葉子,花朵,果實,種子,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價值,性味,功效,用法用量,採集方法,
形態特徵
葉子
橘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4m。枝細,多有刺。葉互生;葉柄長0.5-1.5cm,有窄翼,頂端有關節;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llcm,寬1.5-4cm,先端漸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緣或為波狀,具不明顯的鈍鋸齒,有半透明油點。
花朵
花單生或數朵叢生於枝端或葉腋;花萼杯狀,5裂;花瓣5,白色或帶淡紅色,開時向上反卷;雄蕊15-30,長短不一,花絲常3-5個連合成組;雌蕊1,子房圓形,柱頭頭狀。
果實
柑果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4-7cm,果皮薄而寬,容易剝離,囊瓣7-12,汁胞柔軟多汁。
種子
種子卵圓形,白色,一端尖,數粒至數十粒或無。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福清等地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乾燥內層果皮呈黃白色海綿狀的薄層塊片,內表面常有橘絡的痕跡。質疏鬆輕軟,有彈性。氣芳香,味微苦而甘。以片大、質輕軟者佳。
性味
苦辛,溫,無毒。
功效
和胃,化濁膩。
其味帶甘,共功固不如橘皮,而補脾胃藥中用之,自無燥散之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錢。
採集方法
選取新鮮的橘皮、用刀扦去外層紅皮(即橘紅)後,取內層的白皮,除去橘絡,曬乾或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