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陵鎮

橋陵鎮

橋陵鎮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全鎮轄39個行政村,242個村民小組,人口約7.1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橋陵鎮
  • 外文名稱:Qiao Li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 下轄地區:下轄3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橋陵村
  • 電話區號:0913
  • 面積:163平方公里左右
  • 人口:7.1萬人
  • 方言:陝西關中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 著名景點:化訊雲山、橋陵山、帝陵、惠陵。
  •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蒲城東站  蒲城站
  • 車牌代碼:陝E
  • 地形:集山、川、源、坡於一體
  • 交通:興罕公路縱橫南北,與省道相接
簡介,自然條件,行政區域,交通,郵政通訊,醫療教育,主要工農業,種植業,水泥,花炮,果品,旅遊景點,橋陵,無量殿,景陵,泰陵,惠陵,其他,歷史人物,

簡介

橋陵鎮是中國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位於蒲城縣西北約15公里處,由坡頭鎮,大孔鄉,三合鄉合併而來,人口約7.1萬。東與翔村鄉及城關鎮接壤,南連興鎮和城南新區,西接三原鎮、老廟鎮,北靠銅川市。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12公里,面積16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耕地為15.2萬畝。全鎮有48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39個,共有黨員1764名,其中農村黨員1647名,女黨員247名。全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2.1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38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內。
橋陵鎮入口橋陵鎮入口

自然條件

橋陵鎮地形多樣,集山、川、源、坡於一體。南部地勢平坦肥沃,地下水位約120米,發展農業條件優越。北部石灰石資源豐富,宜發展建材工業。
橋陵鎮豐山景區橋陵鎮豐山景區
北部為丘陵溝壑地形,東山一帶高度不大的石灰岩孤丘呈東北西南走向,地面梁峁起伏,多系溝坡地。中南部為波狀黃土台原區,地形比較平坦,是本鎮的主要農業區。氣候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3℃,降雨量530毫米。無霜期220天左右。
鎮內北部沿山地帶石灰石儲量約1億立方米,含鎂量3%以內,氧化鈣含量達55.6%,是生產水泥、石子、石灰的優質原材料,坡頭溝內深層水屬優質飲用水,開發前景誘人。

行政區域

全鎮轄39個行政村,242個村民小組,分別為三合村、揚莊村、花王村、西曹村、高家村、謝家村、義龍村、畏山村、趙山村、武家村、齊家村、北劉村、巷劉村、後泉村、十里舖村、白家渠村、大孔村、趙坡村、曉光村、草原村、大西村、東場村、金光村、日光村、三勝村、裕豐村、坡頭村、橋陵村、安王村、坊里村、六井村、曹家村、梁家村、聯興村、東山村、山王村、路家村、五星村、橋陵東村

交通

橋陵鎮交通十分方便,興罕公路縱橫南北,與省道西禹線相接。坡蟠路,橋陵至五星環形路橫穿東西,與富平名鎮美原直通。橋陵旅遊專線南接西禹線,向北直達橋陵山下。全鎮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油路。

郵政通訊

橋陵郵政屬興鎮郵區,境內所有村實現了通郵。郵編:715515
橋陵街道建有橋陵電信所,負責固定電話的安裝,線路維修,收費業務。2007年底,全鎮固定電話裝機容量已達4100多部。
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在橋陵各設立鐵塔行動電話站三座,各擁有門市一座,使得無線通訊在橋陵十分方便。有線電視網路已延伸到村,通訊全鄉無盲點。

醫療教育

坡頭境內有初級中學3所(包活一所私校),六年制完全國小23所,初小11所。全鎮國小入學率為100%,中學入學率為95%,並在各校實施了遠程教育工程。配置了34英寸電視機、DVD及電腦等教學設備,為教育事業向信息化、現代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橋陵的醫療衛生條件亦很優越,鎮衛生院,坡頭衛生院六井分院婦幼專科醫院,及各村衛生所和個體醫療機構遍布全鎮的各個角落。2003年,全鄉計畫生育率98%,人口出生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

主要工農業

橋陵農業歷史悠久,是典型的農業鄉鎮。現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油菜、紅薯、芝麻等;果品主要有蘋果、酥梨、柿子等。坡頭土層深厚,灌溉條件較為優越,井灌、集雨窖灌與抽黃灌溉相互補充,特別是南部抽黃灌區,適宜於生產優質糧食,2000年被列入國家級優質小麥生產基地。蒲城縣已在坡頭設立橋陵萬畝觀光設施農業園。九十年代後,橋陵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養殖業、林業的比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養殖業方面已經形成兩大基地,東山村的蛋雞生產基地,路家村“二元母豬”、“三元”瘦肉型豬生產基地。在林業上,除了在橋陵村的綠化工程之外,加大了太白山的山川秀美工程和退耕還林工作力度。 2014年至2015年,已在北部沿山地帶形成了3000多畝雜果林帶,2000多畝花椒經濟林帶。
橋陵鎮景色橋陵鎮景色
畜牧業生產形成了趙山、高家、西曹、路家11個養殖重點村。
橋陵的企業起步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現已形成了建材、建築機械、花炮、農副產品加工四大生產體系。2007年底,全鎮鄉鎮企業產值8837萬元,建材、建築機械、農副產品加工廠家135個,從業人員942人,以弘達、旭陽為代表的花炮公司6個,從業人員5500多人。在橋陵的企業中,坡頭水泥廠、長征建築機械廠、神力機械廠、秦星水泥廠已具有相當大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長征”牌卷揚機,系列破石機械供不應求。橋陵鎮的坡頭水泥廠的“橋陵”水泥亦遠銷新疆、銀川等地。橋陵花炮已走向規範化,多花色化,燃放安全化,產品遠銷西北、西南十多個省份,部分出口創匯。

種植業

橋陵鎮農業以“穩糧、優果、興牧、擴瓜菜”為工作思路,已經建成優質蘋果酥梨基地12400畝,日光溫室蔬菜基地和333公頃大蔥生產基地。以豐山林場為基地,帶動周邊民眾發展丹參、黃芩、地瓜蔞等中藥材十餘種,共330公頃。畜牧業生產形成了趙山、高家、西曹、路家11個養殖重點村。全年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38元。

水泥

鎮企業主要有三合第二水泥廠、雙龍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亞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水泥20萬噸; 還有三合水泥製品有限公司,年產4萬米供排水管的生產線,產品2001年12月被陝西建材工業協會、水泥製品專業委員會評為“陝西省推薦產品”。2005年,鄉鎮企業(含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服務業)總產值9260萬元。

花炮

橋陵自古便是花炮的生產區,傳統的煙火藝術名揚中外,為中華一絕,被列入國家“星火”計畫。

果品

橋陵的蘋果、酥梨以其品味純正、肉質細嫩、香甜可口,而享譽海內外。已建成蘋果、酥梨綠色食品基地。牛肉、果脯、金絲蜜棗、保健品、氧化鋅、三氧化鉬、鉬鐵、紅丹粉等副產品加工出口供貨值逐年大幅度上升。

旅遊景點

橋陵鎮是蒲城縣文物重點鄉之一,有古墓葬13座,古遺址8處,寺、觀、廟、祠9處。

橋陵

橋陵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陝西省重點旅遊開發項目,其藝術性被史學家譽為唐陵之冠。它位於坡頭境內的豐山(唐時稱橋山),依山腹開鑿墓室,在地面繞山勢而築成,橋陵是開元盛世時期唐玄宗為其父唐睿宗李旦建造的陵墓。封內20平方公里,設施非常豪華,地面原有獻殿,闕樓,陵署,下宮等建築群,現已蕩然無存。但尚有大量的高大土闕,陵牆遺蹟。地面現存的世大石雕群,規模之大、形體之偉、氣勢之宏、雕刻之美、藝術之精、國內罕見。2001年《橋陵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得到國務院審批,先期2400萬人民投資已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橋陵已是綠樹成蔭,道路寬暢,按照規劃,屆時十里仿唐街,北方植物景觀,橋陵石雕建築將交相輝映,形成渭北黃土高原的一顆旅遊明珠。
橋陵位於陝西渭南市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的豐山豐山海拔為751米,這裡是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形成各自獨立的山頭。向南平野遼闊,與秦嶺諸峰遙遙相對,山川壯麗,氣象萬千,豐山據記載叫金幟山,亦稱金栗山和蘇愚山。當地人們依其展翅欲飛的天然形勢,稱它為鳳凰山。是唐睿宗李旦之墓。宋代沈遘在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中稱:“伏以荊山之鼎既成,空瞻橋冢;帝所之游不返,孰問鈞天?”
橋陵石刻橋陵石刻橋陵石刻橋陵石刻
橋陵石刻由南向北包括:華表獬豸鴕鳥華表,又名“望柱”,屬儀衛性石刻,象徵“王者納諫”、“識衡路”。橋陵華表原為一對,現存西邊完整者一座。獬豸,俗稱“獨角獸”,是古代傳說中能辨曲直的異獸,屬陵前瑞獸。橋陵東西各有一尊獬豸,保存完好。、鴕鳥浮雕主要出現在盛唐以後的陵墓石刻中,橋陵有鴕鳥浮雕東西各一座,為石刻藝術中的一件珍品,現保存完好。橋陵神道長約625米,寬110米,呈南北走向。橋陵現有石刻53件,因其建於盛唐時期,其石刻藝術的雄大氣勢不僅表現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偉,更表現於內在氣度的充實大氣,因之橋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橋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稱。
橋陵石刻橋陵石刻

無量殿

無量殿位於蒲城縣城西北約35公里的橋陵鎮原大孔鄉武當山脈的九龍山上,創建緣由為“玄天上帝、各自開皇、蒲城西北地有奇山,名日九龍。巍峨逶迤,氣清景秀,真福地也。”為了祀奉所謂的“玄天上帝”功德無量而於萬曆二十二年(公元l595年)建此無量殿。清朝雍正、乾隆、鹹豐及民國年問曾多次修葺,是蒲城縣北部地區有名的古廟。
無量殿地處九龍山上,方圓數十里開外便可望見,初建時占地約兩平方公里,其規模可謂相當可觀,除正殿外,還有“官館”十所,是官宦名流朝山時歇息的地方,這些建築現已蕩然無存。但“官館”基石,盤山台階和欄桿,走廊過庭則依然存在。無量殿坐北朝南,建築古樸大方,面寬三問,殿屋五脊四坡,屬歇山式磚木結構,四角挑牆向上,木雕龍頭斗拱,貓頭筒瓦廈頂。大殿雕樑畫棟,美觀典雅,內有大型清代壁畫8幅,高2.66米,寬1.94米,畫面布局合理,技巧嫻熟。
據當地老人講,祀奉無量神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天,人們抬著酒肉,手捧香紙,紛紛盤繞崎嶇山道而上。開祀時,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道人敲響大鐘,此刻,人們開始燒香叩頭,各自禱告。祀畢,人們便在九龍山上,盡情地遊覽觀賞山上景色。

景陵

景陵位於蒲城縣城西北7公里的金幟山(今橋陵鎮義龍、趙家、景陵村附近)。金幟山(又稱半山)屬南山山系,山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諸峰羅列(最高峰海拔806米),形成拱衛之勢,巍峨壯麗,陽光映照,猶如懸幟,故名金幟山。景陵依山建陵,坐北向南,陵園布局與其他唐帝陵略同,分內外城垣,四周均設陵門,其位置分別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陵橋陵石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陵橋陵石刻
朱雀門:在橋陵鎮(原三合鄉)景陵村東北約400米處;
玄武門:在橋陵鎮(原大孔鄉)王坡村西;
青龍門:在今橋陵鎮翔村鄉皇邊村西;
白虎門:在今橋陵鎮(原三合鄉)原家山村後
景陵“封內20平方公里”,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占地20頃30畝,陵道長3279.5米,寬105.4米(合34.56公頃,518畝),陵南廣植蒼柏。
橋陵鎮的景陵埋葬的是唐憲宗李純,李純唐朝第十二個皇帝,生於唐代宗大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1年)春正月,暴崩於大明宮中和殿,終年四十三歲。憲宗李淳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削藩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史稱元和中興。憲宗在唐史上與太宗、玄宗齊名,後被宦官所殺。
景陵按唐陵建制,在陵四門及神道兩側,布列有大量的石刻藝術品,其數量除北門外多小石獅二對外,其他均相同,惟規模、尺度已大為縮小,屬於中唐期向晚唐期過渡期間的作品。據有關資料統計,四門石獅及北門小石獅皆存;石馬三對亦存;華表東倒西裂;飛馬一對、鴕鳥一對皆存;石人存五;鞍馬存八。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一對浮雕鴕鳥和石獅,其雕工的精美,氣勢的雄渾飄逸,技藝的嫻熱,仍不失盛唐風韻。
景陵陪葬墓主要有:懿安郭皇后、孝明太后及惠照太子墓,但地面現已無遺存,且無墓碑,故詳址尚無法考證。

泰陵

唐玄宗泰陵即泰陵位於陝西省蒲城縣橋陵鎮東北十五公里處五龍山余脈金粟山南。此山海拔716米山巒起伏,逶迤蜿蜒。唐玄宗泰陵也是以山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繞陵築牆。這裡長眠著曾經勵精圖治贏得開元盛世的唐朝第六代皇帝李隆基。唐泰陵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陵景色橋陵石刻泰陵景色橋陵石刻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玄宗橋陵金粟山,見此山有龍盤鳳息之勢,謂左右曰:“吾千秋後,宜葬此地。”泰陵規模浩大,陵內封地方圓達38公里,設定分內外兩城,布局酷似京師長安。現存石刻有:華表、天馬、鴕鳥、石翁仲石獅等。這些石雕刻工細膩,形象逼真,線條流暢,是我國石刻藝術的瑰寶珍品。陪葬於泰陵的有元獻皇后和內侍高力士。1971年,在此地發現了200多年前早已斷裂丟失的高力士墓碑下半部分,與原已發現的上半部分相接成全,通高4米,為研究高力士其人和唐朝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因山為陵”是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十八陵中有十四陵營建在“孤聳回絕”的山峰之中。這是希圖借人力所無法比擬的自然形勢來抒發大唐盛世君主豪雄非凡的精神氣宇,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天人合一的觀念。當時,為將純自然的巍峨山嶺點化成無比莊嚴的帝王陵寢,便把石刻群和地面建築群按嚴格的格局布列成一個絕對對稱、規整合諧的龐大陣容,用帝王(人)的精神去強化山(天)的氣勢,這就規定了唐陵大地藝術的屬性。為此,作為石刻或建築的單體則強調了造型的莊重感而減弱了每一件作品的生動性,強調了整體效果而減弱了每一件作品的個性,強調了輪廓的簡捷概括以求得在空曠原野里的遠視效果,並使與山陵相和諧。這樣,建築組群與陵前石刻也在雄奇質樸的自然山勢的襯托下,愈益顯得光彩奪目,輝映陵山。

惠陵

唐讓帝惠陵墓碑橋陵石刻唐讓帝惠陵墓碑橋陵石刻
惠陵位於蒲城縣城西北四公里處的橋陵鎮三合村,當地人稱為“兄讓冢”。埋葬的是讓帝,即唐睿宗李旦長子李憲
此陵沒依山而建,而是平地起墓,下為墓室,上修土墳,周圍平曠,坐北向南,呈圓錐形,墓高14米,底周80米。原有華表、朱雀、天馬各一對,石人十對,現已不存在。惠陵陵園為長方形,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800米。南、北門外有土闕遺址,高約7米,陵牆夯土而成,牆基寬約2米。陵內殿宇等建築遺蹟尚在。陵周圍曾廣植翠柏,俗稱“柏城”,合圍者居多,民國年間被伐。惠陵陪葬墓有恭後元氏,同安郡王李王旬,嗣寧王李琳,另外還有蔡國公主、霍國公主。現墓冢多被夷平。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省文物局對惠陵進行搶救性挖掘,出土文物多件,擬建惠陵博物館。
橋陵石刻 惠陵廟橋陵石刻 惠陵廟

其他

橋陵鎮內的其他古墓葬還有雲麾將軍李思訓墓、涼國公主墓、代國公主墓、金仙公主墓、三太子(惠莊、惠文、惠宣)墓、王賢妃墓,有清代宰相王鼎墓等。
國家曾組織的橋陵探秘國家曾組織的橋陵探秘
寺、觀、廟、祠 主要是仙台觀、周氏祠堂、石佛寺、屈氏祠堂、顯聖廟、李家祠堂、趙公祠、三皇宮、睡佛寺。
古遺址有程家村遺址、營址壕遺址、橋陵東華門遺址、墊蓋王家遺址、長樂坡遺址、李家村遺址、橋陵內坡城垣遺址。
在橋陵鎮出土的文物有秦雲紋瓦蘭、漢糧倉、漢陶倉、漢鐵錛、漢鐵鏟、漢銅鏡、漢錢燈、北魏銅佛像、唐景陵花方磚、唐錢剪、唐陶俑、唐鐵斧、金柿形陶盆。
地面文物有雲麾將軍李思訓墓碑,碑文系唐代書法家李邕所書,行書,筆勢挺聳,名馳海外。《續書評》稱:“其書如華岳之峰,黃河一曲。”

歷史人物

王進德,明末著名書法家,蒲城縣橋陵鎮人,好讀書,不慕功名,厭科舉,不求榮利,頗有晉代陶淵明氣質,少時為了學習雲麾碑書法,每天早出晚歸,其“學書踐道”的故事,至今傳為美談。他一生傾心於書法研究,深得唐北海太守李邕書法之道,造詣高深,字型渾厚,蒼勁有力,他所書《城隍廟》、《衎神樓》、《百里金湯》有“蓋世無雙”之美譽。
周爰諏,橋陵三合十里舖周家村人,清代翰林編修。
包森,原名趙寶森,橋陵鎮(原三合鄉)義龍趙家村人,抗日名將。
劉吉堯,全國特等戰鬥英雄,智取華山八勇士之一,西北一級戰鬥英雄,全國特級戰鬥英雄。橋陵鎮太峪溝村人。
任鴻翔,教授.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歷任西安音樂學院民樂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長兼附中校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民族音樂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琵琶研究會陝西組副組長.
李翥儀,近代女教育家。先後在陝西省立西安女子師範學校、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巴縣女子中學和重慶女子師範學校任教。1930年冬回陝,參與籌辦省立西安女子中學,1936年秋開學,任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