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亭村(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寧溪鎮橋亭村)

橋亭村(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寧溪鎮橋亭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橋亭村位於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寧溪鎮,是寧溪鎮49個行政村中的一個,總人口872人,292戶。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橋亭村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環境為目標,探索出一條以科學管理促發展、促建設的路子,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大大加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橋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寧溪鎮
  • 人口:872人
現狀,新農村建設,強組織,重培養,強思路,用優勢,強基礎,提素質,

現狀

2005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58萬元,居民人均收入4640元, 98%的村民住進新房,改廁率達100%,兒童入學率達100%,衛生飲用水全面普及,道路全部硬化,排污設施符合標準,有著寧溪最大的健身公園——金山公園,也有著台州市級文明村、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總之,現在的橋亭居是各個村(居)羨慕的富裕村、文明村。
橋亭村

新農村建設

但很難想像就在十年前,甚至幾年前,該村雖屬於集鎮範圍,但總體狀況是:在全鎮只處於中等水平,居民基本上都是靠經營農業為主,老街是條彎彎曲曲僅寬2米的小道,街道兩旁都是一間挨著一間的矮小木屋,有100多間,房前屋後環境很差,露天糞坑、豬舍隨處可見。“散、髒、亂、差”,跟西部山區其他村(居)沒什麼兩樣。
橋亭村的發展,是黨旗指引了致富路。該居從實際情況出發,重點抓好居制度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三個環節,採取“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大步推進新農村建設。

強組織,重培養

組織有力,村發展才有後勁,在這個思路的引領下,橋亭村注重發揮居黨支部、村委會和黨員幹部的領頭雁作用。
該居黨支部積極開展基層組織“先鋒工程”建設和先進性教育,健全完善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村兩委聯章聯簽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規章制度,起好示範,從而溝通、團結了村裡的幹部民眾,並以閱覽室、黑板報等宣傳形式,讓民眾了解居黨支部的發展思路。黨支部與居委會一套人馬,決策民主,透明度高,有關建設的重大決議都上牆公開徵求居民意見,並組織“懇談會”,讓民眾暢所欲言。
同時重視村幹部後備力量的培養,依託居黨員活動陣地和鎮基層黨校,並且每隔幾年選派居幹部或後備幹部赴學校大專班學習深造,提升黨員幹部的整體素質,使幹部的發展理念得到最佳化,團結在黨支部周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但自己致富,並帶領民眾共同致富,共建新農村。

強思路,用優勢

繁榮村居、富裕村民是居兩委的頭等大事,但該居人多地少,人均承包田只有0.13畝,很難在發展農業上做大文章。村兩委就另謀他路,利用橋亭處在寧溪集鎮中心地帶的有利地理位置,整合區位優勢,最佳化資源結構,將優勢轉化為勝勢。
一是將土地使用權收歸集體。最大集聚土地資源,使居里掌握了建設的主動權。對被征地農民,採用資金撥付和實物補助相結合,充分調動農戶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
二是建設居主街道,建成一條長472米,寬20米的橋亭大街,拆遷兩旁小木屋,建造居民新房,底下設店面房,出租使用。
三是居里投資建成40多間平房,租借給私人使用。把模具工業和塑膠製品行業中零散的手工作坊集中起來,使之形成一定的規模。同時鼓勵、支持無污染的節日燈企業落戶橋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四是壯大集體經濟。投資興辦了節日燈廠、釀造廠、水泥製品廠等。
五是鼓勵有實力的居民外出經商或從事第三產業,多增加收入。

強基礎,提素質

村兩委認為要發展,必須要先改變精神,讓居民有著健康的娛樂生活,居民才會懂得更珍惜健康的生活。為此,樹立村規民約促民主、文化搭台樹新風的具體工作思路。
一是健全村規民約,提升精神內涵。針對舊村規民約已不能適應發展的形勢,居兩委把健全規範村級日常事務的各種村規民約作為推行村務民主管理的關鍵,廣泛徵求居民意見,加入時代要求的精神,並彙編成《村規民約》,發放到每戶農民家中,提高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識。
二是強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好“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取得鎮裡資金支持,建成市一級基層文化俱樂部,並建造了中老年活動室、閱覽室、棋牌室,購買了時事雜誌、報紙等,建成金山公園,為周邊民眾提供了打球、跳舞、健身、唱歌等娛樂的好去處,追求健康向上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深挖傳統文化優勢,形成以《作銅鑼》為主的鮮明的民間特色文藝。每到傍晚,悠揚的樂曲就會在金山公園響起,新的文明生活方式已蔚然成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