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態命題

模態命題

模態命題(modal proposition)亦稱“模態判斷”。一切含有模態詞(如“必然”、“可能”、“偶然”、“必須”、“相信”、“知道”等)的命題。由於“必然”和“可能”是兩個最基本的模態詞,因而在通常情況下,人們所說的模態命題多指包含有“必然”或“可能”這兩個模態詞的狹義模態命題:必然命題或可能命題。例如:“金屬受熱必然膨脹”、“火星上有生物是可能的”、“可能明天要下雨”等都是模態命題。如果我們用符號L表示模態詞“必然”,用符號M表示模態詞“可能”,用符號p表示命題。上述例句就可以用符號表示成Lp和Mp。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模態命題
  • 外文名:modal  proposition
  • 別稱:模態判斷
  • 簡介:一切含有模態詞的命題
模態命題的特徵,模態命題的種類,必然命題,可能命題,模態命題的真假,

模態命題的特徵

模態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的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題。
直言命題和關係命題只是關於事物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陳述。但有些事物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必然的,有些事物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可能的,陳述這種必然性或可能性的命題就是模態命題。
【例1】違反客觀規律必然受到懲罰。
【例2】改善生物基因是可能的。
【例3】辯護人的意見可能是對的。
模態命題都含有“必然”或“可能”等模態詞,不含有模態詞的命題是非模態命題。模態命題是在非模態命題的基礎上加上模態詞而構成的。模態詞可以加在命題的中間,也可以加在命題的前面或後面。如例3也可表述為:“可能辯護人的意見是對的。”在分析模態命題的形式時,將模態詞放在命題變項p、q、……的前面。在模態邏輯中,用符號“□”或“L”表示“必然”,用符號“◇”或“M”表示“可能”。

模態命題的種類

模態命題可以分為必然命題和可能命題兩種:

必然命題

必然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的必然性的命題。在自然語言中,通常用“必然”“必定”“一定”等語詞作為它的模態詞。必然命題又分為兩種:
1.必然肯定命題。必然肯定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必然存在的命題。
例如:客觀事物必然發展變化。
必然肯定命題的形式是:必然p。
可用符號表示為: □p或Lp。
2.必然否定命題。必然否定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必然不存在的命題。
例如:客觀規律必然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必然否定命題的形式是:必然不p。
可用符號表示為:□¬p或L¬p。

可能命題

可能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的可能性的命題。在自然語言中,通常用“可能”“或許”“也許”“大概”等語詞作為它的模態詞。
可能命題又分為兩種:
1.可能肯定命題。可能肯定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可能存在的命題。
例如:某甲可能是作案人。
可能肯定命題的形式是:可能p。
可用符號表示為: ◇p或Mp。
2.可能否定命題。可能否定命題就是陳述事物情況可能不存在的命題。
例如:明天可能不下雨。
可能否定命題的形式是:可能不p。
可用符號表示為: ◇¬ρ或M¬p。

模態命題的真假

模態命題的真假同它所包含的非模態命題的真假有關,但並不能完全由它所包含的非模態命題的真假來決定。
例如:事物發展變化是真的,事物必然發展變化也是真的;但某甲買獎券中獎是真的,某甲買獎券必然中獎卻未必是真的。由此可見,當p為真時,必然p並不一定為真,而是可真可假。
又如:事物靜止不變是假的,事物可能靜止不變也是假的;但某乙買獎券中獎是假的,某乙買獎券可能中獎卻是真的。由此可見,當p為假時,可能p並不一定為假, 而是可真可假。
模態詞不是真值聯結詞,因此不能用真值表刻畫模態命題的真值情況。如何確定模態命題的真假呢?這就需要引進“可能世界”這個概念來解決這一問題。
“可能世界”這個概念是由萊布尼茲首先提出來的。所謂“可能世界”,就是指能夠為人們合乎邏輯地構想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情況或場合。凡是不違反邏輯,能夠為人們主觀構想、想像,甚至幻想出來的情況或場合,如文學作品中虛構的故事或情節等,都是可能世界。雖然它們在現實世界中並不一-定存在,但它們都能為人們所想像,而且在邏輯上是可能的。現實世界只是許許多多可能世界中的一個可能世界。根據命題p在每個可能世界中的真假,就可以確定模態命題“必然p”和“可能p”的真假。
當p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真時,“必然p”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當p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假時,“必然非p”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當p至少在一個可能世界中為真時,“可能p”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當p至少在一個可能世界中為假時,“可能非p”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
美國邏輯學家S.克里普克對萊布尼茲的“可能世界”思想作了進一步的闡述,為模態邏輯建立了一套系統的語義理論,這個語義理論稱為可能世界語義學,亦稱為克里普克語義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