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樟溪鄉得名於樟村鄉和溪下鄉,後經合併改名樟溪鄉,據《松陽縣誌》記載,樟溪鄉所轄村莊舊時屬十四都、外十三都。舊時屬處州府松陽縣管轄,新中國成立初期樟村鄉溪下鄉歸古市區管轄,人民公社時期歸古市人民公社。1958年撤縣併入遂昌,歸遂昌縣管轄。1982年復置松陽縣,恢復樟溪鄉。
樟溪鄉境內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始建於南北朝大同年間的文物保護單位——法昌寺。歷史悠久的蘭家村的清利公祠、饅頭山的香火堂、西源的鄭宗祠等文物都彌足珍貴。農作物曬紅煙自古聞名遐邇,早在1921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樟溪鄉大徐村選送的菸葉一舉奪得金獎,為松陽贏得榮譽。茶葉產業化後來居上,全鄉現有名優茶7000餘畝,茶葉加工企業80餘戶,1998年被評為“浙江省名茶之鄉”,“碧雲天”茶業、瀟可茶業等都通過了QS認證,在當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山東濟南茶葉博覽會上“碧雲天”和“萬壽龍劍”又分獲金獎和優質獎。全鄉形成了以茶葉為主,吊瓜、食用菌、生態養殖為輔的農業產業。屬省級生態示範鄉。
所轄村屯
樟溪鄉所轄肖周、陸家、蘭家、福村、大徐、樟村、谷山壟、東市、崗頭呢、饅頭山、高岸、下馬坑、力溪、富興、包村、溪下、上徐山、黃田、興村、西源、楊嶺腳、球坑22個行政村。2019年7月實施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調整後轄肖周、樟村、溪下、上徐山、興村、力溪、東市、饅頭山8個村。
樟村位於樟溪鄉政府駐地東南0.7公里處。此村附近原來樟樹多多,樟蔭匝地,故取樟起名樟村。民國二十三年為樟溪鄉公所駐地。村中有141戶,532人,李姓居多,還有周、盧、吳、葉等姓。據村中李姓、盧姓、吳姓宗譜載:李標昌一支祖籍福建永定湖坑,清康熙年間遷居樟村;盧增友一支祖籍福建永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經商樟村而居,其弟盧友朝後隨兄居於此;吳朝養一支祖籍江西石城,清康熙初年攜四子遷居樟村、崗頭坑。
武術傳承
樟村一帶還保存著祖傳下來的古老的“居家拳”、“
南拳”,活躍著一支擁有50餘人的民間拳術表演隊。據村中老人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村中還保存著一把重93公斤、長1.9米的大刀,平時搬運需要兩個壯漢。出現了廖永達、周金厚等著名拳師。舞大刀主要有四個動作:開四門、盤腰、大背花和手托雙花,厲害得人能站在3張板凳搭的台上將刀舞得滴水不漏。村裡的長者告訴大家,原先的拳術隊一是為了健身強體,二是為了自衛,防止土匪強盜的搶掠。如今樟村這支民間拳術隊,一方面滿足村民自娛自樂健身活動的需求,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
發展戰略
近年來,樟溪鄉黨委、政府確立了“誠信立鄉、綠色興鄉、開放富鄉、產業強鄉”戰略,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工業,利用境內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物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2006年該鄉率先實現了18個平原村的村村自來水送到村口。全鄉平原村實現“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的現代田園格局。隨著龍麗高速公路的開通、江南公路貫穿,熱情開放的樟溪人民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到樟溪投資創業。
旅遊景點
法昌寺
原名靈岩寺,建寺至今1470多年歷史,白牆灰瓦,飛檐斗拱,煞是壯觀。寺內開闊,五十四根殿柱挺立,廟宇巍峨,金碧輝煌,自上而下懸掛著“大雄寶殿”、“佛光普照”等巨匾,佛像造型逼真,神采動人。寺後峰巒疊翠,薄霧飄逸,是一座形如獅子的獅子崗。四周分別建有觀音殿、大帝殿、關王殿、寺院面積2000多平方米。曾有唐代詩人戴叔倫即興賦詩云“五峰山儲秀,年多樹亦靈。幽討真殊絕,定光照四鄰。”
力溪湖景區
位於樟溪鄉力溪村,松陰溪沿岸,為松陰溪內湖,景區面積9.6公頃,松陽縣將立溪湖打造成景觀濕地,以適度建設人文景觀為主,包括生態景觀走廊、林蔭綠島、生態植物區、休憩平台、取景平台、景觀島等。
興村紅糖工坊
興村別名“番薯寮”,在近代之前就盛產甘蔗,隨之衍生了輻射古市鎮及周邊的紅糖加工產業。紅糖是這裡重要的產業,村民至今保留古法工藝製糖的傳統。在松陽加入浙江後花園建設的浪潮中。集藝術與生產為一體的紅糖工坊隨即而生。紅糖工坊由著名建築設計師徐甜甜設計,鋼架結構,飾以紅磚,每年的甘蔗收貨季,工坊全力開動,稱為村里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