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宜

樟宜

樟宜(Changi)位處新加坡東部,由樟宜角、樟宜機場和西樟宜三部分組成,在30年代興建的樟宜監獄也設在此地,新加坡在1942年被日本占領後,這座監獄也被日軍用於關押俘虜。樟宜是新加坡往東靠海最近的地區,因此這裡也建有兩個碼頭,為穿梭於烏敏島德光島之間的遊客和服役的士兵服務。詹姆士卡萊維(James Clavell)的小說作品《鼠王》(King Rat,1962年)是根據他在二戰時,被囚於樟宜戰俘營的經歷寫成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宜
  • 外文名:Changi
  • 所屬國:新加坡
簡介,地理位置,地名起源,相關景點,度假勝地,商務花園,安全,

簡介

地理位置

樟宜位於新加坡島東北端,西南與新加坡市區有高速公路聯繫,北面與烏敏島德光島通輪渡,是新加坡島扼柔佛海峽東口的重要渡口。原有的英國軍用機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擴建為東南亞最大的現代化國際民航機場(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這裡有樟宜漁業中心,從事海洋調查研究。鎮西羅央工業區為東南亞海上鑽油設備工業基地之一,有飛機檢修工業。附近郊區有蝦池、菜圃、椰林和橡膠園。東北有海濱浴場。
樟宜各處景點樟宜各處景點

地名起源

為當時的英國海峽殖民地政府建立。新加坡之戰中,新加坡被日本占領,這座監獄被日軍用於關押俘虜。早期馬來語中樟宜被稱為“Tanjong Rusa”,此名字始見於1604年葡萄亞傳教士艾勒迪亞(Emanuel Godinho De Eredia)的地圖。樟宜這個地名也很古老,早在1828年富蘭克林(Franklin)和菲利浦傑克森(Philip Jackson)所繪製的地圖中,馬來半島的最南端即被稱為“Tanjong Changi”。此名字對馬來人很熟悉,尤其是在16世紀時期坐落於柔佛河的柔佛王國,因為該處是船隻來往柔佛海峽的必經之地。
有非常多關於這個名字的解釋,有一說是指一種在此區生長的攀緣灌木“changi ular”(Apama corymbosa),另一說是一種在19世紀數量眾多的高大樹木“dhengai ”(Balanscarpus heimii)。樟宜或許是指一種樟樹種類“chengai”,大量的原生樟木常使用於建造房屋與家具,由於堅固、色沉而極富有價值。
新加坡島早期1820-30代的研究中指出,富蘭克林船長(Capt.Franklin)早期是新島的考察員之一,故樟宜又稱為富蘭克林點(Franklin Point);在1867年–1941年間,成為英轄殖民地(Crown colony),主張保留現存的馬來名。
約1900年代,此區常常出沒老虎,母虎在抵達新加坡前,常常從柔佛游泳至烏敏島(Pulau Ubin)休息,在Fairy Point上岸而在附近產下小老虎,因此在新島的老虎總是非常年幼。

相關景點

中國人出境旅遊,對“新馬泰”再熟悉不過了。其中的“新”,就是城市國家新加坡。赴新加坡旅遊,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乘飛機了,那就必須要經停樟宜機場

度假勝地

樟宜是新加坡的一個區,位於新加坡東南角,面積23平方公里,由樟宜角、樟宜機場和西樟宜三部分組成。開發前,樟宜地區棕櫚環抱,是落後的農業地區。新加坡華人最先開始在此進行農業耕作,逐漸形成了畜牧業、蔬菜種植業和漁業。
樟宜的日落樟宜的日落
新加坡獨立後,優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樟宜逐漸發展成為東南亞地區的旅遊勝地,是郊遊和野餐的理想去處。知名的地方有樟宜海灘、樟宜角、樟宜村、樟宜博物館和樟宜港。突出的樟宜半島擁有陽光海灘,是航海和水上運動的理想場所,很多航海俱樂部都聚集於此。樟宜海濱公園也是新加坡最有歷史的公園之一。
在現代化的新加坡,想找到真正意義的“村”並不容易。但是作為旅遊、休閒的景點,樟宜村仍然不失其“鄉村”特色。樟宜村不大,除了住宅和度假屋,還有專供旅遊的食品中心、餐館、購物商店、酒店、遊樂場、碼頭和海邊消閒設施。
這裡的住宅都是矮矮的,放眼望去,只能看到高高的椰子樹和片片綠地。在那些仍然保留上世紀60~70年代懷舊色彩的商店裡,你可以追思過去。在海濱,你也可以垂釣、游泳、燒烤、露營。樟宜監獄是1936年修建的,二戰中曾被日本軍隊用來關押盟軍戰俘。1942年,5萬盟軍戰俘從新加坡各個地方被押解到樟宜監獄。盟軍戰俘主要是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的軍人,因此樟宜一度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監獄博物館是個簡單的單層建築物,用黑白照片和實物展示了戰俘在監獄中的生活情況,參觀者中除了遊客,不乏前來吊念先輩、回憶過去或是尋找歷史真相的老兵及其家人和後人。

商務花園

樟宜還有鮮為人知的一面。她利用了良好的地理環境和商業環境,結合了傳統的地區優勢,逐步形成了樟宜商務花園(Changi Business Park)。商務花園的建設使得國際國內商務總部相對集中地聚集在一起,帶來大量的工作人員,直接促進了所在區域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住宅市場的繁榮。而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則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這種與居住區域相複合的規劃設定,完善了區域的城市功能,保證了區域的持久活力。區域的繁榮,反過來促進了商務花園的發展。
此外,一些商業公司正計畫在樟宜地區興建世界首座綜合性太空港,啟動太空旅遊在本區域的蓬勃發展。他們目前正在樟宜一帶物色地點興建太空港,如果順利,預計會於2009年投入服務。太空港整個工程耗資約1.91億新元,占地約1.8公頃。它的建築呈拋物線型,設計簡單但氣勢雄偉,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公尺,樓高3層,還配有一個地下層。
在原來的英國空軍基地上改建的樟宜國際機場舉世聞名,成為新加坡的標誌和驕傲。樟宜機場是1955年由新加坡政府開始修建的,離城區20公里,當時僅有一個跑道,規模也不大。然而,今天的樟宜國際機場已經成為亞洲地區重要的航空交通樞紐。每周的航班多達6100餘趟,共有100家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全日空海南航空等),提供往返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210個城市的航班服務。
樟宜機場2010年度客運量達4200萬人次,貨運量181萬噸。2010年共接待乘客16,614,377人次,比去年增加了13%,為全球第18、亞洲第8繁忙的機場,同時也位列全球第11繁忙的貨運機場,處理超過1,660,851噸貨物。為了吸引更多航空公司使用樟宜機場,該機場在2003年推出空運發展基金(Air Hub Development Fund),並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別投入2億1000萬及3億新元以更新機場設施,而投入了17億5000萬元的3號搭客大廈亦在2008年1月9日啟用。同時,機場也斥資2億4000萬元翻新1號及2號搭客大廈。
樟宜機場樟宜機場

安全

樟宜:東南亞安全的焦點
樟宜港興建於本世紀初,當時為軍港,占地86公頃,其中79公頃用於作戰基地,7公頃用於訓練基地。新的軍港分兩個階段完成:作戰基地2000年完工;訓練基地2003年建成,包括運動場所和娛樂設施。
樟宜海軍基地是新海軍艦隊司令部,第一、第三縱隊總部以及海軍訓練司令部的所在地。經過擴建改造,樟宜海軍基地已成為深水良港,可供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等在內的大型艦艇編隊進泊,並且配有功能先進的自動儲存倉庫和自動監視系統。
樟宜新基地還建有罕見的全自動地下彈藥庫。這個採用最新科技建成的彈藥庫,能夠貯藏包括大型“魚叉”飛彈在內的各種彈藥,而且彈藥的藏貯和搬運均由先進的自動化系統處理。
在建設樟宜海軍基地時,新加坡提出了讓美國軍艦使用,並與美國簽訂了《諒解備忘錄補充協定》。2000年4月20日,美國和新加坡兩國海軍簽署了一項協定,以便履行讓美國海軍使用樟宜海軍基地。根據新美協定,樟宜海軍基地為美軍第7艦隊及其他過往船隻,包括航母等大型船隻,提供後勤補給和維修服務。由此,樟宜也成為美國海軍自撤出蘇比克灣以來在東南亞開闢的第一處航母駐泊基地。
美國海軍使用樟宜基地,無疑將對東南亞的戰略形勢帶來深遠的影響,還可以大大拓展美海軍第7艦隊的控制範圍。美海軍艦隊可以在24小時內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達海灣地區;向東則可以直接進入南海海域。因此,樟宜港也自然地成為地區安全戰略中的重要話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