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公寺原名聚靈庵,始建於明朝年間,位於國道324線東側,現任住持是釋明朗法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樟公寺
- 地點: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四都鎮後港村
- 始建時間:明朝
- 現任住持:釋明朗法師
寺廟簡介,傳說,近年活動,
寺廟簡介
樟公寺(原名聚靈庵),始建於明朝年間,位於國道324線東側
傳說
傳說在古代,詔安縣厚廣村西邊坡地,長有一棵千年大樟樹,冠幅三畝,樹高六丈,胸圍十二人正好合抱。來往路客都喜歡在這裡納涼歇息,說是享受天然福蔭。
南宋末年,天下大亂,草木凋傷。元兵入寇,宋軍節節敗退。丞相陸秀夫擁抱宋少帝流亡海濱,路過大樟樹下休整。當地隙口村人張達和陳璧娘夫婦正組織一群青壯年前來勤王,忽然一陣風起,大樟樹裂斷一臂掉了下來。大家正在揣磨突兀之兆,又聞陳吊眼義兵前來通報元軍追兵已越過盤陀嶺,大樟樹下頓時亂作一團。張達受樟樹斷臂啟示,機靈一動說,大家鎮定,現在兵分三路,如此如此,趕快行動。按照張達所說,一路由陳璧娘帶隊保送皇上往梅嶺宮口港乘船;一路由厚廣村民眾抱柴草把樟樹下的不便運行的重物隱蓋起來;另外一路由張達自己親自帶隊往梅州斬竹木堵山路,設伏兵擊亂石。風急哀聲遠,落木蕭蕭下,梅州沿路殺得屍橫遍野,南宋少帝乘船蒼惶南逃到南澳,只可惜隱藏在大樟樹周圍的十八馬車詩書經典還是被元兵搜尋發現了。元兵翻箱倒櫃得不到一金一銀,又抓不到一兵一卒,一怒之下將經典藏書集在大樟樹下堆上柴草付之一炬。漫山遍野一片火海,大樟樹燒成一柱頂天立地的大木炭。昔日歡快的福蔭之地,變成了眼前恐怖的灰魂之埔。路過行人莫不哀聲怨氣,灰灰荒野回頭看,陣陣心酸淚暗彈。
劫難過後(公元1286年),有幾個從崖山過來的雲遊僧人聞見此情此景,感慨英烈之悲壯,憐憫眾生之疾苦,就化緣在燒焦的大樟樹下,用楠竹搭了一個寮子,以宋少帝趙昺、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為神主,聚集張達、陳璧娘、陳吊眼、陳吊妹等十方忠魂,名曰“聚靈堂”,為其舉行了七天七夜的超度法會。超度完後,撤去靈位,留下楠竹寮供來往客人好作歇息。說奇也奇,“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經過詩書洗禮後的大樟樹,樹頭又長出了一枝新芽,而且長得特別快特別旺。樟樹一天一天地長高,楠竹寮一年比一年熱鬧了起來。人們在這裡又有說不完古往今來的悲歡離合和聽不盡東南西北的趣事新聞。然而,路過趕考的學生就今非夕比了。他們一年比一年消沉,再也沒有了舊時的笑語歡聲。
誰解文人心中苦,樟葉飄飄帶血痕。原來,元習宋制,恢復了三年一考科舉制度,然而到元順帝已經開了六次大考,而南詔屯田萬戶府,竟然連一個舉人都沒考中。大家怨恨啊!宋朝我們這裡是考中“十位進士”的書鄉啊!而如今,當朝丞相伯顏專權腐敗,不但考試設左右榜優蒙貶漢,還製造民族矛盾,不準南方漢人帶刀騎馬和聚會,使得讀書人難於同窗共習,苦於奔波趕考,更何況名額限得極少,考上也難於錄用。因此,厭教棄學之風時常瀰漫在樟樹下,圍繞在楠竹寮中。期間有個青年時不時勸慰大家,說,“待我再紮實幾年也去考考,定能載譽歸來,為大家解出一口氣。”大家細問,知他姓章,名尌南,看他似真非真,說笑的樣子,也就不當一回事。
談笑一揮間,元統元年(公元1333年),果然有個章尌南參加了元朝的第七次科舉考試,在大都會試與劉伯溫同榜,名列前茅。可氣的是考場腐敗,賄賂成風,皇帝幼弱多病,伯顏丞相更加專橫擅權,他以章尌南欠缺鄉試保舉,劉伯溫縣衙審核不周為由,把他們兩人擠出了參加殿試資格。章尌南沒有列榜,劉伯溫只得個無職進士。章尌南志在扶危濟困,教化黎民,劉伯溫願在擇輔明君,平治天下,兩個人對此不公平錄取只淡然一笑,毫不留戀地離開大都結伴南歸。劉伯溫是個博通經史,精研象緯的大師,他算算元朝氣數將近,看看章尌南氣宇非凡,臨別贈聯一幅:“進仕惟一朝府吏,歸田乃萬本宗師。”
章尌南回鄉的第二年,即後至元(公元1335年),科舉不公時有議論,右丞相伯顏毫不掩飾地露出他驕橫殘暴的本性,威逼惠宗皇帝下詔,停止科舉取士,史稱“至元廢科”。在眾漢人朝官的強烈抗議下,惠宗皇帝本來就對伯顏丞相不滿,便藉機來個折中的辦法,以其欽審歷考舊卷作為補充取士誥示天下。惠宗是元朝最有才華的皇帝,他在閱到劉伯溫的試卷時,暗稱奇才,馬上下詔賜職縣丞。而當他調到章尌南卷宗時,心中一陣暗喜,心想,章姓之人,既有蒙人又有漢人,該不是南征蒙人吧!他不由分說急忙打開試卷,欣然間,一股香氣撲面而來,細看文章,“明經釋義”可與朱子媲美;“賦誥詔章”勝似吏制範本;“經史時務”貫通古今史鑑。皇帝逐字反覆看了三遍,眯上眼睛微微一笑,合上考卷細細聞了又聞,再深深吸上一大口香氣,猛然拍案叫絕,御批賜為“狀元”,並責命吏部按捲地所址,向章尌南報喜錄用。吏部差官先到浙江青田給劉伯溫報喜,而後又經劉伯溫指點,千尋萬訪才來到了“漳州路漳浦縣厚廣寨樟樹埔楠竹寮”。只見一棵大樟樹依著寮子隨風起舞,樹底下有一個用楠竹搭的寮子,並無人常駐,兩枝竹柱上好象斑駁有紋。差官近前一看,隱隱約約可辯兩行篆文,竟是劉伯溫所言,“進仕惟一朝府史,歸田乃萬本宗師”。報喜官在楠竹寮守候了三天三夜見不到章尌南,只好問問當地民眾。民眾有的說,認得章尌南時常在此出入;還有的說,章尌南實名是“樟樹楠”,他是樟樹隱去“木”旁化身為人去考狀元……報喜官若信若疑,又聽民眾這么多人作證,就把喜榜掛在大樟樹上讓章尌南自己去揭榜。“狀元榜”一掛上去就再也沒有人去揭下來了。村民們歡天喜天馨香禱祝,演戲三天三夜,並把楠竹寮改成“聚靈庵”,設香案常祀樟公。
樟公考中狀元的喜訊一傳五,五傳十,故事情節不斷生動。有的說十八馬車的經典藏書煉就了樟公的才華,有的說楠竹寮為路人遮風擋雨避暑納涼是樟公在積厚德……隨著故事不斷傳播,“常做善心事,多讀聖賢書”成為平民百姓的信條,崇教尚學之風從此吹開了南詔大地。
時光荏苒,改朝換代,轉眼到了明朝成化年間,厚廣村有個兒童名叫李旦,六歲了還不說話,雙腳又生了一種怪病,風濕骨痛,又長疥瘡,不能正常行走路,整天在地上搔腳爬行,又髒又臭又爛,人們不敢接近他。當時他家旁邊的公廳也辦起了私墊,李旦看到人家孩子都去讀書了,也試著爬去扒在門坎聽課,好幾次被凶凶地趕走。一而再,再而十,老師見他認真的樣子,也起了憐憫之心就不管他算了。可是有一天,老師沒來授課,一大班調皮生用稻草繩把他套著拖到室外惡搞,滿地撤尿吐口水,撤完泥沙塗泥巴。李旦爬回家裡,欲哭難訴,自個頓生悶氣,搖晃桌椅扔東西,不巧把家裡的古董打爛了。父母知情又打又罵,一打自己“敗家子”,二罵別人“惡毒子”,捶胸頓足了老半天,竟然沒一個人上門道歉,做父母的越往死里打。當爺爺的看得不過去了就說,我這孫子是都市大夫,不是鄉村野人,你們既然如此恨心不要他,不如我帶去城裡“放生”,讓城裡人養。爺爺說的是氣話,沒想到做父母的氣上加氣說,帶去帶去,早去早一天平安。可憐的小李旦啊!含著眼淚直搖頭,說不出話來!
說說氣話已含淚,氣話當真更痛悲。萬般無耐的爺爺,備好一袋乾糧,背起眼淚般般的孫子上路,真的要去潮州“放生”了。誰知孫子又笨又重,乾糧又帶得很累贅,剛出村口走到聚靈庵就氣喘吁吁走不動,只好在樟樹下歇息。突然,爺爺被孫子李旦拽了一下,聽到聲音說,“爺爺,出”。爺爺大著一驚,怎么啞巴孫子開金口了,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問:“孫子!你說話嗎?”孫子用手一指樟樹下一個“蓮花石”上連說三聲“出”、“出”、“出”!順著孫子所指定晴一看,原來石頭上扒著一隻青蛙,正象活靈活現的“出”字。爺爺高興啊,高興得合不上嘴,一下拍拍孫子的小臉蛋,一下掏了這個那個乾糧,一口又一口地餵著孫子吃起來,天倫之樂真難於形容啊!過了好一陣,爺爺又自嘆,說:“孫子啊!就是你會說話會認字,可這腳又不會走,哪年哪月才會出頭天啊!”正嘆息間,沒想到孫子又拽了爺爺一下說:“爺爺!藥!”爺爺一看,孫子正一手一手地接著樟樹飄落下來的葉子。這下爺爺可驚奇了,難道是樟公愛我孫子,不讓我“放生”!他誠恐誠惶地按下孫子的頭一起向樟公磕了三個響頭,默默許了願,又順手拾了一把樟葉,背著孫子轉回家去。說多奇有多奇,爺爺用樟葉煮水給孫子泡腳,一泡見效,二泡見好,再泡逐漸痊癒。從此李旦便能正常說話走路,還和其他孩子一樣愉快地上學讀書。
李旦刻苦好學,勤奮向上,不但虛心地學習知識,還頑強地鍛鍊身體。十二歲,拜學九侯岩,爬上烏山頂;十三歲,抄詩果老山,暢遊望洋台;十五歲,共勉葉亹濟世,遊學韓文公祠。到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滿腹詩書的李旦參加了辛未科會試,獲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成為南宋滅亡後兩百多年間,福建省漳浦縣盤陀嶺以南方圓百里的第一個進士。
李旦考中了進士,不但為樟公考中狀元的故事增添了光彩,而且給丹詔大地帶來了崇高的榮譽,更為沮喪多年的學子重樹了耕讀繼世的堅定信心。以前宋朝時的九候岩五儒書風和石榴洞七賢風範,又一次得以傳承光大,傳授詩禮城鄉並盛,興學辦社尉然成風。“當官要為民,進仕莫忘鄉”。李旦與後來考上的進士葉亹不忘初約,共同為詔安設建縣治作出貢獻。在眾鄉賢的一起努力下,終於促成朝廷在嘉靖九年(1530年)批准拆漳浦二、三、四、五都置詔安縣。從此,詔安縣人文翡翠,科甲聯芳。古代,內山有林邁佳講學,沿海有黃道周傳道,三都、四都有“四世大夫”,“父子進士”。近代,將軍、博士、科學家、書畫家不勝枚舉……真是海濱鄒魯,書畫之鄉,文武並舉,遠近聞名。
物華念天寶,人傑贊地靈,神樹展示出長盛不衰的民族氣節,樟公凝集著日益豐厚的文化瑰寶。現在樟公信眾日益廣大,赴考學生眾仰更誠,聚靈庵也擴建成了美侖美奐的樟公寺。讚詞譽匾,羅列其間,樹神樹人,韻味深長。
“拜石立志烏山頂,懸鐘廣讀望洋台。誠心問考樟公樹,科甲聯芳苦煉來。”樟公成為世人敬仰,有求必應的科舉之神。
“有教無類”,“煉學成材”,“扶危濟困”,“為國為民”。樟公寺成為勵志成才,報效國家的教育聖地!
近年活動
2010年11月25日,漳州詔安樟公寺隆重舉行昆盧閣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住持明朗法師邀請海內外佛教人士參加,受邀參加法會的有新加坡佛教總會副主席、新加坡佛牙寺方丈、新加坡護國金塔寺方丈法照大和尚暨其隨團信眾一百多人,台灣中國佛教理事會副理事長心茂大和尚率領其法兄弟及其信眾。同時受邀的還有本寺住持法雲法師、定恆法師、世澄法師、常學法師等廈門佛教人士。
法會莊嚴而又隆重,樟公寺為當地信眾建立了修學平台,也為漳州佛教對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