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府瓷的特徵

【樞府瓷的特徵】①樞府瓷和青白瓷同樣為白胎,但相對說,比青白瓷為厚。②樞府瓷釉,變青白色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鵝蛋色)。釉中含氧化鈣(CaO)量減少,含氧化鈉(Na,0)量增大,使釉的黏度增加,因此不如典型青白瓷一影青瓷那樣呈玻璃光。典型的樞府瓷釉應是失透的,但在傳世和近年的出土品中,有的樞府瓷雖具備胎較厚而釉又失透,然而卻非卵白色而呈青白色,這類器物可能屬於自青白瓷釉過渡到樞府卵白釉的中間狀態,而後又一直為製造較粗瓷器的工藝所沿用。⑧樞府瓷器形以盤、碗、執壺和高足杯為多見,極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樞府器,其碗為小底足。明曹昭《格古要論》(王佐新增本)“古饒器”條說“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有樞府字者高”,即是指此而言,這類小足的足徑,一般均為碗口徑的三分之一。④樞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為人們所稱道。折腰是宋代定窯沿襲唐代金銀器的式樣而在瓷器製作中運用。元代山西的霍窯和景德鎮的青白瓷、樞府瓷和青花瓷也都有此式。⑤樞府瓷盤、碗的底足均為露胎,足壁厚,削足規整,有的底心有乳釘突起,且有明顯旋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