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放流是研究魚類的洄游和魚類資源的一種方法。將天然水域中捕獲的魚類做上標記後放回原水域,重新捕獲 時可據以研究魚類的洄游、分布、生長和資源等狀況。 1886年, Petersen等採用給魚作標誌的方法估算封閉水體中魚類種群的大小和死亡率,標誌放流( tagged releasing)技術由此發展起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誌放流
- 外文名:tagged releasing
- 性質:研究魚類的洄游和魚類資源的方法
- 初次使用時間:1886年
標誌放流是研究魚類的洄游和魚類資源的一種方法。將天然水域中捕獲的魚類做上標記後放回原水域,重新捕獲 時可據以研究魚類的洄游、分布、生長和資源等狀況。 1886年, Petersen等採用給魚作標誌的方法估算封閉水體中魚類種群的大小和死亡率,標誌放流( tagged releasing)技術由此發展起來。
標誌放流是研究魚類的洄游和魚類資源的一種方法。將天然水域中捕獲的魚類做上標記後放回原水域,重新捕獲 時可據以研究魚類的洄游、分布、生長和資源等狀況。 1886...
親本放流雜交親本的簡稱,一般指動植物雜交時所選用的雌雄性個體。...... 通常重捕標誌魚後,應根據標誌放流記錄和重捕記錄,繪製魚類標誌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圖,以推...
人工增殖放流是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海洋、灘涂、江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漁業生物的卵子、幼體或成體,以恢復或增加種群的數量,改善和最佳化水域的群落結構...
《農業部發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意在為規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科學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促進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
為規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科學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和水域生態安全,促進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劉瑞玉與研究團隊實施了蝦類和魚類資源增殖實驗性研究,即蝦苗“標誌放流”增殖研究項目。通過放流幼蝦跟蹤調查發現中國對蝦移動和生長規律與...
根據監測得來的中華鱘產卵群體數量、群體結構、長江口幼魚資源的相關數據,他們建立了中華鱘超音波遙測、江底采卵、苗種標誌放流技術,實時觀測產卵場的水文、地形、...
放流後,標誌魚在三個放流水域均能夠存活、生長和索餌洄游,並呈現不同的移動分布特點和回捕效果。相關研究者還對影響回捕率的因素和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
海水魚類養殖新品種開發、苗種培育技術、高效養殖模式與技術、標誌放流技術、生殖與生長調控內分泌機制、體色調控機制等。[1] 徐永江教育經歷 編輯 ...
9.上海水產大學捕撈學重點學科專項基金,現代標誌放流技術在東海經濟魚類增殖技術中的套用,第二主持人,負責種群遷移研究,2萬。10 現代標誌放流技術在東海經濟魚類...
建立健全放流苗種管理追溯體系,嚴格保障苗種質量。加強放流效果跟蹤評估,開展標誌放流和跟蹤評估技術研究,為增殖放流效果評估提供技術支撐。嚴禁向天然開放水域放流...
他主持各項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項目成就顯著,首次系統地研究了廣東人工魚礁區增殖放流種類和數量,並系統地研究了增殖放流技術、標誌放流技術,為廣東進行大規模增殖放流...
東江草魚標誌放流技術研究複方中草藥對草魚生長和血細胞數量的影響草魚標誌技術的初步研究受孔雀石綠脅迫的近江牡蠣HSP90基因的表達變化...
東海產卵群有長距離洄游現象,以標誌放流重捕情況分析,洄游距離在300海里以上的占20%,最長距離達870海里。10月前後,主要在濟州島西南一帶海區活動,之後部分魚群...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印尼的協助下,WWF珊瑚三角區計畫於2010年12月啟動了一個鮪魚標誌放流項目,該項目主要關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東南部瓦卡托比國家公園外班達海...
黔源電力委託“北盤江光照水電站魚類標誌放流及效果監測評價”。[1] 王從鋒發表論文 編輯 在《水力發電學報》、《混凝土》、《混凝土與水泥製品》等核心期刊上發表...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要符合《全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總體規劃》(農漁發〔2010〕44...要明確具體科研院校作為技術指導,在項目實施海域顯著位置設立標誌牌,註明有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