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人才

標準化人才

標準化人才可以分為幾大類,即文化型、技術型、管理型、操作型。技術型標準化人才主要指技術裝備、科研領域的標準化工作者。管理型標準化人才是指為管理機構更好地行使其管理職能,運用標準化原理,對在管理活動實踐中所出現的各種具有重複性特徵的管理問題,進行科學總結規範,用以指導人們更有效地從事管理活動的一類人員,其業務範圍包括管理業務的程式和方法,管理的許可權和責任,以及管理工作的考核等。操作型標準化人才是指工作在一線的技術操作人員,按標準的分類,操作型標準化人員是執行工作標準的一類,嚴格來講,也屬於管理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標準化人才
  • 外文名:Standardization talent
  • 實質:屬於管理型、行業標準
  • 特點:執行工作標準
定義,培養外部環境,培養分析,

定義

標準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及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複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實施標準,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的過程。從事標準化工作的人被稱為標準化工作者,其工作範圍涉及所有工作領域從標準制定到實施以及監督檢查的全過程。
標準化的核心是“最佳”,我們知道一項活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達到目的,但從科學的角度去考察,其中必有一種方法是最佳的,標準化工作者就是要去尋找這一“最佳”,加以最佳化並在一定範圍內推廣實施,以提高這一範圍的效率與效益並獲得最佳秩序。
標準化人才可以分為三大類,即技術型、管理型、操作型。
技術型標準化人才主要指技術裝備、科研領域的標準化工作者。技術裝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主要包括:制(修)定技術領域的標準,實施技術標準,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高裝備管理與運用的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程度,提高產品的質量。
管理型標準化人才是指為管理機構更好地行使其管理職能,運用標準化原理,對在管理活動實踐中所出現的各種具有重複性特徵的管理問題,進行科學的總結,形成規範,用以指導人們更有效地從事管理活動的一類人員,其業務範圍包括管理業務的程式和方法,管理的許可權和責任,以及管理工作的考核等。
操作型標準化人才是指工作在一線的技術操作人員,按標準的分類,操作型標準化人員是執行工作標準的一類,嚴格來講,也屬於管理型,但由於這部分人員數量大,工作性質大部分是操作型,工作量在標準化工作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所以將其單獨列為一類。

培養外部環境

高新技術的發展使標準化工作出現許多新的特點,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及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行業發展也面臨著國際環境的挑戰,這些外部條件的變化對標準化人才的知識結構、培養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新技術的滲透使標準制修訂的周期大大縮短
在高科技時代,新的發明以及新成果不斷湧現,標準及標準化工作與技術及裝備之間已發展到一個齊頭並進的程度。標準是技術轉化的橋樑,在向產品轉化過程中,標準則為樣本或樣品轉化為產品規定合理的程式要求。標準周期的縮短要求標準化工作者知識更新速度要快,學習新技術、新理論,密切關注相關領域的技術發展是標準化工作者永恆的課題。
(二)標準化工作涵蓋的範圍愈來愈寬
標準化工作涉及從技術領域到管理領域的眾多方面,標準化不只單純強調或圍繞性能進行,而是從經濟技術科學管理的合理化與質量保證等各方面進行,從有助於人和物的安全、環境保護及質量改善等諸多方面進行。具體地說,標準化工作除了涉及技術管理以外,還有產品質量監督與認證、質量管理標準化、信息管理標準化以及相關的標準化效果評價工作與文獻資料的標準化工作。所有這些對標準化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標準化工作者要有淵博的知識,是相關領域的技術或標準化的行家,掌握整個國際技術的動向;其次對標準化人才結構與層次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即各種層次的標準化人才在不同的領域中要協調發展。
(三)信息技術使標準化的形式、內容和工作方法發生改變
資訊時代的標準化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的標準化,它的形式、內容和工作方法,要按照信息化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特點重新構築。未來許多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的虛擬化和柔性化,使標準在制定、審查、頒布、監督等所有方面都發生相應改變。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柔性製造技術的套用,以及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CAM(計算機輔助製造)、CAPC(計算機輔助管理)、CAQC(計算機輔助質量管理)、MRNI(製造資源計畫)等現代化管理技術的廣泛套用,都將使標準化工作發生改變。這就要求今後的標準化工程師,應該是站在信息技術前沿最優秀的專家,能突破以往狹窄的專業分工,通曉信息技術的諸多方面,並且把握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才能勝任標準化工作。
(四)全球競爭使標準化工作面臨新的環境
世界貿易自由化、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為我們擴大出口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設備提供了機遇,同時也為產品標準的國際化發展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標準化法》總則第四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積極採用國際標準。” 採用國際標準利於國際交流和互助,利於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為了更好地將國外先進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更好地借鑑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必需增強國際標準化意識,積極探索研究國際標準,積極採用國際標準。

培養分析

(一)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在標準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上要尊重人才成長的客觀規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觀需要,有計畫地培養各類標準化人才,做到各領域標準化人才協調發展。總體培養目標:培養集裝備技術、管理、法律法規及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於一體的複合型個體人才,培養專業結構、層次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的人才群體。
對技術型標準化人才,要培養其紮實全面的理論技術基礎,使其能關注相關領域的最新成就並能選擇最有效的方法和最新技術成就來解決問題。能進行抽象的系統思維,具有預見性靈活性計畫性。
對管理型標準化人才,要培養其決策能力、協調組織能力與客觀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夠運用各種先進管理技術,在熟悉各種管理業務的基礎上總結比較,選擇最優的管理方法,確定最優的管理程式,並對管理成果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考核。
對操作型標準化人才,著重應培養其理解標準的能力與嚴格執行標準的意識,從而提高其操作的規範性、科學性,同時要培養其創新能力,在執行標準的過程中善於發現標準的不適應性,注意標準的信息反饋。
(二)制定有效的標準化人才發展規劃
目前,我國標準化人才缺乏,無論質量還是與數量都不能滿足我國各領域建設發展的需要,所以有計畫地培養、選拔、使用各類標準化人才十分重要。標準化人才建設規劃是實施標準化人才建設的藍圖,是根據各領域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各類標準化人才培養計畫,它包括人才培訓體系(培養機構、培養對象、培養方法、培訓師資等)、培訓內容(知識結構、總體素質、標準化基礎知識等)、培訓與管理制度等。
1、培訓體系
筆者認為目前應結合國內外標準化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首先對標準化人才需求作出科學的評估,以確定各類人才培養的規模,確立由國內外院校、科研單位、實踐單位構成的培養機構;然後採用學歷教育、在職培訓與繼續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培養各類層次的標準化人才。
2、培訓內容
目前國內標準化培養重點為工程技術方面,從開設標準化專業的院校的教學計畫看,基本上都採用了與各行業關係密切的機械工程專業技術。
國外MOT涉及兩大理論學科,即工程科學和商業管理,比國內增加了商業管理學科。
各個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涉及到技術、管理、操作等諸多方面,筆者認為技術標準化人才的培訓內容可參照國外工程學科與國內培訓內容分別培養高、中層次標準化人才,而管理型標準化人才的培訓內容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在技術類培訓內容的基礎上增設管理類課程(管理數學方法、管理學原理、戰略管理、系統理論與標準體系、技術創新管理等),另一種是借鑑國外商業管理類課程培訓內容,分別培養複合型標準化管理人才和單一型標準化管理人才。與此同時,建議在國內院校的各種工程技術與管理專業及早開設標準化課程。
3、標準化人才管理
標準化人才管理是選拔、引進、交流、調配標準化人才等工作的總稱,人才管理要從制定政策、頒發規定和人才培訓等方面抓好落實,要完善各項制度規定,要建立健全人才保留機制,要創造良好的人才生長環境;要建立激勵和淘汰機制,促進人才順利成長和健康發展;要建立“標準化人才資源庫”,對標準化人才結構實行動態管理;要健全標準化人才培訓制度,重視繼續教育、在職培訓。
(三)標準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視領導作用
要想保證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的正常運行,必須重視領導的作用。管理者的領導作用、承諾和積極參與,是建立並保持有效和高效的人才培養管理體系運作的根本保證,領導在人才培養與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制定並實施人才培養的方針和目標,創造一個“全員參與並持續改進的環境”。領導者要想發揮好領導作用,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樹立新理念,才能在工作中“出好主意,用好人”,才能抓出實效。
2、突出重點領域標準化人才培養
標準化涉及面廣,標準化工作必須突出重點課題和重點領域,以重點課題和重點領域帶動其相關方向的標準化建設,確定標準化工作的關鍵領域與關鍵環節,加強這一領域的標準化人才培養。
3、注重培養國際標準意識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對國際標準的需求日益增長,採用國際標準,標準的國際化或標準的國際趨同,已成為全球普遍發展趨勢。在這種形勢下,一方面我們要想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裝備或管理方法,就必須了解國外標準;另一方面,我們要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競爭,也要求了解國際標準。所以在標準化培訓課程中要增加與國際標準有關的知識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