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皮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樗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一。主治下血及血痢,下後不止。

基本介紹

  • 名稱:樗皮散
  • 出處:《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一
  • 主治:下血及血痢,下後不止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樗根白皮二兩,槐角仁四兩,枯白礬二兩,甘草(炙)。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清米飲調下。

主治

下血及血痢,下後不止。

方義

本方中樗根白皮除熱、澀腸、止血;槐角仁涼血止血;桂心補血;枯白礬止瀉止血;甘草調和諸。治療下血及血痢,下後不止有顯著效果。

附註

方中甘草用量原缺。

重要文獻摘要

1、《類證治裁》:“膠、黃芩、烏梅、地榆等。痔血漏膿,久不止者,元氣不固也,升而攝之,補中益氣湯,芪術用生,去柴胡,或暫用樗皮散。”
2、《本草匯言》:“主治相同,惟止痢疾,其功與罌粟殼、訶子肉相等,較其止澀治痢之功,更有倍於椿木根葉之力也。前賢寇氏日:洛陽一人,年四十餘,素縱酒無度,更嗜煊炙、魚蟹雞鵝肥味,日久,忽患瀉痢,日夜二三十次,稀糞挾膿血而下,大便連肛門疼極不堪忍,一醫用止痢藥,不效,一醫以腸風藥,勢益甚,蓋腸風則有血無膿,如此半載,氣血漸虧,食減肌瘦,服熱藥則腹愈痛,膿血愈下,服寒藥則注瀉,飲食不進,如此期年,臥床待盡。一人教服樗皮散,其方治大腸風虛,酒食過度,挾熱下痢膿血痛甚,多日不瘥。用樗根白皮一兩,川黃連五錢,俱炒黃,共為末,每服二錢,人參湯調下,半月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