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樓英
- 別稱:公爽
- 字號:字全善
號全債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蕭山樓塔
- 出生時間:1332年
- 去世時間:1401年
- 主要作品:《醫學綱目》等
- 稱號:神醫太公
個人簡介,主要著作,個人經歷,樓英墓,
個人簡介
樓英(1332—1401),一名公爽,字全善,號全齋,明蕭山樓塔人。生於醫學世家,繼承祖業,行醫鄉間。其自幼即承家教,博覽群書,精究名家醫說和歷代名方,結合臨床經驗,以“陰陽五行生化萬物”之說,提出診病“必先分別血氣、表里、上下、臟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虛、實、寒、熱之邪以治之”的中醫原則。在行醫中,重因人、因病、因時而異,施以藥療、理療、針療等法,因醫術高超,故奏效多。對窮苦人治病,不收分文。足跡遍雲南、貴州等地。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患病,因臨淮(今安徽鳳陽)丞孟恪的推薦,應召入宮,旋任職太醫院。年老辭歸故鄉。
主要著作
樓英除醫學外,對天文、地理、曆法亦頗有造詣。尤精通易經八卦,在故裡邊行醫,邊研究醫學古籍,對陰陽五行學說獨有見解。晚年隱居仙岩山、雲門寺等處,專心著述。著作有《醫學綱目》40卷、《內經運氣類注》4卷、《周易參同契藥物火候圖說》、《仙岩心法》、《陰陽秘訣》《仙岩文集》2卷及《江潮論》、《守分說》、《仙岩日錄雜效》、《正傳錄》等。其中尤以《醫學綱目》一書為最。此書集《內經》以降歷代醫家方書、文獻及其本人幾十年臨床經驗之大成,全書資料豐富,綱目清晰,選論治方很有法度,前後耗時30年,是李時珍編撰醫藥巨著《本草綱目》的重要參考資料。
樓英易醫雙修,民間尊稱為“神仙太公”。死後,墓葬在今樓塔鎮烏珠盪山腳,至今保存完整。
個人經歷
蕭山的樓塔鎮是個四面環山,風景秀麗的好地方.山清水秀育名人。在六百多年前,這裡曾出過一位名醫,叫樓英。
樓英字全善,號全齋,一名公爽。他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刻苦好學。早年與哥哥樓泳一起在“仙岩寺”求學,認真攻讀《易經》,學習醫道。
樓家三代就醫,聰明好學的樓英繼承祖業,十歲就可開始給鄉親們診脈治病。他熱誠地接待病人,貧富不分,穢臭不怕。他善於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經過全面考慮後才鄭重開方,所以他的治病效率較高。
他邊治病邊總結經驗,積累了大量的資料,醫療技術也與日俱增。沒過幾年,他的名氣就傳遍了四方。各地的病人都紛紛慕名前來求醫,他很快成為了元末明初的一位江南名醫。
樓英不但醫術高明而且在文學上也造詣很深。為了總結前人醫道為後人留下的經驗,他決心編寫醫著,他利用治病的間隙,博覽大量的醫著,還求朋訪友,廣搜博採,積累資料。在另一位名醫戴元禮的幫助下,經過努力,他編成了一部《醫學綱目》,共四十卷。這是一部按人體內臟分類法編寫而成的,文章結構緊密,闡述有條有理,概括性強。這部書成為明清以來醫家必讀之書,實用價值很高。
暨《醫學綱目》以後,他又絡繹編寫了《仙岩文集》《內經·運氣類論》等著作。他的醫療技術和著書轟動了整個醫學界,也驚動了明朝皇帝朱元璋。
洪武中葉,皇帝召他進京,任命為人醫官。清高的樓英不要高官厚祿,不附權勢。但太醫院的眾多醫學著作吸引了他,他在太醫院埋頭苦讀,為他後來再著醫書奠定了基礎。
不久,他就以年老有病為名請求“以老賜歸”。
回到家鄉後,他繼續為百姓治病,為無數病人解除了痛苦,趕走了病魔。他妙手回春的醫術被當時的百姓稱為“神仙太公”。
幾百年過去丁,神仙太公的醫道還在民間傳頌,他的醫著還在醫學界傳閱,他在醫學上所作出的功績,象一粒明珠永遠閃光!
樓英墓
樓英墓,位於蕭山區樓塔鎮樓英村樓一自然村西元寶基山之烏珠盪,坐西朝東。墓基呈半橢圓形,為石砌,寬3.5米,長3.7米,高約2.2米。墓碑高1.7米,碑文陰刻楷書十一列:“一十六世祖考樓公全善府君祖妣張氏安人合葬醜歲三月立。”碑前置一石祭台。
據記載,墓主樓英卒於明建文三年(1401)。清康熙辛丑年(1721)遷安人張氏與其合葬。1989年當地百姓集資重修。
樓英墓保存狀況較好,結構穩定,是一代名醫樓英之墓,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據《仙岩樓氏宗譜》記載:樓塔樓氏始祖樓晉(人稱彥孚公)於公元897年,從義烏遷居於此,漸成村落,至今已傳至40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