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7年,樓永良任東陽市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中天集團前身)副總經理兼上海公司經理。1990年上海首次對在滬的建築工程開評“白玉蘭”獎,東陽建安公司施工的永清菜場項目榮獲殊榮,這不僅是“東陽建安”也即後來的中天集團奪得的第一座“白玉蘭”獎盃,也是當時所有外省市進滬建築施工企業獲得的第一座“白玉蘭” 獎盃。
1993年,樓永良被東陽市政府任命為公司總經理。“中天”兩字第一次在企業檔案中出現,是在1993年底,12月13日,金華市人民政府作出《關於同意組建浙江中天建築集團(公司)的批示》;12月24日,東陽市人民政府下發《關於組建浙江中天建築集團(公司)的通知》,同時任命樓永良為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1996年11月8日,中天集團在東陽召開首屆一次股東大會;11月11日,企業定名為“浙江中天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天集團”),並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11月30日,中天集團在杭州召開首屆二次董事會。
改制之後,企業經營業績穩步上升。1996年,中天集團完成產值6.2億元;1997年完成產值8.5億元;1998年完成產值10.22億元;1999年完成產值12.08億元。2000年,承接業務25.78億元,完成產值16.26億元。2000年12月更名為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在中天建設集團基礎上設立了中天發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在樓永良的領導下,中天集團以每年遞增30%以上的速度穩健發展,屢獲殊榮:2010年獲得了首屆浙江省政府質量獎,是全國質量獎企業、全國文明單位、全國守契約重信用單位、中華慈善獎企業、中國優秀企業公民。樓永良本人也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建築企業家、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範、中國管理100人、中國城市建設特殊貢獻人物、中國十大公益楷模、全國“光彩事業獎章”、新中國成立60年影響慈善事業60位人物、上海市建設功臣、風雲浙商、浙江省道德模範、浙江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浙商社會責任大獎等多項榮譽,並當選為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中國建築業協會副會長。
樓永良,1954年1月出生,浙江省東陽人,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中國共產黨員,建設部勞動模範,浙江省第十 屆人大代表。從2001年至今(2008年)任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自1993年擔任公司總經理以來,樓永良堅持以人為本,拓市場、強管理、創品牌,使企業走上了一條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的道路。因其出色的業績,他先後榮獲中國優秀建築企業經理、中國優秀施工企業家、建設部勞動模範、上海市優秀施工企業經理、上海市建設功臣、浙江省優秀建築企業家、浙江省經營管理大師等光榮稱號。
建築工人出身的樓永良,20世紀80年代初挑著扁擔,帶著一隊人馬從浙江東陽挺進大上海,到今年,他的中天集團經營規模已經超過70億元;從百把號人小打小鬧建個菜場、修條馬路到打造除國內最先進的證券衛星地球站;樓永良和他的老鄉們憑藉浙江人特有的勤奮和適應能力,從上海一路摸爬滾打,走向全國,連年拿下上海建築業最高榮譽白玉蘭獎、
魯班獎,而2004年更是榮獲
全國質量管理獎。
工作經歷
1979年11月~1987年9月,在浙江省東陽市二建公司任科員、經營科長;
1987年10月~1993年5月,在浙江省
東陽市建築安裝工程公司任副總經理;
1993年6月~1996年11月,在浙江省東陽市
建築安裝工程公司任總經理;
1996年12月~2000年12月,在浙江省中天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總經理;
2001年1月~現在,在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長、總裁。
企業經營觀點
民營建築企業期待新跨越
——訪省人大代表、中天集團董事長樓永良
“浙江是聞名全國的建築大省,建築業產值和利潤已連續數年位居全國第一。”多年從事建築業的省人大代表、 中天集團董事長樓永良三句不離本行。在談到我省建築業發展時,他滿臉驕傲:“建築業已經成為我省重要的支柱產業,異軍突起的民營建築企業更是成了‘主力軍’。”
“儘管成績顯著,但
民營建築企業面臨的挑戰也很大。”樓永良告訴記者,眼下,儘管浙江很多民營
建築企業已經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高速增長曆程,但這些年的發展主要是依靠市場本身的拉動和靈活的機制,總體呈現低層次競爭狀態,其資金實力和資本運作水平較弱,很少具備核心優勢。
在樓永良看來,隨著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企業的風險正在逐步加大,增長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對浙江省民營建築企業來說,當務之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
樓永良認為,民營建築企業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適應國內外建築市場的變化趨勢,適應我國建築業、建築產品和建築企業組織架構等方面的結構性變化趨勢。具體來說,應解決好三個基本問題——
處理好專業化與多元化之間的關係。大型民營建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面臨選擇多元化還是選擇專業化的問題。這些年來,中國本土企業有很多也都做過多元化還是專業化這道題目,但最後都做了減法,選擇專業化。分析其原因,最根本的一點在於國內企業過於關注多元化帶來的規模擴張本身,而沒有重視專業化及其成熟度,沒有深入研究多元化成功企業的發展軌跡、管理經驗,未能足夠重視企業內在管理素質的提升。
創新盈利模式、企業管理、激勵約束機制。“儘管中國建築業發展迅速,但總體上並未脫離低收益產業行列。”樓永良告訴記者,我國的建築業勞動密集特徵顯著,平均利潤率與世界500強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正因為如此,從建築商向建築服務商轉變,從傳統的建築企業向創新型的建設企業轉變,創新盈利模式,同時創新企業管理、激勵約束機制,對於民營建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不斷提升技術支撐、人才支撐、制度支撐和文化支撐能力。讓樓永良憂心的是,與國際知名建築承包商相比,浙江民營建築企業在技術、經營、管理人才的數量、質量以及結構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民營建築企業必須創新人才觀念和意識,集聚行業傑出的技術、經營和管理的專業型、複合型、國際型人才。同時,還必須提升制度支撐能力和文化支撐能力。企業靠治理,而治理靠的就是制度;而民營建築企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僅僅依靠結構調整、轉換經營機制,還遠遠不夠,一個好的企業,要有好的戰略、管理,還必須有好的企業文化。
構建不等式
慈善不等於捐贈
2006年4月,中天集團榮獲國家民政部評審的“2006中國十大慈善企業”稱號。“慈善”,已經成為“中天”社會形象的關鍵字之一。
十多年前,在企業發展困難之時,中天集團即結對支持貧困山區建設,捐資建造了東陽、麗水、雲和、陝西省多所中天
希望國小,興辦
中天高級中學,支持東西部文化交流,捐資給浙江大學貧困學生助學基金會。據不完全統計,僅2005年中天集團就向社會各界提供了超過千萬元的捐贈。可這位慈善企業的當家人卻說:捐贈是善舉,慈善是盡社會責任;但慈善並不等於捐贈,慈善更不是社會責任的全部。
樓永良認為:首先,作為企業應該盡到自己的經濟責任,比如守法經營、吸納就業、照章納稅等。同時,企業作為社會的細胞,還須自覺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包括保障員工身心健康和經濟安全、保障客戶權益以及環境保護、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幫助貧困的弱勢群體等責任。正是基於這樣的一種認識,多年來,中天集團一直做到對企業員工負責,對企業發展負責,對社會盡到應有的責任。在此基礎上,企業每年均要捐贈數百萬元開展公益事業活動。關注“中天”發展過程的領導說他們是不知不覺地走上慈善企業之路的。是“無心插柳”、水到渠成。
節約不等於省錢
雖然家底越來越厚實,但中天集團一貫的節約傳統卻很好的保存了下來。樓永良說,節省費用降低成本是節約,但節約並不是簡單的等同於省錢,節約更是減少社會的資源消耗。
2003年,中天集團制定了《艱苦奮鬥、嚴肅紀律、廉潔自律的八項規定》每年春節之前都要以集團公司檔案的形式重新發布。檔案中強調要“建立完善預算制度,量入為出,勤儉節約”、“做到公私分明,嚴格公款消費”、“領導帶頭,以身作則”。樓永良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則。他出差很少帶秘書,經常和員工一起打菜吃飯,對家人倡導“健康平民化消費,反對奢侈”的消費觀。
對節約,樓永良有不同於一般企業家的認識。他認為,節約有三個層次,分別是減少浪費節約費用、建設節約型組織、助益
節約型社會。
首先是企業的日常行為風格體現節約,比如不要浪費紙張、電、水、油等。其次,對企業整體而言,節約要從組織架構和流程設計也就是企業運營上來體現,比如管理扁平化,信息化等等。中天集團的項目遍及全國各地,由於運用視頻會議系統,每年只需要召集區域公司開年初、年終兩次大會就可以了,相關會議成本直接降低。雖然視頻會議系統只是中天集團信息化建設中一個很小的例子,但在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方面卻有充分的體現。在更深層次上,節約應該體現在對外部全社會資源的科學使用上。據筆者了解,中天集團開發的房產項目非常注重環保節能,比如“中天”在杭州開發的盛世錢塘樓盤,已被列為建設部節能試點。“中天”的一些項目部創造性地用輕質金屬來建造工地圍牆,可以重複地方便使用,減少了傳統使用磚塊、沙漿、水泥等材料的浪費。
財聚不等於人聚
在“中天”,不少精英骨幹都有一定的股份,而樓永良只有不到20%的股份。“在中天沒有老闆”的說法也因此不脛而走,據說,在“中天”個人財富超過樓永良的不會少於200人。
股份不多會不會影響樓永良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中天”集團員工說,恰恰相反,正是樓總的這種胸襟和氣魄,使得“中天”成為各方人才匯聚的創業平台。樓永良自己的體會則是八個字:“財聚人散,財散人聚”。他說:“我少占股份,意味著為企業的有用人才多留了一點股份。人聚了,中天集團才能更進一步發展。”據了解,中天集團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00多人,包括40多名博士、碩士,這些人才以管理入股或技術入股、經營入股,成為企業的大小股東。“中天”正在突破民營企業在發展道路上必須跨越的資本社會化和管理專業化這道坎。
在人才使用等方面,“中天”堅持德才兼備原則、不拘一格原則、注重績效原則,並逐步形成大家認同的做法。如“太陽理論”———誰能升起,誰就是太陽。“母雞理論”———經理不能光做公雞,要做母雞,“孵”出人才,帶好“小雞”。“觀眾席理論”———不但要從舞台上發現人才,還要從觀眾席上發現人才。“用人重品質,升遷看業績”———一切以工作績效為中心,反對浮誇,更反對弄虛作假,提拔用人講德才兼備。
用人不等於用機器
“中天”管理非常嚴格,同時又很人性化。因為人畢竟不是機器,用人更要用心。在這方面樓永良用了很多心思,特別是在對待農民工上面是出了名的。上世紀90年代初,“中天”就在施工現場推廣“為一線工人辦十件實事的活動”,力度之大,當時在上海建築行業都引起了轟動。
在中天集團,統稱“民工”為員工。樓永良說:“在每個工地上,我們都設立投訴電話,監理的號碼,我的手機要向他們公開。有誰剋扣他們的工資,他們可直接來找我,我直接處理。”因此“中天”從來沒有拖欠工資之類的問題。
筆者看到,在職工生活區內還設有浴室,不管春夏秋冬,每天都會按時供應熱水,保證每個農民工每天都能洗上熱水澡。衛生間也被收拾得乾乾淨淨,衛生程度一點不比家裡的差…提到樓永良,一線的農民工,都在對筆者說著同一句話:“樓總,人,真好!”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企業”:集團公司領導每次來工地檢查從不事先通知,仔細查看民工宿舍、食堂、廁所,工人們還不知道這是總裁。
《中天人》雜誌主編說:“在《中天人》雜誌創辦初期,本來大家都希望樓總成為第一個在雜誌封面上露臉的人,可結果,在創刊號上露臉的中天人卻是工作在一線的農民工……”。2004年,“中天”召開了一次特殊的表彰會,獎勵100名優秀務工人員,主角就是這些奮戰在一線的外來民工。今年這個表彰會繼續開,而受獎勵的對象增加到1000人。
成功不等於不變
“中天”重視制度,是一家務實的企業,也是善於創新的企業;他們重視產品質量,同時又注重文化和品牌建設。制度與文化有機融合,使得“中天”的管理水平之高在業內享有盛名,一個年經營規模超過150億元的全國性企業,只有一個
法人、一個資質,集團總部也只有幾十人的編制。如此扁平化的組織架構,得益於區域化運作的經營管理創新。
2004年中天集團獲得了“
全國質量管理獎”,這是迄今全國第二家獲此榮譽的建設企業。正是在這一獎項的申報、評估、現場評審過程中,中天集團才發現了自身的許多不足。“大企業病”樓永良敏銳地提高對這些表面問題的實質性認識。有人不以為然,但樓永良告誡員工:要居安思危!於是,一場管理方面的深刻變革隨即拉開帷幕。一個稱為“管理改進辦公室”的非常設部門就宣告成立,其職責就是負責“流程再造工程的實施”,以此為核心的一系列工作密鑼緊鼓地展開。
與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等相適應,中天集團信息化建設也是不惜血本,信息化工程總投入將達到2000萬元,建設部相關領導認為這是國內同行業功能最強,套用最好的建設企業信息化系統。
無疑對曾經推動“中天”成功,或者現在仍在推動“中天”成功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有破有立,顯示了樓永良的勇氣和智慧。
慈善事業
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為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累計捐款已逾1.3億元。
1、樓永良捐贈金額是5500萬元,捐贈方向都是教育、社會公益。據悉,這次是胡潤百富連續第5次發布胡潤慈善榜。而樓永良、
樓忠福與其他16位浙商一起,組成“愛心第一方陣”,上榜人數位列全國第一。
2、從2002年開始,中天建設集團每年都資助一批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接受教育。五年來,已有近百名貧困學子得到了捐助。
3、2005年5月22日,中天建設集團出資100萬元成立“浚生貧困學生助學基金”。2006年12月10日,中天集團又為基金注入助學金100萬元。
4、2006年6月,中天建設集團慷慨資助330萬元,用於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大學科技實驗樓和多功能樓的建設,為發達地區的高等教育事業盡一臂之力。
5、2007年7月28日,中天建設集團出資1億元設立“浙江省扶貧基金會中天集團愛心公益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