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有三,一是出自姒姓,二是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三是出自北魏蓋樓氏和賀樓氏。人口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包括杭州、寧波、金華、麗水、諸暨等。樓姓歷史名人較多,主要有官諫大夫樓護、南昌郡王樓璽、北宋英宗治平二年進士樓常、嘉定十六年進士樓大年,當代名人有跳馬王樓雲、中國科學院院士樓南泉、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樓永金 樓丹霞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樓姓
- 類型:姓氏
- 堂號:代郡堂、東陽堂 洛陽堂
- 分布:浙江省、河南省
- 郡望:東陽郡、代郡、洛陽郡
- 名人:樓南泉 樓丹霞 樓之岑
基本介紹,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源流六,源流七,源流八,源流九,源流十,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樓護,樓璽,樓郁,樓常,樓光,樓肖,樓異,樓鑰,樓屯,樓大年,樓適夷,樓南泉,樓雲,樓大鵬,樓繼偉,樓忠福,樓永良,樓正文,樓志豪,樓東,樓寶棠,樓洪田,樓輝映,樓乾貴,樓修力,樓永金,樓永仁,樓月樵,樓振亞,樓森,樓嵩,樓惠民,樓建祺,樓錦新,樓開泰,樓烈英,樓永林,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宗祠用聯,
基本介紹
樓[樓、婁,讀音作lóu(ㄌㄡˊ)]
姓氏源流
樓(Lóu 樓)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於姒姓,出自黃帝裔孫大禹之後婁衢,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傳說,黃帝歷五世而生禹。大禹,姓姒,號文命,生於公元前2277年,由於鯀的妻子有莘氏女志(修己)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舜帝便賜予禹姒姓。後來禹因治水有功,後受舜禪讓而稱帝。大禹逝世於公元前2213年,終年六十四歲。大禹之子姒啟打破了傳統的禪讓制度,建立了奴隸制的國家體系夏王朝。傳至大禹第十四世孫姒癸(姒履癸),荒淫無度、暴虐無道,因此成湯起而反之,率領其他諸侯國滅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湯賜姒癸為“桀”,關在巢邑(今安徽巢湖)反省,因而史稱其為“夏桀”。在夏王朝覆滅時,夏桀之子姒仲和、姒仲禮兄弟倆避禍於會稽(今浙江紹興),以牧牛為生,因此改姓為婁氏。“婁”字古義為“系牛”,就是牧牛。到了周武王姬發滅商紂之後,建立了西周王朝,追封歷代先帝後裔,因此尋訪到了大禹後代少康一支的第三十六世孫婁衢。據傳,當時周武王對婁衢說:“無木不成樓,猶無水不成源也!”遂改其姓為“樓”,並舉婁衢為諫議齊侯,公爵,封於杞邑(今河南杞縣),以主夏祀,號稱“東樓公”。自此,大禹後裔中的婁氏子孫一脈遂以“樓”為姓氏,稱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姒姓婁氏、樓氏族人同宗同源,皆尊奉大禹為得姓遠祖、姒仲和、姒仲禮為得姓先族、婁衢(東樓公)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於趙姓,晉文公之大夫趙衰(公元前622年逝世)的兒子趙嬰被封在樓(今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此後趙嬰又稱樓嬰,而後人取樓為姓。由於趙氏是上古嬴姓的分支,所以這個起源是嬴姓的子譜系。它在2600年前從趙姓分支出來。
2008年為止,約有22萬人姓樓,是中國總人口的0.018%,使其成為中國第269最常見姓氏。樓姓人口的分布極為不均,主要在中國東部沿海的浙江省,隨後是上海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江西省。早在宋朝(960年—1279年)時期,有約7萬人姓樓,而浙江已經有很大的樓姓人口。蒙古帝國入侵中國及元朝的短暫統治之後,截至明朝,樓姓人口下降到3萬2000人,仍然主要分部在浙江。
源流三
源於官位,出自古代譙樓守,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譙樓,就是城樓,亦稱戍樓,負責職守城池、瞭望敵情、防禦攻擊之敵的重要城池構築體。一般地,在矩形建築結構的城池中,譙樓建築在各個城門正上方以及城牆四角;而在圓形建築結構的城池中,譙樓則按八向分建,即東、東南、南、南西、西、西北、北、北東,各方位均建有譙樓,派重兵把守值崗。譙樓在一座城池中是極其重要的,負責職守譙樓的將領在防禦軍隊中都是該城軍政長官的心腹親信,官職稱謂就是“譙樓守”,在漢朝時期,譙樓守的兵餉比同級別的其他軍官要高四成。
在譙樓守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稱譙樓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譙氏、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軍制官吏樓煩將,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樓煩將,西漢初期由漢高祖劉邦設定的官位,是為軍隊中專門以弓箭射擊進行遠距離攻擊、防禦的部隊之指揮軍官,在作戰中,指揮官在戰車小樓上觀察敵情,發令射擊,因此稱“樓煩”。
在樓煩將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稱樓煩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軍制官吏樓下都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樓下都尉,是三國時期孫吳國模仿漢朝時期的“榷酤”所設定的一種官位,屬於文職官吏,專職負責掌管典氽酤事,就是管理釀酒業,負責酒業銷售與稅收,並選取精釀保障王室貢與。
在樓下都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即稱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官位,出自漢朝時期軍制官吏樓船將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在自秦朝起,歷朝歷代樓船將軍如屠睢、楊仆、段志、薛廣德、孫恩、臧質、袁顗、宋遙、牛進達、馮弘鐸、徐元、王仁達、楊崇保、耶律·多珍、廖永忠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為姓氏者,稱樓船氏、樓舟氏,後多省文簡改為單姓樓氏、舟氏、船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七
源於地名,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貞部落,屬於以居邑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在蒙古貞部落世居的今阜新市新民鎮,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古城建築叫“排山樓”,原來是元朝寧宗孛兒只斤·懿瞵質班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所建的大玄宮祖碑中的一部分。在明朝時期,以蒙古軍卒駐守該地為哨所,其中即有以駐地名稱為姓氏者,漢化即稱樓氏、宮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八
源於國名,出自兩漢時期西域古國樓蘭,屬於以國名為氏。樓蘭,著名的兩漢時期西域國名。樓蘭國的都城就是著名的樓蘭城,故址在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如今,一千六百餘年前樓蘭國早已消失,只留下幾處古城遺蹟,位置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故道南岸七公里處。
在樓蘭王尉屠耆的後裔子孫中,多有內附中原留居者,以原國名為漢化姓氏,稱樓蘭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樓氏、蘭氏等,分別融入漢族、回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等民族中,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九
源於羌族,出自古代東漢時期白馬羌豪族大家樓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世居於廣漢塞外(今四川綿陽北部與甘肅南部武都之間)的白馬羌首領樓登,率族人五千餘戶內屬,漢光武帝劉秀非常高興,當即敕封樓登為歸義君長。
從此,白馬羌中的樓氏族人,取其族酋名稱的諧音漢字樓為姓氏,稱樓氏,逐漸漢化,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十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貴族蓋樓氏、賀樓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至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拓拔部中有蓋樓氏、賀樓氏部落,為後來北魏王朝的中堅力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七~二十年間(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之後,大力推舉漢化改革政策,在這個過程中,蓋樓氏、賀樓氏兩族之民多改為漢姓樓氏、婁氏、蓋氏、賀氏等,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大多以代郡為郡望,少數以洛陽為郡望。
得姓始祖
婁衢(東樓公)、趙衰、屠睢、楊仆、段志、樓登、薛廣德、孫恩、臧質、袁顗、宋遙、牛進達、馮弘鐸、徐元、王仁達、楊崇保、耶律·多珍、廖永忠。
遷徙分布
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絕非僅出東樓公、鮮卑蓋樓氏、賀樓氏這幾個來源,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九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二十五位,人口約二十七萬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00169%左右,多以代郡、東陽、洛陽為郡望。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臨安區、蕭山區樓塔鎮、富陽區、湖州市安吉縣、寧波市鄞縣、奉化縣、慈谿縣、餘姚市、金華市、義烏市、浦江縣、東陽市、永康市、麗水市、諸暨市、嵊州市、台州市、三門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昭平縣,河南省原陽市,上海市,北京市,湖北省的武漢市,河北省的滄州市滄縣,江蘇省的宜興市,海南省,台灣省等地,均有樓氏族人分布。
歷史名人
樓護
字君卿,父乃世醫。他本人少年時就讀過數十萬字的本草、醫經、方術書籍。醫術高明,又善辭令,“樓君卿唇舌”為時人稱道,甚得名譽。他做京兆吏時,認識了漢成帝母舅王譚、王根、王立、王商、王逢這五位同時被封侯的“五侯”,經常串列走動,關係親密。五侯各家經常用山珍海錯款待他,吃多了,也會厭倦的。“每旦,五侯家各遺餉之。君卿口厭滋味,乃試合五侯所餉之鯖而食,甚美。世所謂五侯鯖,君卿所致。”樓護把五侯各家饋贈的菜餚用一鍋雜燴出來,竟然出現了新的口味。此事,《語林》、《世說》、《西京雜記》等書都有記載。當時長安有說:“穀子雲筆札,樓君卿唇舌”,是說他為人守信用。後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封息鄉侯。
樓璽
字肇基(502-557),杞國東樓公38代孫,南朝梁代人,封南昌郡王。
樓郁
字子文,號城南,北宋時著名教育家。人稱西湖先生,鄞縣人,居城南。他著有《唐書編題》、《正議集》三十卷。
樓常
樓郁長子,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進士。後因其子樓異貴顯,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樓光
樓郁次子,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其彌孫樓鑰的《紙閣詩序》說他“才氣俊偉不群。”神宗元豐年間,調任婺州浦江尉,升任新無為州判官,調杭州仁和縣縣丞,後以承議郎任縣尹。權貴以勢逼之,不為所動,罷職歸。
樓肖
樓郁幼子,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7年)進士,任職和州助教。
樓異
字試可,樓郁之孫,樓常之子。宋朝官員。
樓鑰
字大防(1167-1213),南宋鄞縣(今寧波)人。南宋著名文學家.宋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官太府宗正寺丞等,著有《北行日錄》等傳世。
樓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樓大年
南宋人,字元齡,徐僑弟子。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遂安、南昌知縣,承議郎,戶部犒賞所主管文字,朝奉郎。理宗為“訓廉”、“謹刑”二銘。著有《銘心偶錄》。
樓適夷
(1905.1.3~)原名錫春,曾用筆名樓建南,浙江餘姚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翻譯家。
樓南泉
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攀登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樓雲
杭州人 中國第一個蟬聯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在長達16年的體操生涯中,樓雲奪得過40多個跳馬冠軍,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軍,不愧“跳馬王”的美譽。
樓大鵬
(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系。大學期間是一名優秀跨欄選手,曾以25秒2的成績打破男子200米低欄全國紀錄。1959——1966年在北京鋼鐵學院體育教研室任教,後調國家體委工作,歷任國際司副處長、訓練競賽三司副司長、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主席等職。80年代以來,先後擔任亞洲田徑聯合會副主席併兼任競走和技術委員會主任,國際田聯理事,亞洲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副主席等。曾獲國際田聯元老獎章和國家體委頒發的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奧林匹克工作小組集體獎成員之一)。
樓繼偉
浙江義烏人現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
樓忠福
浙江東陽人中國廣廈建設集團董事長。
樓永良
浙江東陽人 中國中天建設集團董事長。
樓正文
浙江東陽人 東陽三建集團董事長。
樓志豪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樓東
1939年出生,男,浙江東陽人。1961年畢業於山東工學院機械系,山東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樓寶棠
1935年出生,浙江東陽人。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測繪學院。江蘇省地震社會學研究會會長,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理事,世界書畫家協會中國總部常務理事,美國傳記研究院顧問編委,淮漲書畫院名譽院長。
樓洪田
1935年出生,原名樓洪鈿,浙江諸暨人。1960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系。原航天工業總公司第七零一所副所長、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七零一所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員。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實驗流體力學專業組成員。主要論文有《動態試驗人工轉捩技術的初步研究》、《一個電子液壓自動調節系統的穩定性研究》、《再入體高超音速動導數天平的研製》、《氣動靜動穩定性的相關性與粘性滯穩定性的影響》等。
樓輝映
男,1929年5月生,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鋼鐵(集團)公司原副經理、教授級高工。
樓乾貴
1923年出生,浙江寧波人。1949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歌劇演員、藝術指導。世界著名歌劇《蝴蝶夫人》、《葉甫根尼·奧涅金》中扮演男主角。音樂會獨唱演員。1988年隨劇院參加芬蘭的“薩沃林那歌劇藝術節”的《卡門》及《蝴蝶夫人》藝術指導。1980年獲文化部授予“音樂藝術”一等獎。1953年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羅馬尼亞)美聲獨唱比賽中獲銀廈獎。1954年被授予羅馬尼亞國家紅星勳章及波蘭國家騎士十字復興勳章。1992年為表彰在表演藝術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國務院發給政府特殊津貼。1954年於蘇聯及1956年、1983年、1998年錄製獨唱唱片及CD。1989年退休後任“首都歌劇培訓學校”校長。北京市政協6、7、8屆委員。
樓修力
1941年出生,浙江嵊州人。196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製造系。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樓永金
男,原籍浙江東陽、書法家,現系中國杭州臨安市發展總公司局級幹部、中共黨員。
樓永仁
男,1936年10月生,浙江省臨安市於潛人。杭州市江乾區惠民電子技術研究所所長、高級工程師。大
樓月樵
男,1932年出生,浙江蕭山人,中共黨員。浙江省常山縣水電局行政幹部,現退休。1992年畢業於電大漢語言系。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二十世紀中國收藏家大全》編委,中國收藏界評審會副主任、浙江省衢州市收藏協會理事。
樓振亞
男,1939年6月生,浙江義烏人。一級教師。畢業於金華師範學院中文系(現浙江師大)。現是義烏市江東鎮中學退休教師,系義烏市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中華當代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執教35年,桃李滿天下。勤於筆耕,撰寫了大量科普文章、人物介紹和文學作品。創辦過《智力泉》科普報,在省地市各級報刊上發表科普文章20多篇,其中“一塊閃亮的基石”在1982年《科學24小時》上發表;“談創造心理”在《科普之窗》發表;“劉朝陽教授側記”、‘嚴謹治學,成就顯著——記金松壽教授事跡”獲義烏市科普優秀獎。1990年發明“中文字典快速查字法”,在1996年6月國家專利局主辦的《發明專利公報》上公布,載入《中國當代發明家大辭典》、《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1998年在《新農村》發表“江浙物侯新編”,被評為省級優秀科普文章。利用30多年業餘時間,嘔心瀝血寫成《毛澤東》長篇敘事史詩。約164萬字,分上、中、下三冊,精裝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將翻譯成各種文字的版本,將傳遍世界名國、為“毛澤東現象”增添無限光彩!
樓森
1929年生,浙江義烏市人。曾任國小教員、鄉區中心校及國中校長,人民公社黨委副書記兼社長,縣委報導組副組長等,現為浙江省詩詞學會會員,金華市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國際漢詩協會會員等。
樓嵩
1928年生,浙江省浦江縣人。擅長書法、國畫。現任長白山國際書畫社理事,中國江都書畫院高級畫師。內蒙古青年書畫院院士,北京東方書畫家協會會員,離休幹部書畫聯誼會會員。
樓惠民
男,1932年8月出生,浙江永康人。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現任永康市旭光農泵廠支部書記。
樓建祺
高級工程師,1943年出生,上海人。畢業於上海海運學校。現任貴州省港航監督局副監督長。是“中國航海學會內河港航監督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委員,“貴州省航海學會港航監督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水運雜誌社特約記者。代表作有《整體推進貴州省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剖析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之道》、《貴州省渡船事故縱橫觀》、《探討鄉鎮運輸船舶的安全管理之道》、《建設有貴州特色的水監管理體系》、《水上漂流旅遊活動的安全監督管理》等。
樓錦新
男,1937年生,浙江東陽人,中共黨員。1956年畢業於浙江省杭州衛生學校。歷任省衛生廳科教處副處長、省醫科院黨委副書記、浙江中醫學院人事處長、統戰部長、浙江省七屆政協委員、五屆僑聯委員。
樓開泰
又名樓之聲,男,1938年生,浙江東陽巍山鎮王西塘村人,1988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1956年東陽中學畢業,考人西北工業大學發動機設計專業學習,1960年畢業,分配在成都發動機公司設計所工作,歷任設計員、設計室主任。1984年調四川省總工會工作,任四川省職工技術協會副會長和技協辦公室主任(後改處級調研員),併兼任四川省發明協會副幹事長。曾主持過兩種型號發動機新式燃燒室的研製,獲航空工業部獎勵。主編《某某型發動機結構分析與使用維護說明書》。發表論文“試論蒸髮式環形燃燒室”、“燃燒室擴壓器流阻係數的一種新算法”、“淺析環形擴壓器當量擴張角的幾種算法”、“搞好巨觀控制,促進微觀搞活”和“對技術交易中違約的判定”等。“職工技協是搞活工會的活化劑”獲全國技協優秀論文二等獎。退休後受聘於成都前鋒暖通公司從事中央熱水機的開發設計工作。
樓烈英
又名震祥,男,1932年生東陽市,北江鎮大園村人。1988年晉升為高級講師。已退休,現住吳寧鎮迎暉南路125號。1954年考入南京大學,1958年畢業,曾在安徽舒城中學、東陽二中任教。1978年復職,先後在樓西宅中國小,湖溪二中、東陽教師進修學校任教。著有《中途島海戰》及《啟發式教學一例》等文。
樓永林
男,1936年7月出生。1961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土木系。然後分配到遼寧省建築科學研究所(現名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主任工程師、研究室主任,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社會兼職有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理事與減震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土建學會抗震防災分會理事長,瀋陽市建築學會岩土工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代表性著作有參加編著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抗震加固技術措施》等。1992年榮獲建設部抗震防災先進工作者稱號。
郡望堂號
郡望
東陽郡:三國吳寶鼎元年(266)置郡名東陽,以郡在瀔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東陽郡屬揚州。領長山(今金華市婺城區、)、烏傷(今浙江義烏)、永康、吳寧(今浙江東陽)、豐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龍游)、新安(今衢州市柯城、浙江衢縣)、定陽(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9縣,治設長山。
代 郡:亦稱代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始置代郡。秦朝時期先為代郡,後為代縣。漢朝初期為代國,後改回為代郡,治所在桑乾縣(今山西寧武),東漢時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陽高)。晉朝時期移郡治到代縣(今山西代縣),晉永嘉後期廢黜,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蔚縣西南一帶。北魏時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
洛 陽: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故城轄地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堂號
代郡堂:以望立堂,亦稱代國堂、高柳堂、平城堂。
東陽堂:以望立堂,亦稱縉州堂、婺州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浙江東陽大磉杞國樓氏宗譜四卷,(清)樓祥纂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昱;始遷祖為[宋]樓孟通。
浙江東陽少溪樓氏重修宗譜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東陽象塘樓氏宗譜,(清)樓繼生等纂修,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昱;始遷祖為樓秉玉。
浙江東陽大磉杞國樓氏宗譜四卷,(清)樓仲賢等纂修,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昱;始遷祖為[宋]樓孟通。
浙江東陽興賢少溪樓氏重修宗譜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十六卷,(清)樓國柄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四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東陽興賢少溪樓氏宗譜,(清)樓國順等纂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六卷,(清)樓仲振等纂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江東東陽杞國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清)樓予棠等纂修,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江諸暨楓江樓氏宗譜,(清)樓實蕃纂修,清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淮。
浙江會嵇上顯潭樓氏宗譜,(清)樓祈龍修。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東陽興賢少溪樓氏宗譜六卷,首一卷,(清)樓啟登等纂修,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家乘,(清)樓隆悅等纂修,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八卷,附一冊,(清)樓元黨等纂修,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義烏善溪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宋]樓焰;始遷祖為[宋]樓景榮。
浙江東陽峴陽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清)樓汝煌,樓永奎纂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浙江東陽興賢少溪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諸暨暨陽浣江樓氏宗譜,(清)樓汝球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元]樓亨三;先祖為[元]樓亨四。
浙江會嵇上顯潭樓氏宗譜三卷:(清)樓維城等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隋]樓璽;始遷祖為[宋]樓皓雲。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十卷,(清)樓元魁等纂修,清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清)樓錫蕃等纂修,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浙江諸暨暨陽樓氏宗譜,(清)張棣萼等纂修,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冕。
浙江東陽興賢少溪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浙江浦江浦陽靈溪樓氏宗譜四卷,(清)樓廣愔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諸暨暨陽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冕。
浙江義烏黌東樓氏宗譜九卷,(清)樓杏春等纂修,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明]樓苗、樓廣二。
浙江義烏清溪樓氏宗譜,(清)樓尊敏等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始遷祖為[漢]樓千四。
浙浙江義烏東門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明]樓苗、樓廣二。
浙江諸暨楓江樓氏宗譜,(清)樓連萼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淮。
浙江諸暨暨陽浣江樓氏宗譜,(清)樓英泉等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元]樓亨三;先祖為[元]樓亨四。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清)樓鴻盓纂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諸暨暨陽楓溪樓氏宗譜二卷,(清)樓皐本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明]樓序九。
樓氏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樓正。
浙江東陽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武周]樓仁能。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十一卷,首一卷,(清)樓忠鏞等纂修,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家乘十卷,(清)樓懋鐆等纂修,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浦江浦陽文溪樓氏宗譜十三卷,(清)樓德森纂修,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十卷,(清)樓文祥等纂修,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諸暨暨陽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冕。
江義烏黌東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明]樓苗、樓廣二。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八卷,(清)樓鴻盓纂修,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東陽興賢少溪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良奇。
浙江義烏清溪樓氏宗譜,(清)樓步進纂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始遷祖為[漢]樓千四。
浙江義烏東門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明]樓苗、樓廣二。
浙江浦江浦陽靈溪樓氏宗譜四卷,(清)樓開琛纂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諸暨楓江樓氏宗譜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二卷,(清)樓錦榮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淮。
浙江諸暨樓氏宗譜,(清)樓任賢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元]樓亨三;先祖為[元]樓亨四。
浙江義烏梅溪夏演樓氏宗譜二十三卷,(清)樓鴻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楫。
浙江浦江浦陽文溪樓氏宗譜,(清)樓占魁纂修,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八卷,(清)樓鴻盓纂修,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樓氏家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樓正。
浙江寧波甬東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明]樓癚。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浙江慈谿航慈谿西樓樓氏宗譜四卷,(清)樓開清等纂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溪。
浙江義烏善溪樓氏重修宗譜八卷,著者待考,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宋]樓焰;始遷祖為[宋]樓景榮。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浦江浦陽文溪樓氏宗譜十六卷,(清)樓汝蘅纂修,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義烏溪藕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禮。
浙江義烏溪後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禮。
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鈔本。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諸暨樓氏宗譜,[作者不詳,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元]樓亨三;先祖為[元]樓亨四。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寧波餘姚樓氏宗譜八卷,(民國)樓占彪纂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儷。
樓氏家譜,著者待考,民國9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樓正。
浙江浦江浦陽泮南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義烏清溪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漢]樓千四。
浙江義烏梅溪夏演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楫。
浙江浦江浦陽文溪樓氏宗譜十六卷,(民國)樓開筠纂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浦江浦陽靈溪樓氏宗譜五卷,(民國)樓廣燦等纂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義烏梅溪樓氏宗譜十八卷,(民國)樓文沅等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睪。
浙江蕭山仙岩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唐]樓彥孚;始遷祖為[唐]樓士器。
浙江義烏東門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始祖為[漢]樓重玉;先祖為[明]樓苗、樓廣二。
浙江東陽杞國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唐]樓昱。
浙江諸暨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元]樓亨三;先祖為[元]樓亨四。
浙江浦江浦陽文溪樓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浙江浦江浦陽樓氏合族宗譜,(民國)樓坦然纂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註:始遷祖為[宋]樓全;該支名人為[宋]樓愔。
字輩排行
河南原陽樓氏字輩:“孟仲百和季顏淵本世同”。
宗祠用聯
八言通用聯
廣德湖田,辟成千頃;
君卿唇舌,見重五侯。
——佚名撰樓姓過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奉化人樓異,字試可,元豐年間進士,徽宗時任本州知州,開墾廣德湖為水田七百二十頃,每年可收三萬六千石谷。後歷官徽猷閣直學士、平江知府。下聯典指西漢齊人樓護,字君卿,目為父親行醫,所以小時候讀了不少醫書,後學經、傳,任京兆吏。與谷永(字子云)同為成帝的舅父王氏五侯(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時)的上客,當時長安有說:“穀子雲筆札,樓君卿唇舌”,是說他為人守信用。後舉方正,歷官諫大夫、天水太守,封息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