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縣教育志》是王一平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樅陽縣教育志
- 作者:王一平
- 出版時間:2010年06月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按照“詳今略古”的原則,實事求是地記述樅陽縣教育的史實,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的統一。 二、本志的主體為:概述、大事記、主志、附錄、人物傳,輔以圖表照片。概述、大事記採用編年體,主志按照歷代編寫志書“事以類從”的慣例,分類編排,採用章節體記述。有關附錄列於主志之後,卷首列序言、凡例,卷末有編後記。
作品目錄
封面
樅陽縣教育志
《樅陽縣教育志》編纂委員會及編纂人員(2008年3月成立)
原《樅陽縣教育志》稿編纂委員會及編纂人員(1989年1月成立)
原《樅陽縣教育志》稿編纂委員會及編纂人員(2001年3月成立)
圖片
1980年11月26日,將軍、外交家、藝術家黃鎮視察浮山中學
2000年4月8日,新華社原社長穆青在浮山中學視察並題詞
1993年6月20日,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盧榮景(左四)、省委副書記方兆祥(左二)視察樅陽教育工作
2002年12月14日,浮山中學校友汪旭光院士(左三)回到母校
中共樅陽縣委書記汪恕東接見學生演員
樅陽縣人民政府縣長何謙(右一)在周潭中學
局長:王一平(中) 副局長:胡學東(右三)、何嗣根(左二)、方國棟(左三)、房麗萍(左一)紀檢組長:王柏松(右二) 辦公室主任:周玉衡(右一)
樅陽縣人民政府嘉獎令
部分獎牌
表彰大會
匯報會
座談會
現場會
培訓會
教研會
局辦公樓
浮山中學
樅陽中學
樅陽三中
會宮中學
橫埠中學
白雲中學
其林中學
周潭中學
湯溝中學
縣職教中心
牛集職高
縣特教學校
實驗中學
振陽公學
皖樅學校
樅陽二中
宏實中心學校
湯溝中心學校
浮山中心學校
函山中心學校
錢鋪中心學校
樅陽縣樅陽國小
縣示範幼稚園
縣第一希望國小(陳瑤湖)
周潭鎮輔導國小
橫埠鎮育才國小
鐵銅鄉三洲輔導國小
項鋪鎮東邊國小
金社鄉竹湖國小
白梅鄉孫畈輔導國小
浮山鎮雙花國小
會宮鄉輔導國小
麒麟鎮陽和國小
錢橋鎮府君國小
義津鎮義津國小
白湖鄉公塥輔導國小
官埠橋鎮輔導國小
雨壇鄉輔導國小
文藝活動附圖
體育活動附圖
書法 王一平 縣教育局
國畫 寒露凝香 陶凌傑 白雲中學
書法 王發暉 浮山國小
油畫 涅槃 榮雲 浮山中學
樅陽縣學校分布現狀圖
弘揚優良傳統 譜寫教育新篇(序一)
秉承傳統文化 開啟和諧心智(序二)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組織機構
第一節 教育行政機構
一 局行政機構
二 基層教育行政機構
三 學校管理機構
第二節 黨群組織
一 共產黨組織
二 青年團組織
三 工會組織
四 學生組織
第三節 學校設立與人事管理
第二章 教師
第一節 教師隊伍及結構
第二節 教師待遇
一 政治待遇
二 經濟待遇
第三節 業務進修
第四節 教師資格與任職資格
一 教師資格
二 教師資格過渡與認定
三 教師中、高級職務評聘
附
第三章 儒學教育
第一節 縣學
第二節 義學社學
第三節 書院
一 書院的起源和衰亡
二 書院的管理
三 書院的生源和學生待遇
四 書院的教學與考試
第四節 私塾
一 私塾的發展和衰亡
二 私塾的形式
三 私塾使用的教材
四 私塾的教學方法
五 私塾的改良
六 私塾的學規
七 塾師的資歷和待遇
第四章 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
第一節 幼兒教育
一 教育形式與規模
二 保教宗旨
三 課程設定
四 教學活動
五 品質教育
六 健康教育
七 幼兒教師
八 幼稚園選介
第二節 特殊教育
一 特殊教育發展概況
二 樅陽縣特殊教育學校
第五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國小教育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制
附
第三節 課程設定
第四節 教育與教學改革
第五節 學校選介
一 樅陽國小
二 湯溝鎮輔導國小
三 義津鎮義津國小
四 浮山鎮鞠隱國小
五 礪須國小
六 浮山鎮輔導國小
七 官埠橋鎮輔導國小
八 白湖鄉公塥輔導國小
九 錢鋪鄉輔導國小
十 老洲鎮沙池輔導國小
十一 白梅鄉孫畈輔導國小
十二 橫埠鎮左崗國小
十三 橫埠鎮紅燈國小
十四 金社鄉竹湖國小
十五 義津鎮楊灣國小
十六 陳瑤湖鎮輔導國小
十七 樅陽縣第一希望國小
十八 函山鎮掃帚國小
十九 鐵銅鄉三洲輔導國小
二十 周潭鎮輔導國小
二十一 鳳儀鄉輔導國小
二十二 橫埠鎮育才國小
二十三 湯溝鎮儀山國小
二十四 長沙中心學校
二十五 雨壇鄉輔導國小
二十六 錢橋鎮府君國小
二十七 會宮鄉敦化國小
二十八 老洲鎮老灣國小
二十九 麒麟鎮陽和國小
三十 錢鋪鄉黃山國小
三十一 樅陽鎮青山國小
三十二 項鋪鎮石溪國小
第六章 普通中學教育
第一節 普通中學教育發展概況
第二節 學制
第三節 課程設定
第四節 教材
第五節 教學方法與教學改革
第六節 學生成績考查
第七節 升學與就業
第八節 普通高級中學簡介
一 浮山中學
二 樅陽中學
三 樅陽縣第三中學
四 會宮中學
五 橫埠中學
六 錢橋中學
七 白雲中學
八 周潭中學
九 湯溝中學
十 其林中學
第九節 普通初級中學選介
一 樅陽縣第二中學
二 函山中學
三 老洲中學
四 長鳳中學
五 橫山初級中學
六 宏實中心學校
七 長河初級中學
八 青山初級中學
九 面山中心學校
十 湯溝中心學校
十一 儀山初級中學
十二 桐貴初級中學
十三 陳瑤湖中心學校
十四 周潭中心學校
十五 將軍初級中學
十六 橫埠中心學校
十七 雲嶺初級中學
十八 項鋪中心學校
十九 白湖中心學校
二十 宮青初級中學
二十一 麒麟中心學校
二十二 陽和初級中學
二十三 義津中心學校
二十四 牛集初級中學
二十五 浮山中心學校
二十六 會宮中心學校
二十七 雨壇中心學校
二十八 官埠橋中心學校
第七章 師範教育與職業教育
第一節 師範教育
一 師範教育發展概況
二 學制與課程設定
三 樅陽師範學校
第二節 職業教育
一 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二 學校簡介
第八章 民辦教育
第一節 民辦教育發展概況
第二節 民辦學校選介
一 私立菁華中學
二 私立高甸初級中學
三 私立鷂石初級中學
四 龍山民辦初級中學
五 樅陽實驗中學
六 樅陽縣振陽公學
七 皖樅職業技術學校
第九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成人教育機構
第二節 農民業餘教育
第三節 幹部和職工教育
第四節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
第五節 成人文化學校選介
一 樅陽縣電大工作部
二 周潭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第十章 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節 教育宗旨
第二節 思想教育
一 社會理想教育
二 革命傳統教育
三 時事政策教育
四 “學英雄、樹新風”活動
五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第三節 品德教育
一 道德教育
二 勞動教育
第四節 愛國教育
第五節 法紀教育
第六節 傳統文化教育
第七節 師德教育
第十一章 科技文藝與體育衛生
第一節 科技文藝活動
一 科技活動
二 文藝活動
第二節 體育
一 體育教學
二 體育競賽
第三節 衛生
一 學校衛生管理
二 防範“非典”
三 防範“禽流感”
四 防範血吸蟲病
第十二章 招生考試
第一節 科舉考試
第二節 國小招生考試
第三節 初級中學招生考試
第四節 中等學校招生考試
一 普通高級中學招生考試
二 職業學校招生考試
第五節 高等學校招生考試
一 普通高考
二 成人高考
三 自學考試
第十三章 學校建設
第一節 校舍建設
第二節 教學儀器設備
一 實驗儀器
二 電化教學設備
三 圖書館(室)
第三節 勤工儉學
一 勤工儉學的發展
二 勤儉建校活動與成果
三 校辦種植業與飼養業
四 校辦工廠
五 勤工儉學先進單位選介
第十四章 教學研究
第一節 教研機構
一 縣教研室
二 鄉鎮教研站
三 中學教研室
第二節 教研工作
一 教研活動
二 學科競賽
三 以研興教
第三節 教育教學評選
一 優質課評比
二 教學骨幹評選
三 教育教學優秀獎評選
第四節 教研論文選編
一 語文教學
二 數學教學
三 英語教學
四 物理教學
五 化學教學
六 政治教學
七 歷史教學
八 地理教學
九 教育研究
第十五章 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督導
第二節 學籍管理
第三節 教育經費管理
一 教育經費來源
二 教育經費使用
三 中國小財務管理
第四節 學生資助
一 “兩免一補”
二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助學金
三 貧困大學生資助
四 彩票公益金資助
五 獎學金
第五節 安全管理
一 安全管理概況
二 食品安全
三 校舍安全
四 交通安全
五 預防溺水
六 應急救援
第六節 先進單位表彰
第十六章 人物
第一節 名人傳略
方學漸
方以智
錢澄之
方苞
劉大櫆
姚鼐
吳汝綸
楊澄鑒
吳樾
楊鼎金
吳芝瑛
李光炯
倪梅軒
方琛
張皖光
吳元白
任銳
唐爾熾
許輯堂
吳風斧
李忠安
光升
房秩五
王風標
楊省初
鮑朋成
李相勖
何子誠
方雯仙
施普
方東美
周捷飛
餘光烺
李相珏
吳宗來
張方文
房師亮
朱光潛
朱雀橋
劉聲遠
朱伯健
黃鎮
朱子清
慈雲桂
光仁洪
李相珪
張海鵬
方不圓
王曉玲
第二節 先進人物表彰
第三節 樅陽籍人士獲博士、碩士學位名錄
第十七章 藝文選萃
第一節 散文
第二節 詩歌
附錄
一、重要資料選存
二、重要文告輯存
三、教育信息摘編
編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