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治鎮

樂治鎮

樂治鎮為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下轄的一個鎮·土地肥沃,土屬質沙土和黃泥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面積20879畝,其中田2400畝,土17823畝,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烤菸等農作物,1995年糧食產量達7000噸,是全縣糧食主產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樂治鎮
  • 別名:五區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3307
  • 地理位置:貴州省納雍縣
  • 面積:89.2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貴F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氣候,地質特徵,名勝古蹟,旅遊景點,下轄,

地理位置

位於縣城東北面,鎮駐地距縣城15公里,東經105度25分至105度46分,北緯26度27分至26度53分,東鄰老凹壩鄉,西接王家寨鎮和沙包鄉,南連老凹壩鄉和王家寨鎮,北與大方縣的牛場、馬場兩鄉與河交界。

歷史沿革

樂治明清時稱臥這,民國時稱臥這貓場,取長治久安之意。1941年前隸屬大方縣,後劃歸納雍。1953年由樂治、蠶箐、高梘三個鄉合為樂治鄉,1958年建樂治人民公社,碓叉鄉一真是分開的。1984年分出蠶箐建樂治鎮,1991年由樂治鎮、碓叉鄉、蠶箐鄉三鄉合併而成為樂治鎮,全鎮轄18個村,1個居委會,151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穿青、苗、彝、仡佬、南京等少數民族5933戶,27035人,鎮駐樂治街上,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氣候

樂治鎮屬高山丘陵地帶,中間平坦開闊,境內有羅家大坡、薄刀箐等山峰,最高海拔1854.9米,最低海拔1075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240天。

地質特徵

發展林業有一定的條件,森林覆蓋面積2600畝,適宜於杉木和以杉為主的針闊葉樹的生長,宜林面積1萬餘畝,畜牧業有一定的發展,有大牲畜3450頭(匹),生豬存欄10080頭,牧地及草坡6200畝。
文化衛生髮展比較快,解放初僅有一所國小,學生不到200人,教師10多人,現有中學一所,教師60人,學生800人,有國小17所,學生25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有鎮醫院村衛生院各2所,衛生員34人。

名勝古蹟

樂治街上建有烈士墓一座,安葬解放納雍時我軍四十七師一四一團在樂治剿匪英勇犧牲的14名戰士。
名勝古蹟有洪武年間(1363-1393)安氏家庭所建的宣慰府第,面積約1萬平方米,共分五級,主房三級,為宮殿式建築。另闢住宅區,建有繡樓、銀庫、廚房、地道等。這些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民間藝術風格,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景點

樂治鎮“烈士陵園”
樂治鎮烈士陵園,在樂治鎮街上村移民街,距鎮政府500米,是樂治鎮的紅色文化旅遊景點。
來到這裡,遊客可以聆聽著老一輩人講述著紅軍四十七師一四一團的14名戰士在解放樂治時與土匪搏殺過程中英勇犧牲的故事,感受烈士們的忠勇之氣,讓靈魂接受洗禮。
樂治鎮“烈士陵園”樂治鎮“烈士陵園”
當年,為了解放樂治區人民,先烈們回響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一師一四一團三營七連的全體官兵奉命進住樂治區,展開剿匪鬥爭,他們出沒於槍林彈雨之中,英勇殺敵,浴血奮戰,於一九五0年解放了樂治區人民,在整個剿匪鬥爭中,四十八名解放軍戰士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結束了短暫的人生,但他們的功績始終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共存。
樂治鎮石母豬洞
貴州省納雍縣樂治鎮石母豬洞,位於縣城東北。距縣城16.67公里。海拔1510.米,東徑105度25分至105度46分,北緯26度27分至26度53分左右,面積89.27平方公里。東鄰織金縣,是織金。納雍結合處,是畢節至織金洞。大方至織金洞的必由之路。
樂治鎮石母豬洞樂治鎮石母豬洞
洞內形態豐富,天然塑造的洞府迷宮,鬼虎神工的石柱石筍,亦真亦幻的神奇景觀,神妙莫測的崎嶇窄道,氣勢恢弘的獨特造型,美不勝收的溪水河流,真讓人心魄震撼,嘆為觀止。是一個難有的旅遊勝地。

下轄

(總計18個)
黃泥沖、蠶箐、台沙、法起、石母豬、塘邊、塘壩頭、家車、碓叉壩、沙子沖、高梘槽、大營、樂治、青槓、岩背後、戛泥壩、楊家灣、史家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