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律學是樂學和律學的統稱。是聲學、數學和音樂學的交叉學科。主要內容是探討音樂所使用的調式和音律之間的調性和音程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律學
- 別名:樂學、律學
樂律學是樂學和律學的統稱。是聲學、數學和音樂學的交叉學科。主要內容是探討音樂所使用的調式和音律之間的調性和音程關係。
樂律學是樂學和律學的統稱。是聲學、數學和音樂學的交叉學科。主要內容是探討音樂所使用的調式和音律之間的調性和音程關係。簡介一般而言,律學研究的種類有五度相生律(與中國古代“三分損益法”相似)、純律、十二平均律、琴律,以及中...
中國古代樂律學(theory of tone-system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樂律學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研討音樂基本原理與基礎技術理論的一個跨越若干個有關學術分支的綜合學科。今按樂律學的概念、基本內容與歷史發展分 3個方面分述如下:樂律學的概念 樂律學的現代概念,大體上含著“樂學”與“律學”兩方面,而在古代,兩者...
《中國傳統樂律學》是2020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相傳的正史書志的編修中,一直延續律曆志的寫作傳統,即便沒有專門的律曆志,也會對樂律制度有相當篇幅的論述。其中,生律法的自然依據,包括諧音列所含的自然音程,以及五度相生律、純律、平均律、七分七倍生律、十一倍生律、十三分生律...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樂律學理論研究》是一本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尹蕾,薛冬艷。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思想文化視角,探討中國古代樂律學與天文曆法、陰陽五行、國家禮制等層面的關係,強調回歸歷史語境,以綜合思維觀審視與看待律學問題,探討樂律學之於文化層面的本質與深層涵義。內容由宇宙生成論...
《中國古代樂律學概論》是2011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其射。作者簡介 陳其射,安徽當塗縣人。1947年生於南京。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音樂學院中音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律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中國音樂教育學會會員。長期致力於中國...
古代樂律學名詞是十二律,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種、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十二律又分為陰陽兩類,凡屬奇數的六種律稱陽律,屬偶數的六種律稱陰律。另外,奇數各律稱“...
在音樂考古學的新發展中引出有關律學研究的新課題。律制 琴律是一種非平均律的體系。在律制問題上兼含三 分損益法和純律三度音系生律法。它是靈活運用兩種生 律法、或稱複合律制的一種多變的體系。律制上的這種 特點決定於琴徽的弦長比,琴的取音方法,兼采兩種律 制的調弦法,並與琴調及琴的旋宮方法...
《中國樂律學百年論著綜錄》是2008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樹群。本書作為新世紀的樂律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律、調、譜、器分類為研究者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工具。作者簡介 郭樹群,天津音樂學院教授、《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常務副主編,曾任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系主任、科研處長。長期從事中國古代音樂...
《中國樂律學新論/音樂與舞蹈研究文叢》是2016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玉卿。內容簡介 《中國樂律學新論》為中國樂律學研究*作,大約30萬字,採擷了溫州大學音樂學院近年來樂律學研究的重要成果。這些成果涵蓋律、調、譜、器、聲、腔、體、拍等方面,採用文獻學、考古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本*以“...
四宮,是中國傳統樂律學在民族音樂實踐中最常見、最普遍的宮調系統。中國古代的俗樂或現存傳統樂種(民間音樂)所用的宮調系統,一般以“四均”為主。簡介 四宮 four fundamental keys “均”是音階七音的律位,這七音相互間有連續純四、五度關係,可按五度鏈順序排列(見旋宮);一“均”就是一個調域。
《東亞樂律學新探》是一本2020年出版的圖書,由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東亞地區的樂律學理論有著兩千多年的學術傳統,同東亞地區的傳統文化以及漢字文化圈的音樂理論體系密切關聯,是一種具有鮮明東方特色的音樂理論體系,同東方哲學、數學、天文學等學科有著密切聯繫。本書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出版價值,對於我國...
《笙管音位的樂律學研究》是2002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振濤。作者介紹 張振濤,1955年生,籍貫山東。1995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中國音樂學》主編,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理事,聯合國教科文...
《鋼琴音響的樂律學研究初探》是2007年8月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濤。本書講述了鋼琴之所以有“樂器之王”的美稱,除了它有廣闊的音區、宏大的音量、自由轉調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變化無窮的和聲復調音響以及與此相關的極其豐富的律學蘊涵。編輯推薦 “鋼琴音響的樂律學研究”(“Research on...
第七章 中國近現代樂律學研究狀況 第一節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律學研究 一、在律學研究中引進歐洲的聲學、數學方法 二、對東西方律制進行比較研究 第二節 20世紀下半葉的樂律學研究 一、琴律研究 二、對曾侯乙編鐘銘文的律學內涵之研究 三、琴律研究方法體系化 四、有關笛律的研究 五、有關中立音的研究 最後...
《黃鐘大呂:東亞樂律學會第1-6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2011年 套裝上下卷)》就東亞各國家的樂律學研究議題展開了深入地探討,分別涉及到了朝鮮時代的樂律學文獻、日本古文獻中的高麗樂研究、當前韓國樂律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研究發展方向、曾侯乙鐘銘中的古文字研究、中韓樂律圖解、中日樂律調...
古樂十二律是古樂的十二調。古代漢族樂律學名詞,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從黃鐘律標準音起,按照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國語·周語下》伶州鳩論樂稱“律呂不易”。《後漢書·律曆志上》載:“元和元年,待詔侯鐘律殷肜上言:‘官無曉六十律以準調音者。故待詔嚴崇具...
五音十二律,漢族樂律學名詞,是古代的定音方法。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五音”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五音 具體解釋 (1)《靈樞·邪客》中把宮、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與五臟相配:脾應宮,肺應商,肝應角,心應徵,腎應羽,此為五臟正音。相傳是由中國...
“三分損益”雖然推演出“十二律”,但計算到最後一律時卻不能循環復生,它是一種不平均的“十二律”,各律之間含有大、小半音之別。因此,為了尋求一種可以自由地旋宮轉調的平均律制,就成了兩千多年來樂律學家們孜孜以求的理想。漢代著名律學家京房(前77一37)沿著五度相生的方法連讀推算下去,至第53“色...
蒲亨建,男,現為華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與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1988年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理論專業,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樂律學、民族音樂學、音樂史學。迄今在《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學》、《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等核心期刊及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90餘篇...
伶州鳩,是中國周景王(公元前544~前520在位)時的樂官。據《國語?周語》記載,周景王在公元前522年曾問樂律於伶州鳩。他的回答成了中國樂律學史上最早的名篇。伶州鳩除了借論樂來諷諫景王不要“匱財用,罷民力,以逞淫心”外,還講了許多樂律學知識。他按六陽六陰的順序列舉了黃鐘、大呂、太簇、夾...
過去學界認為在自先秦以來浩繁的樂律學文獻中,這組數據是個孤例,1985年發現的天水放馬灘秦簡,則不僅為淮南律數提供了更早的源頭,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已經擁有的樂律學認識。含義 三分損益包含“三分損一”、“三分益一”兩層含義。三分損一是指將原有長度作3等分而減去其1份,即:原有長度×(3-1)/3=生得...
王慶沅,男,1938年9月出生,江蘇南京人。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家、國家二級作曲家。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興山民歌”的發現與整理人。《中國樂律學史》課題組研究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湖北音樂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宜昌市音協副主席。王慶沅深山求索半世紀...
《律呂正義》是清康熙玄燁敕撰音樂著作。四編,一百二十五卷。《律呂正義》中國清代康熙、乾隆兩朝宮廷敕撰的,以樂律學為主要內容的音樂百科專著。分上、下、續編,後又增加了後編 。上編有《正律審音》和《旋宮起調》兩章,論述歷代有關十二律損益相生之說,總以復古為歸宿。該書觀點承認明代樂律學家朱載堉...
《樂書要錄》是唐代武則天敕撰,元萬頃等參修樂律學書,共十卷。內容簡介 現存五、六、七卷,余皆散佚。第五卷裁“辨音聲”、“審聲源”、“論七聲相生法”、“論三分損益通諸管弦”等九目,第六卷載“紀律呂”、“乾坤唱和義”、“謹權量”、“審飛候”等四目,第七卷載“律呂旋宮法”、“識聲律法...
陳應時(1933年-2020年6月12日),男,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音樂史學會、中國樂律學學會顧問。2020年6月12日8:45中國音樂史學家、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陳應時去世,享年87歲。人物生平 1959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專業,1964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理論專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陳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