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壽堂
- 年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
- 建築原因:乾隆為了給母親慶祝六十大壽所建
- 結構:按照宮廷原狀陳列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名字由來,歷史文化,房間陳設,文物遺存,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遊樂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樂壽堂殿內設寶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風。座旁有兩隻盛水果聞香味用的青龍花大磁碟,四隻燒檀香用的九桃大銅爐。西套間為臥室,東套間為更衣室。室內紫檀大衣櫃為乾隆時遺物。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這裡的玉蘭花很有名,現在邀月門前一株是乾隆從南方移植來的。
樂壽堂原為兩層建築,鹹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時,改成現在的式樣,並成為西太后慈禧在頤和園內的寢宮。樂壽堂按照宮廷原狀陳列,中間為起居室,西套間為寢宮,東套間為更衣室。起居室內,用名貴木材紫檀雕制的相當精緻的“御案寶座”,設定在室內中間,在其後有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將室內照的格外寬敞。在其兩側,插列有孔雀羽毛掌扇。這對羽毛掌扇,不僅相當精緻,而且能點綴出西太后慈禧的威儀。
名字由來
其實,“樂壽堂”的“樂壽”二字,追溯起來,出自《論語——雍也》篇,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乾隆皇帝在《御製詩——樂壽堂》里,亦有自注,他說:“向以萬壽山背山臨水,因名其堂曰‘樂壽’。屢有詩,後得董其昌《論古帖》,知宋高宗內禪後,有樂壽老人之稱,喜其不約而同,因此名寧壽宮書堂,以待倦勤後居之。”
歷史文化
從敗家石到青芝岫
這么一塊大石頭,是怎么運到頤和園來的呢?
相傳,這塊山石原來出在房山縣的深山裡。明朝有個大官叫米萬鍾,他愛石成癖,在他的海淀勺園里,蒐集陳列著許多奇峰怪石。他發現這塊大青石以後,非常喜歡它,就決心運回勺園。可是這塊石頭太大太重了,人抬不起,馬拉不動。這時候有人給他獻策說:古代秦始皇修萬里長城時,採取修冰道的辦法搬運山石,現在為什麼不可以試一試?米萬鍾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就雇了好多民工,先修起一條大道,又在道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等到數九寒冬,就提水潑路,凍成了一條冰道。當時還有人給這條冰道編了一段歌謠,說:“彰義門,修得高,大井、小井、盧溝橋;盧溝橋,長又長,過了長辛店是良鄉;良鄉塔,漫山坡,過了豆店是琉璃河……”大道一直修到了房山大石窩。直到如今,房山、豐臺還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子呢。米萬鍾為運這塊大青石,不知道花了多少錢!石頭運到良鄉,他家的財力就消耗完了,只好把它丟棄在路旁。當時的人們,就把這塊大青石叫做敗家石。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到西陵祭祖回來,走到良鄉看到了這塊奇異的大青石,就問大臣劉墉:“這塊大青石,為何棄置路旁?”劉羅鍋子很會揣度皇帝的心思,見他看上了這塊山石,就說:“這是明朝米萬鍾在房山大石窩發現的一塊靈石,他想運回海淀,但是這塊靈石嫌到米家去是大材小用,就蹲在良鄉不走了。”乾隆聽說山石有靈,只有皇家才配享用,就傳下聖旨,叫文官下轎,武官下馬,點著香火,參拜靈石,還限期把敗家石運到清漪園。
那時候,樂壽堂的院牆已經修好,敗家石太大,只好拆門運進院裡。皇太后聽說了,以為敗家石本來就是不祥之物,要是再“破門”而入,那更不吉利了,她就出面勸阻。皇太后發了話,乾隆也不敢違拗,但是看著這塊靈石扔在門外,也不甘心。後來,還是劉羅鍋子給他出了主意,說這塊大青石形似靈芝,會給皇家增添瑞氣,象徵著人壽年豐,皇基永固!只有放置在樂壽堂前,才最為適宜;如果棄置荒野,那倒是很不吉利的。乾隆把這番道理向皇太后一講,太后轉憂為喜,讓快點把大青石運進樂壽堂來。乾隆稱心如意,就賜名“青芝岫”,又揮筆題寫了“神瑛”“毓秀”四個大字,還命大臣們題字寫詩,都刻在大青石上。從此,這塊青芝岫就名滿天下了。
在“御案寶座”的兩端,還陳列有盛果子用的一對青花大果盤。每一盤能堆放四五百隻各色水果。這是專供聞“味兒”的。在起居室的四角,還配置有四隻鍍金九桃大銅爐,專供點燃檀香調節室內空氣的。在中間還有兩張“八仙魚桌”,製作得相當講究:桌面為兩層玻璃結構,夾層嵌制以“(溪鳥)(勒鳥)木”——水鳥名和用象牙雕成的相當精緻的“亭台樓閣”。其下,為方形魚槽,可放養“金魚”。美麗的金魚穿游在“亭台樓閣”之間,從而得到美的享受。
樂壽堂也是慈禧居住的地方,門廳稱"水木自親"。"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帝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堂內西內間為慈禧寢宮,東內間為更衣室,正廳設有寶座、御案、掌扇、屏風等。寶座前置有名貴的青花瓷大果盤和4隻鍍金九桃大鋼爐,均為慈禧生前原物。堂階兩側對稱排列銅鑄梅花鹿、仙鶴和大瓶,為取諧音"六合太平"之意。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據說樂壽堂是中國首次安裝電燈的地方,慈禧太后是第一個使用電燈的人。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1903年有位德國商人想發大財,竭力要將西方電氣商品打進中國市場,但慈禧反對。外國商人懂得,要想打開中國市場,首先必須讓慈禧帶頭用電燈。於是使用金錢暗地重賄了慈禧的貼身太監李連英。 他們趁慈禧外出之機偷偷地將電燈安裝上了。待傍晚時,慈禧從外面回來一進樂壽堂就質問:我一走,你們幹嗎就在我殿內張掛那么多的各色"茄子"?但李連英只是叩頭請安,笑而不答。然後恭問:老佛爺,該上燈了嗎?慈禧說:上。李迅速將門後的電燈開關打開,即刻五顏六色的燈光大放異彩。慈禧好奇而驚喜地問:這些茄子怎么下子全亮起來了,究竟是些什麼玩藝兒?!李便畢恭畢敬地奏道:這就是電燈,並說明用電燈的方便、乾淨、明亮、安全,老佛爺用上它可以添福添壽呢!從此慈禧便用電燈,中國各大城市慢慢開始用電了。
房間陳設
清漪園初建時,樂壽堂為2層建築,是乾隆帝侍奉母親休息的地方。由於乾隆的母親信佛,堂的上層布置成佛堂陳設,供其燒香膜拜。堂內的陳設布局是:明間正中安設地平、寶座、宮扇、照背。地平兩邊安設高足香幾、書案,几案上放置蓋匣、冊頁。案下設盆景。地平前設有蓋火盆、有蓋鼎爐。靠東牆安放幾腿案,上設聖訓。真假門兩邊面東安18屏曲尺圍屏。堂內面東還安有寶座、高足香幾、包廂床、冠架、炕桌、炕案、炕屏、繡墩、寶椅、掛屏、插屏鏡、三足鼎、冊頁、橄欖缸、滿尺盤等物。寢室面南安包廂床,罩外靠東牆安琴桌,靠西牆安穿衣鏡。樓上正中安放地平、寶座,插屏、琴桌、包廂床、冠架、香幾、炕案、青玉刻萬壽山樂壽堂寶、掛屏。西南間內有包廂床、容鏡 、冠架、炕案、書格,罩內靠西牆安供桌,上設佛龕,內供石胎、銅胎佛像。牆上還貼畫像佛,供奉五供、經書。淨房內設有銅盂爐、瓶盒。
鹹豐十年(1860年)以後,樂壽堂原有的幾千件陳設,只剩下了1個未燒壞的四足銅爐和1個殘破的盤子。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時,將樂壽堂改為單層建築,作為自己的寢宮,重新置辦的陳設堂皇富麗。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陳設冊記錄:樂壽堂中有花觚、爐等古銅器223件,各式瓶、缸、罐等瓷器223件,紫檀雕龍寶座及各式硬木家具178件,大理石太少獅插屏、玻璃蝶式茶几、各式鐘錶、如意、手風扇、音樂櫃、鏡子、燈具、炕魚桌等天字號陳設248件,總計416項872件陳設物品。清宮太監回憶:“西太后對丈許高的穿衣鏡、自鳴鐘特別偏嗜,她寢宮內這兩樣東西特別多。各式鐘錶叮叮咚咚的響聲對慈禧太后起催眠作用”。此時期堂中的陳設除了慈禧太后喜愛的珠寶、裝飾外,很大一部分是與帝後生活相關的必需品,還出現了電燈、電扇、唱機、外國香水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