槳距角

槳距角

槳距角(Pitch Angle)也稱節距角,出自航空的螺旋槳,顧名思義,就是槳葉距離上的夾角,主要原因是為了找一個參考平面,而這個平面又很容易被區分,所以找到了槳葉最頂端的截面,風機上的槳距角指的是葉片頂端翼型弦線與旋轉平面的夾角。風力機採用變槳距控制,通過調整葉片迎風角度,來進行功率調整的方式,槳距角β是指風機葉片與風輪平面夾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槳距角
  • 外文名:Pitch Angle
  • 別名:節距角
  • 含義:槳葉距離上的夾角
  • 風機上槳距角:葉片頂端翼型弦線與旋轉平面間
  • 領域:風力發電
簡介,調節目的,與風能利用係數關係,變槳距調節運行控制,

簡介

對於一定的葉片而言,槳距角β是一個重要的參數。β定義為葉素弦長(即翼型的前後緣連線)與風輪旋轉平面的夾角。對於失速型定槳距風力機而言,槳距角β為一靜態角,該角度取決於葉片的安裝情況,對可變槳距風力機而言,可以通過調節槳距角β來改變葉片的攻角α。
攻角攻角
攻角α是影響葉片氣動性能的關鍵參數之一,定義為葉素弦長與入流速度方向的夾角,對於一定葉片而言,α是一個動態角,其值將隨葉素的運動速度和風速變化。氣流通過風輪使其產生力矩,同時風輪對氣流也有影響。此時,葉素截面作用的氣流發生變化,氣流速度形成垂直和平行於風輪旋轉平面的兩個分量。引入切向氣流速度誘導因子a’和垂直風輪旋轉平面的軸向氣流誘導因子a,a’表示與旋轉平面平行的速度分量的變化,則距旋轉軸徑向距離為r處的速度分量的變化可表示為a'Ωr,a表示與旋轉平面垂直的速度分量的變化。

調節目的

提高功率不是要提高槳距角,調節槳距角的目的主要是:
(1)啟動,獲得比較大的啟動扭矩,來使葉輪克服驅動系統的空載阻力矩;
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
(2)限制功率輸出,在額定風速後,使功率平穩,保護機械和電路系統,同時可以降低載荷;
(3)剎車,提供很大的氣動阻力,使葉輪的轉速快速降低,避免機械剎車造成的慣性力太大而造成的傷害。
在風力機中,通過對槳距角的主動控制可以克服定槳距/被動失速調節的許多缺點。
變速恆頻變槳距控制的理論依據:
在風速低於額定風速時,槳葉節距角β=0°,通過變速恆頻裝置,風速變化時改變發電機轉子轉速,使風能利用係數恆定在Cpmax,捕獲最大風能;在風速高於額定風速時,調節槳葉節距角從而減少葉輪輸入功率,使發電機輸出功率穩定在額定功率。

與風能利用係數關係

在變槳距系統中,風能利用係數Cp是關於葉尖速比λ和槳距角β的非線性函式。
圖3.1圖3.1
根據圖3.1可以總結出以下規律:
a) 保持λ一定,只改變槳距角β時,易知在槳距角β=0°時,CP值最大。隨著槳距角β逐漸增大,風能利用係數Cp會明顯地減小。
b) 保持槳距角β不變,只改變葉尖速比λ值時,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某一槳距角角度,風能利用係數的最大值CPmax是唯一的;
風力發電機組在起動前,槳葉處於順槳狀態,槳距角為90°在風速大於切入風速時,槳葉向0°,方向轉過一定角度,使槳葉產生攻角葉輪開始進入工作狀態。
依據風速的大小,風力發電機組的運行狀態可以分為兩種:
(1)最大風能捕獲階段
風力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
當風速超過切入風速,而未達到額定風速時,控制系統會根據風速的大小來調整發電機轉子的轉速,讓風力發電機組始終捕獲最大風能,跟蹤最佳功率曲線輸出功率。
(2)功率調節階段
當風速超過額定風速,而沒有達到切出風速,風力發電機組的輸出功率不斷增加,風機的輸出功率會超過額定功率,由於風力發電機組的機械和電氣自身的限制,發電機組的轉速和輸出功率不可能超過極限值。風能的利用率會隨著槳距角的增大而逐漸減小,風機的輸出功率也相應減小,因此通過調節槳距角就能降低輸出功率,使之維持在額定功率附近。

變槳距調節運行控制

風力發電機組運行一般存在 5 種工況,即起動區、最大風能追蹤區、恆轉速區、恆功率區、停機區。 下面對最大風能追蹤區、恆轉速區、恆功率區進行分析。 因不同工況下控制目標不同,故變槳距控制系統採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如圖 2 所示。
圖2圖2
(1) 最大風能追蹤區(圖 2 中 AB 段): 風速處於切入風速以上,但發電機未達到額定轉速。該區域內實行最大風能追蹤控制的變速運行,此風速區間,β =0°。
(2) 恆轉速區(圖 2 中 BC 段):發電機已達到額定轉速,但風速未達到額定值。 此時輸出功率繼續上升,通過轉速控制,使風力機組處於恆轉速運行狀態,但不對槳距角進行調節,β =0°。
(3) 恆功率區(圖 2 中 CD 段): 風速達到額定風速。 隨著風速的增大,風力機輸出功率不斷增大,此時,需在轉速控制的基礎上增加功率控制,調節槳距角,控制風力機風能的吸收,使輸出功率不超過額定值。 此區域風電機組處於恆轉速、恆功率運行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