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槙文彥,1928 年 9 月 6 日出生於東京。
1953年赴美,先後獲克倫布魯克美術學院和
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1956~1965年擔任華盛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建築系助教。
1965年回到日本成立(株)楨綜合計畫事務所
1979~1989年任東京大學建築系教授。
1988年次年,於美國
密西根州Cranbrook 藝術學院學習。
1993年獲得國際建築師協會金獎和美國普利茲克建築獎。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 設計時間 | 備註信息 |
東京華哥爾藝術中心 | 1985年 | 螺旋體Spiral |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 | 1978~1986年 | |
千葉幕張展覽館 | 1988年 | 幕張Messe |
代官山集合住宅 | 1967~1992年 | |
舊金山葉爾巴·布埃納花園藝術中心 | 1991~1993 | |
藤澤一所新湘南校園的總體規劃方案 | 1992年 | |
東京體育館 | 1993 | |
慕尼黑伊薩辦公園。 | 1993~1995 | |
鹿兒島政府的霧島國際音樂廳 | 1994年 | |
神奈川政府研究生科研中心(Graduate Research Center) | 1994年 | |
東京的基督教堂 | 1995年 | |
朝日電視台新大樓
| 2003年 | |
| | |
著作 | | |
《深奧莫測的城市》、《未完的形象》、《記憶的形象》等 | |
個人獲獎 | | |
1963年 獲日本建築學會獎 1985年 獲日本建築學會獎 1987年 華盛頓大學授予名譽博士 1987年 獲Peynolds Memovial獎 1988年 獲Wolfuqd獎 199O年 獲Thomas Jefferson Medalin Architectuve獎 1993年 獲The 4th UIA Gold Medal獎(UIA金獎) 1993年 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
|
設計思想
槙文彥的設計手法靈活多變,早先是“
新陳代謝派”成員,後來受
勒·柯布西耶粗野主義影響。在日本與美國的經歷使他很自然地運用折衷主義學,重視建築與城市及環境的相互關係又使他總是強調基於日本傳統的文脈主義,以恰當的尺度表現東西方文化的融合。
楨文彥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學校建築、集合住宅建築、公司大樓和公共設施上,提出群造型和場的形成理論。他從城市設計角度對待建築創作,重視城市空間。
其作品植根於風土並具有文化品質,凝聚了東西方雙重文化的精神。1989年9月,日本《新建築》雜誌的一份調查資料表明:在日本國內受人喜愛的建築師行列里,楨文彥名列榜首。
以全球建築時代的視點俯視世界建築潮流,在多元浩繁的建築風格間隙中建立和發展獨立體系,這是貞文彥的設計方針。以尺度數碼簡練精緻地表現意匠、尊重人性、傳達情感、形成意境,這是貞文彥的設計方法。簡潔洗鍊的構成、輕快細膩的質感、溫馨雅致的格調、清風明月的純靜,這是楨文彥作品的品質。
名言
“我從來沒有建立一家大型公司的想法。當然,小型公司可能會出現視野狹窄的問題。理想的團隊應當是具有廣泛的想像力,經常自相矛盾,相互衝突,工作中充滿了動感和起伏,並最終能揚長棄弊,把想像轉化成現實的建築。設計本身是一項個性化的工作,而建築本身則是一件藝術品。”
他堅信:設計師不僅要給後人留下房屋,更重要的是要留下文化財富。因為他具有時代意義的建築作品,更因為他超越時尚的永恆精神,他榮獲 1993 年普利茲建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