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主義心理學體系

構造主義心理學體系

構造心理學是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以後,出現於歐美的第一個心理學派,它與相繼出現的機能心理學相對立。 構造心理學的主要代表是馮特和鐵欽納。這個學派受英國經驗主義和德國實驗生理學的影響,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主張心理學應該採用實驗內省法分析意識的內容或構造,並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連結成各種複雜心理過程的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構造主義心理學體系
  • 出現時間:19世紀末
  • 出現背景:心理學成為獨立的實驗科學以後
  • 主要代表:馮特和鐵欽納
  • 創始人:馮特
  • 來源國家:德國
歷史沿革,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任務和內容,參考文獻,

歷史沿革

科學的心理學創始於十九世紀末,1879年是現代心理學創始的一年,心理學的創始者是德國的一位哲學家、生理學家馮特(1823~1920),他作為獨立科學的心理學的創始人,建立了現代心理學第一個學派--構造主義,該學派從1879年開始,興盛了二、三十年。
構造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現象是簡單的“心理元素”構成的“心理複合體”,它致力於心理意識現象“構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識現象的“元素”,構想心理元素結合的方式。所以該學派又稱為“元素主義心理學”。
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馮特和其學生鐵欽納(1867~1927)。馮特及其心理學體系的主要觀點:(1)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2)元素分析與創造性綜合;(3)實驗內省法。鐵欽納一方面繼承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發展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馮特認為內省法只能用來研究簡單的心理過程,而鐵欽納則把內省法用來研究思維、想像等高級的心理過程;馮特把心理元素分解為純粹的感覺和簡單的情感,鐵欽納則把意識經驗分析為三種元素:感覺、意象和感情。感覺是知覺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緒的元素。總之,鐵欽納把心理過程分析為感覺、意象、感情,並認為感覺、意象有四種屬性,即性質、強度、持續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種屬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時間和空間上混合形成知覺、觀念、感覺、感情、情緒等心理過程。

研究對象

鐵欽鈉主張心理學的對象是經驗,但他又不同意馮特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區分。物理學是研究不依賴於經驗者的經驗,而心理學是研究依賴於經驗者的經驗。他同時又認為“心理不是腦的機能”,而“身體只是心理的條件”。這樣鐵欽鈉又把神經系統與心理割裂開來了,從而復歸到早期馮特的心身平行論觀點。
鐵欽鈉還進一步說明了經驗、心理、心理過程和意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在他看來,經驗、心理、心理過程和意識都是心理學研究對象的表現形式,但它們還是有區別的。所以他指出:“雖然心理學的對象是心理,但心理學研究的直接對象卻往往是意識。”
鐵欽鈉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心理或意識內容的本身,不應該研究其意義或功用。他堅持心理學是一門純科學。

研究方法

對心理學研究對象的觀察依賴於經驗者的經驗,因而是一種內部觀察(A Looking-within)即內省(Introspection)。具體的說,內省是對意識經驗的自我觀察。
鐵欽鈉為內省法規定了種種限制。第一,鐵欽鈉堅持只有訓練有素的觀察者才能進行內省,堅持反對使用未受過訓練的觀察者。第二,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是根據記憶來進行內省描述,這樣內省就變成了回憶,內省考察變成了事後考察。而老練的觀察者則會養成一種內省態度,因而他在觀察進程種不僅可以在心裡默記時而不干擾他的意識,甚至還可以做筆記。第三,自我觀察包括注意和記錄兩部分。注意必須高度的保持最高度的集中,記錄必須像照相一樣的精確。第四,內省者必須在情緒良好、精神飽滿和身體健康時,在周圍環境安適、擺脫外界干擾時,才能進行觀察。第五,內省必須是公正而無私地描述意識狀態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最後,鐵欽鈉贊同馮特把內省與實驗結合起來的做法。
總之,鐵欽鈉在心理學研究方法上沒有什麼創新,只是對馮特的實驗內省法加以改造。

任務和內容

像馮特一樣,鐵欽鈉也把意識經驗分析成基本元素,但又在馮特的感覺元素與情感元素之間增添了一個新的意識元素即意象。這樣,人的一切意識經驗或心理過程都是由感覺、意象和情感三種基本元素構成的。在這三種意識元素中,鐵欽鈉研究最多的是感覺,其次是情感,最少的是意象。感覺是知覺的基本元素,包括聲音、光線、味道等經驗,它們是由當時環境的物理對象引起的。意象是觀念的元素,可以在想像或當時實際不存在的經驗中找到。情感是情緒的元素,表現在愛、恨、憂愁等經驗之中。
鐵欽鈉的構造主義提供了一個相當強有力的正統體系,充當了批評的靶子。但鐵欽鈉堅持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方向,為推動心理科學的發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 葉浩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