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管理模式,經營原則,歷史發展,太谷餅,相關傳說,原料配方,孟封餅,制餅傳說,製作方法,
簡介
山西太谷榮欣堂食品有限公司始建於1995年,屬下有山西榮欣堂行銷公司、山西珠江彩印企劃設計公司。公司擁有現代化廠房2萬平方米,各類專職技術人員180人,是集科研、工貿、行銷策劃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民營企業。 本公司是生產太谷餅、孟封餅的正宗廠家,是山西果丹皮、甘草山楂等蜜餞製品的重要加工基地。公司擁有國內一流的餅乾生產線、微機控制全自動包裝設備及與國際接軌的餅乾生產工藝,產品品種豐富、口感時尚,真正形成了“榮欣堂”獨特的烘焙風格,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並暢銷全國。
管理模式
公司注重管理,堅持以人為本,採用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機構清楚,制度明確,利用適於企業發展的激勵手段,幾年來吸引了大量高素質人才。公司注重培訓,不斷培養懂技術、懂業務、會管理、具有超前思維的優秀員工作為公司的骨幹力量,並不斷培養新人,以此提高公司員工的整體素質,保證了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嚴格依循ISO9001:2000國際質量認證體系標準。以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打造企業品牌,靠誠信贏得了廣大市場。
經營原則
公司在經營上拓寬思路,以社會需要、人民需要、國家有益、企業受益為原則,秉承晉商文化之傳統,為繁榮飲食文化、推動民族工業向國際化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歷史發展
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為其代表。是盛唐詩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財閥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負盛名的宮廷聖藥“龜齡集”和“定坤丹”出產於太谷。太谷餅和壺瓶棗享譽全國。明清民國時期,太谷富商巨賈雲集,成為山西的金融、商業中心,固有“旱碼頭”、“小北京”之稱。明清兩代,太谷縣由於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成了全國的商業中心,有的商業資本家富裕起來之後,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良。在太谷城東南溝子村有個富戶太太,半夜裡想吃餅子,就派傭人四處選購熏買回的餅子不是嫌油膩,就是嫌乾硬,咬上一口便扔掉了。到哪裡去買太太喜歡吃的餅子呢?這可難壞了她家的傭人。訊息傳到一個燒餅鋪里,掌柜的為了賺錢,就讓老師傅設計出一種甘餅,其主要原料是精白面、白糖、胡油芝麻、蛋清。製作方法是用蛋清將六成上等白糖和四成上等白面調成糊狀,用勺子盛在扣爐內,糊狀自然融流成圓形。成熟後,上撒芝麻,下抹胡油,再用慢火烤熟。
改革開放後,太谷縣以農林主導產業,太穀人積極發展制餅企業,形成了20多家規模不同的太谷餅製造企業。2006年,榮欣堂食品有限公司成為山西十家中華老字號企業,2007年,太谷白城太和食品廠申報“炳記”太谷餅第二批中華老字號已通過山西省商務廳審核,重金購買“太谷餅"中文域名回故鄉,使品牌傳播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三個階段提升了太谷餅的品牌和地位,太谷餅名聲遠揚,超過了孔祥熙的知名度。太谷餅有了一個傳說、一個故事、一首歌、中華老字號榮譽四大法寶,為太谷餅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太谷餅
山西榮欣堂食品有限公司主營太谷餅。太谷餅是山西太谷縣特有的名產品,至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曾被清慈禧太后御點為皇宮貢品而享譽京師,並曾輻射到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著名歌唱家郭蘭英一曲《夸特產》,“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把太谷餅的美名傳遍中華大地。
直徑三寸半,厚約六分,邊與心的厚薄均勻,表皮為茶黃色,粘有脫了皮的芝麻仁。冷食此餅,酥而不硬,軟而不皮,具有香、甜、軟、脆的特點,而且,儲存時間長,久儲味道不變,既可作茶點,也可旅行食用。因此,太谷餅還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上好禮品。
太谷餅,繼承並發展了傳統的製作技藝,行銷範圍也更廣泛,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
相關傳說
三姨太吃太谷餅吃上了癮,天長日久成了癖性,也長了本事。有一個小插曲可以佐證。
孔府廚房有個年輕廚師,對小作坊製作出的太谷餅,很好奇也很不服氣。於是便仿照太谷餅製作了一次。他把試製品送給三姨太吃,三姨太第一口就嘗出其餅味不對,發了火。正好此時,太谷餅鋪掌柜來了,給三姨太送太谷餅,太谷餅鋪掌柜一眼就看出盤子裡的太谷餅,撒在餅面上的白芝麻不均勻,色澤深暗,不是他們製作的,說這是冒牌貨。孔府廚房那位年輕廚師,不得不佩服三姨太的口味,更佩服太谷餅鋪的技藝。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蔣介石來到太谷探親,看望他的大姐夫孔祥熙。相傳,孔祥熙為了迎接他的連襟,買了一座宅院,按照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進行了一番修葺,不僅古色古香,還有地方特色。
山西,在蔣介石的印象中,是個窮鄉僻壤,當然不會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然而,當孔祥熙請他品嘗家鄉特產榮欣堂太谷餅時,太谷餅甜而不膩、酥軟爽口的口感使蔣介石大為驚訝,他摸著光頭,連聲說好,想不到在山西能有這么好吃的東西。蔣介石很喜歡榮欣堂太谷餅,不僅因為好吃,還因為太谷餅適宜他沒牙的缺點,咬起來不那么費勁。於是他便想將太谷餅麵點鋪渡江南遷到金陵。孔祥熙看出了連襟的意思,沒等他開口,採取了先聲奪人之法,講起古來。說慈禧庚子年逃難長安,途經太谷吃了太谷餅也說好,回京途中,在太谷打尖小憩,還沒忘記太谷餅,頓頓膳食要吃太谷餅。臨走,還下旨要太谷餅麵點鋪隨駕進京,沒想到小小的榮欣堂太谷餅麵點鋪不願離開故士,居然抗旨不願隨駕進京。太谷巨賈曹家,聞聽此事,在慈禧面前給太谷餅麵點鋪講了個情,慈禧給了曹家面子。孔祥熙講這個古的含義,是告訴蔣介石你雖有和慈禧一樣的權力,但你免開尊口,別打太谷餅的主意。別說太谷餅不願意跟你走,你姐夫我孔祥熙,也不願意把我故鄉這塊金字招牌掛到金陵城裡去。蔣介石早已心領神會他這位大姐夫講古的用意,兩個人都會心地笑了。
後來,孔家定居台灣,臨行前,憑著孔家和榮欣堂太谷餅麵點鋪掌柜的情誼,派了一名年輕廚師,在太谷餅鋪學了一手製作太谷餅的手藝。到了台灣後,製作的榮欣堂太谷餅專供孔家享用,也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太谷餅走出孔家門,它獨特的風味,在台灣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凡和孔家有點關係,都登門討要,孔家大方,沒多有少都叫他們滿意而歸。當時,在台灣能吃到榮欣堂太谷餅,或作為禮品饋贈親友,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原料配方
2.把和好的面放在案子上揉光揉勻,搓成長條,揪成20個劑子,將劑子逐個按扁,一面刷上糖稀,把芝麻順手撒在糖稀上粘住(行業稱此為“花芝麻”,另有“全芝麻”如一品燒餅,即燒餅上沾滿芝麻;“圈藝麻”如夾沙餅,芝麻滾沾在餅的周邊。“半芝麻”如宣化餅,芝麻沾成半圓形)。
3.把沾好芝麻的餅送入烤盤,將溫度調在220℃,烘烤13分鐘左右即成。
產品特點麥黃色,香酥綿甜。將食時,甜而不硬,軟而不皮,香甜濕潤,容易變化。不粘牙,對老人、病人和旅行者尤為適應。
孟封餅
孟封餅是清徐縣孟封村的傳統名食,以香、酥、軟、甜、涼聞名,是太原、清徐一帶逢年過節、
探親訪友的饋贈佳品。這也是榮欣堂的特色產品之一。孟封餅創製於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該餅涼甜味美,清牙利口,松酥綿軟,民眾稱之為“鍋盔”,因源於孟封村,久而久之,便叫成“孟封餅”了。孟封餅的製作,最初是用兩個輪換加熱的鍋上下扣在一起燜烤,現已改用吊爐生產。 孟封餅的原料,是白面、白糖、食油。每100斤白面中加食油、白糖各30斤,然後和好面,在吊爐中燜烤。餅烤熟後,放涼燜在罐內3天左右即可供人食用,或包裝後作為糕點上市出售。長期以來,不論逢年過節探親訪友,人們總是設法買些孟封餅,一來自家過節品嘗,二來可作為禮品饋贈親友,表示對人敬重。
制餅傳說
孟封餅創製於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時南里旺村有姓馮的
一家財主,孟封村的趙晉山給他家做飯。當時臘月,馮家為歡度春節,要求每天不吃重樣飯,頓頓都要調花樣。趙廚師儘管手藝高超,幾十天的變樣已技窮藝盡。一天,偶用麵粉與油、糖炒成油性面與麵粉加水和成麵團。不料麵團過稀,無法聯餅,只好用鏟子鏟塊,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鍋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繼續燒制,這就是孟封餅的開始。
後來趙晉山回到孟封,向鵝池村的王富長借200元錢,開設餅鋪,經營“孟封鍋塊”,後來改稱孟封餅。孟封位於清源縣東南,地處汾河東岸,是糧食集散之地,聚集許多店鋪,從河北、榆次到文水、汾陽、陝西的客商絡繹不絕,孟封餅隨之而銷往各地。
製作方法
原料:精粉、水、白糖、油、乾酵母、精粉、油、泡打粉、白糖
(1)將麵粉開池加入水、糖、油、酵母調成麵團,揉勻揉光備用。
(2)將酥面搓起。
(3)麵團搓條、下劑、按扁、包酥。
(4)按扁擀成鴨旦形,捲起,用刀從中間切開,層次向外,擰成螺絲形,擀開,刷全旦液、 酒芝麻。
(5)入烤爐烤成金黃色即可。
特點
外脆里酥、層次分明、香甜可口。